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北京市新少年宮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 燕

  北京市新少年宮
  
  北京市少年宮是綜合性的校外教育機構,是少年兒童課外活動的中心,從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成立起,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景山公園北面。這座古建筑群原是皇家園林,1954年在彭真市長和市政府的關懷下,被辟為北京市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場所。多年來面向北京市青少年和學齡前兒童開展藝術、體育、科技等70多個項目的輔導活動,陽光雨露哺育了一代代的少年兒童在這里茁壯成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批人才。
  2006年,是北京市少年宮成立50周年。同年,北京市政府投資計劃將北京市新少年宮列為與2008年奧運會工程同期建設的重點工程,新少年宮選址在崇文區龍潭湖百果園3號,建成后原址的景山公園壽皇殿將全面騰退。
  2006年10月,經過國內公開設計競賽,BIAD9A1工作室的方案中標,并成為實施方案,現正進行初步設計。
  本工程位于崇文區龍潭湖百果園3號,北京教學植物園院內,建設用地1.1ha,用地南側是規劃中的40m城市道路和護城河。該項目功能包含以下幾部分;藝術類活動區、體育綜合活動區、綠色科技中心、學生活動區、排演廳展覽中心、附屬功能區。總建筑面積:39470m2。
  
  設計理念
  
  少年宮是少年兒童校外教育和活動的基地,是義務教育的補充和開拓,對于發現和培養少年兒童獨特天賦和才藝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少年宮的設計不僅要滿足課堂教學的一般要求,而且應該充分考慮少年兒童的特點,體現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全面關愛,引導他們追求知識、熱愛藝術,培養他們的環境意識和團隊精神。我們的少年宮設計在形象上強調“知識和藝術的殿堂”的設計理念,以充滿動感和藝術美感的造型,激發孩子們創造熱情;并通過把綠色和陽光引入建筑內部,加深孩子們對自然的直覺,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的情感。
  整個建筑由5個花瓣組成,在五個單元的中部是主入口大廳,大廳不僅是連接各部分的中樞,而且是體現少年宮綠色生態理念的直接場所。大廳中設計了4個直通室外的大玻璃圓筒,直接把陽光引入室內;筒中種植樹木,使人感覺好似在林中;玻璃圓筒同時還可以組織通風,使室內環境更為健康自然。
  新少年宮的建筑西側設置了一個下沉庭院,以草坡綠地與植物園相連,局部設置臺階式看臺,可以作為露天表演和活動的空間。下沉庭院內種植樹木、草坪,既滿足了地下建筑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風的要求,又使地下綠化與地上綠化連成一體,形成立體的植被系統,把節約能源與美化環境相結合。
  
  造型設計
  
  少年宮是“知識和藝術的殿堂”,它在少年兒童的心中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由于少年兒童的心理和年齡特點,使得他們對于藝術的理解還有限,對簡單、活潑的形象更容易理解,對鮮艷的色彩更易于接受。為了讓少年宮成為孩子們喜愛的建筑,我們在設計上采用花瓣式布局和枝狀曲線的造型,讓立面形式充滿動感和生長感,象征祖國的花朵生機勃勃。躍動的造型與植物園的樹木相映生輝,讓人過目不忘。
  (黃 薇)
  
  指導:朱小地
  設計:BIAD9A1工作室
  
  首都醫科大學科研樓
  首都醫科大學是北京市屬重點醫學院校,同時也是市屬唯一的高級醫學人才培養基地。多年來存在教育科研用房面積不足,實驗室建設分散,設施老化陳舊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其教育科研綜合實力的提高。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6A3工作室配合學校進行戰略發展研討,經過科學策劃,協助校方確立了新建科研大樓,整合現有相關科研實驗機構,形成集中先進的醫學科研和實驗基地的設計方案,目前已進入深化設計階段。
  該項目位于首都醫科大學右安門校區南部,緊鄰涼水河南岸城市綠化帶,總建筑面積42000余平方米,高度60m。方案形成的過程中建筑師從兩方面入手進行探討。其一是對醫學類科研實驗室功能布局及其歷史演進的研究,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確立雙走廊式的標準實驗層平面。這種設計將標準層劃分為三部分,南北朝向作為學科實驗室,中部作為交通核心,設備機房和可共用實驗設備用房,放置大型實驗設備,服務于本層各實驗室。三大功能部分由兩條走廊實現分隔與連通,平面形式嚴整有序。柱網尺寸由實驗臺及等主要設備模數及其經濟間距推導而來,得到9m的基本軸網。
  而另一個設計的基礎同時也是建筑師形成設計理念的源泉是對醫學科學廣泛深入的了解和對首都醫科大學校園文化特色的感知。醫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科學,同時又隨著時代的演進而不斷發展。作為建筑師,徜徉在校園中,實驗室內,呼吸著醫學氛圍的空氣,傾聽師生的對話,深切體會到醫學的靈魂是通過學科的不斷發展延長人類的健康,獲得快樂的美好生活。于是理性的思維方式、嚴謹的治學態度、學術的傳承與創新成為設計所要表現的主題。
  我們為建筑主題賦予了體現其功能構成的三個長方形體塊,而在其底部插入了體型自由圓潤的報告廳和入口門廳,暗喻醫學科學研究對象是有機的生命體,形成理性與感性的對比與對話。大臺階這一校園建筑的傳統元素經過建筑師的幾次取舍最終被保留并與整個體量融為一個整體。因為通過我們對高校建筑文化的考察與分析,領會到他已經成為科學的崇高性及學校權威性的象征,是師生乃至他人心目中校園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軸線、臺階、平臺、建筑入口……科研樓的空間序列形成了。建筑的表皮是規整簡潔的,因為建筑師用它所要表述的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主題。(李亦農)建筑設計:BIAD6A3工作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6310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