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人”培養之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吳建敏 楊建勛 劉 洋等
[摘 要]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從2008年9月開始實施專業“能力人”培養的實踐,將整個培養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改,按照不同的目標要求,針對性的設置專業教育教學課程及能力培養的內容,做到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索了一條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模式a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職業“能力人”
為了實現對學生的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全面實現“能力人”的培養目標,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系統研讀了國內在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工作上的成功的范例,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依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訓測評等級標準,參照職業核心能力訓練課程系列教材,在學院系統地開展了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研究,并從2008年9月開始實施專業“能力人”培養的實踐。實踐中,我們在不斷地摸索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和完善,最終形成了我院職業“能力人”培養
課程體系及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職業“能力人”培養過程簡析
整個培養過程包括三個層次和三個系列,較高層次是較低層次層次的基礎,體現了過程的時間關系,使培養過程循序漸進;系列之間互相支撐,體現了過程的內容關系,使學生在同一培養階段形成知識、道德、能力綜合積累,最終實現“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的高等級職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1.構建職業活動體系,實現階段目標。高職學生在校培養時間一般為三年,將整個培養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一年級)為核心基礎能力培養階段,主要圍繞思想道德教育、基本行為方式培養和專業基礎的學習為起點,以基本行為能力培養為目標設置教學課程和與其相適應的職業活動體系;第二階段(--年級)為行業基礎能力培養階段,主要圍繞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行業通用工作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學習展開,以行業所在事業領域的能力要求設置課程,設計相應的職業活動體系;第三階段(三年級)為崗位就業能力培養階段,主要圍繞職業道德教育、崗位能力學習和實踐進行,以就業崗位所需求的能力要求設置課程,設計相應的職業活動體系。
2.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高度融合,提升培養過程的內涵。在能力培養的每一個階段,按照不同的目標要求,針對性的設置專業教育教學課程及能力培養的內容,做到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二、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職業“能力人”培養之實踐
我院的專業“能力人’,培養之實踐是從2008級新生進校開始,2008年我院共設四個專業,招收新生938人,21個教學班。以此為起點,按照預定的培養過程實施。
(一)成立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課題組
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課題組是“能力人”培養過程的領導組織和實施機構。專業“能力人”培養實踐課題組的主要職責是:
1.制定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方案。方案包括:(1)通過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應達到的目標,包括本次實踐的總目標及各階段的子目標;(2)職業“能力人”培養實施過程的工作內容;(3)實踐過程環節。
2.制定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的校內考評體系。(1)確定考評的時機,考核的方法:(2)確定考核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要求,命制考核的試題;(3)制定考核評價標準,并組織考評。
3.明確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課題組人員的分工,制定各成員的工作職責,按照培養方案組織培養全過程的實施。
4.根據評價體系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并提出實踐總結報告。
(二)制定職業“能力人”培養實施方案
1.“能力人’’培養的目標體系。按照設計的職業“能力人”培養的過程體系,將其分解為三個階段,確定了培養的總目標,并賦予了每個階段的子目標,形成“能力人’培養的目標體系。
2.實施過程的工作內容
(1)師資培訓。利用暑假時間,聘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全國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認證推廣服務中心對我院全體教師進行職業核心能力培訓:一是使所有參加培訓及教學的教師認識到職業“能力人”培養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二是了解職業“能力人”的培養過程與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的差別與聯系;三是掌握職業“能力人”培養的基本內容及目標要求;四是正確設計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人”培養內容的切入點;五是把握整個培養過程的重點,選擇適合、科學、有效的教學和培養方法。
(2)修定原有的教學計劃,使之與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需求相適應。一是學院教學科修訂教學計劃,編制以“能力人”培養為主要目標的全新的課程體系,并制定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能力培養課程大綱。二是在全院2008級所有專業、所有班級開設能力培養課程(一年級開設以核心能力培養為主導的課程;二年級開設部分核心能力培養課程和以行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課程:三年級以崗位就業能力培養為主導的課程)。三是各教研室具體設定能力培養課程教學內容、活動方式、知識和能力點,其內容應以職業活動為主要方式,采用實踐模擬、案例分析、教學互動等教學方法,貫穿“能力人”慚需求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實現“能力人”培養的目標。
(3)編制學生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社會活動方案。學生管理科制定學生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社會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并組織學生輔導員與學生一起參與實施。社會實踐活動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能力拓展。
3.“能力人’培養實踐過程環節。
(1)培養前預測。我們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和進校新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內容、難度、涉及范圍基本相當的A、B兩套測試題(包括筆試和行為測試)。首先使用A套試題對2008級新學進行測試,按照評價體系中的分析項目,對測試后的結果進行分析:一是依據測試放映出來的學生能力水平,設計能力培養內容、模塊及重點加強的能力點;二是依據能力差異設計能力強化的內容。
(2)培訓實施。在整個培訓實施中,堅持兩條主線貫穿,兩個平臺融通的基本思路。
一是兩條主線:即專業教學主線和能力培養主線。專業教學主線主要以行業通用能力、崗位就業能力培養為主要任務以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專業課程實踐實訓為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課程實訓、頂崗實習為主要方法,走工學交替的培養途徑。能力培養主線主要以核心通用能力培養為主要任務,以“與人交流”、“自我學習”、“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創新”等核心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以內容嵌入式、社會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為主要形式,以職場活動為著力點。堅持兩條主線,即培養學生具有行業通用能力、崗位就業能力,實現學生畢業畢業即就業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核心能力,支持學生正確擇業和再就業,實現學生能力的拓展。
,
二是兩個平臺:‘即學校平臺和社會平臺。利用學校平臺,為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提供場所,同時為教學過程核能力培養
提供保證。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校內學生社團活動、模擬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企業團隊組建等方式,進行能力培養及實:踐。利用社會平臺;通過參與和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社會對能力的需求及能力點的要求,完成能力的進一步拓展。通過兩個平臺的高度融合,互為支撐,最終實現“能力人’姑養的全部目標。
三是設計職場活動。通過高度融合兩個平臺,針對“能力人”培養的過程,依據建筑類專業學生能力要求,設計了“組建建筑施工企業團隊”、“參與工程招投標”、“工程招投標談判”、“建筑工程資料軟件推銷”、“現場推銷二手房”、“擬定建筑施工現場各種規章制度”、“編制施工組織方案”、“現場演示當自己的行為被誤解時”、“擬寫行政公文”、“模擬移交工程資料”“現實熱點”等16個小模塊職場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師退居幕后,作為裁判和觀眾,模擬結束后,有裁判和觀眾代表進行評判、打分、講評。
四是開展大型主題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平臺,以促進學院文化建設為目的,設計開展人文校園、綠色校園、我為校園添光彩、我的人生設計、教室、宿舍形象設計、職場零距離等6個大型主題活動,實現學生能力的拓展。
(3)培養后測試及總結表彰活動。一是選擇使用已命制的針對能力模塊的B套測試題進行測試;二是對測試后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模塊主持人進行點評;三是對培養效果進行評價,并對存在問題進行反饋;四是召開總結表彰大會,評選出優秀活力的團隊、優秀執行團隊、默契合作團隊及合作、執行、活力等星級個人;五是優秀團隊及星級個人代表應當場即興發揮表演:六是為優秀教師和優秀輔導員鮮花。
三、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效果
1.轉變觀念,理清思路,確立高職院校應以職業“能力人”培養為核心的培養目標。這是一個核心問題,也是兩年來實踐的最大收獲,教育教學管理者及教師觀念得到改變,“能力本位,“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們充分的認識到,高職院校只有培養出合格的職業“能力人”,才能算真正實現了培養“高素質、適用性、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2.探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職場活動為著力點的職業“能力人“培養模式。職業“能力人”培養,只有貼近職業工作過程,才能有效地凸顯職業能力的要求,單調的課堂教學并不能有效地完成能力的培養,必須設計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的職場活動,明確能力要求的支撐點,才能高質量的實現能力的培養。
3.堅持“兩條主線”,建設“兩個平臺”,不斷完善職業“能力人”培養的過程環節。抓住“兩條主線”,建設“兩個平臺”,是職業“能力人”培養關鍵的過程環節?!芰ε囵B主線為實現學生社會通用核心能力的培養,專業教學主線為實現學生行業通用能力和崗位就業能力的培養,優秀的社會通用核心能力+合格的行業通用能力+較強的崗位就業能力=合格的職業“能力人”。學校和社會為職業“能力人”培養提供了場所,通過學校培養和社會的實踐,逐步完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完成職業“能力人”的培養,通過經驗積累和總結,實現能力自的拓展。
4.積極開發多元化的培養組織模式。開發“教學內容嵌入式”、“實踐模擬情景式”、“組織企業團隊式”、“教師角色轉換式”前測后試檢查評價式的職業“能力人”培養組織方法,建立完整的培養組織模式體系。
5.“實踐多樣化的培養方法。綜合實踐“行動導向法”、“案例演示法”、“角色扮演法”、“集體討論法”、“個案分析法”、“即興演講法,”等培養方法,提升職業“能力人”培養的效果。
6.強化了師資隊伍,提升了學生能力。兩年的實踐,我們通過培養、引進、合作等途徑,已經建設了一支能夠適應職業“能力人”培養要求的師資隊伍,專業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校園更加和諧。
兩年多的職業“能力人”培養實踐,我們探索了一條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模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10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