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建立與大國金融相適應的高等金融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邱兆祥

  摘要:高層次人才缺乏是制約我國金融做強的主要瓶頸。我國在建設金融強國的進程中,必須把金融教育置于更加基礎、更加重要的先行地位。要振興我國的高等金融教育,建立與金融崛起相適應的高等金融教育,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必須從數量擴張向注重學科建設轉變,還要抓好課程體系設置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并逐步從模仿和跟隨向自覺發展轉變。
  關鍵詞:人才;金融教育;教育理念
  文章編號:1003-4625(2010)10-0100-04 中圖分類號:F830.3 文獻標識碼:A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的當今世界,各國的戰略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國已從爭奪自然資源轉向爭相開發金融資源領域,包括國際貨幣的發行權、貨幣資本的配置權、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權和資產、資源的定價權在內的全球金融控制權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各國都力爭能在國際金融新格局中搶占更有利的地位。例如美國早已有所行動。美國著名的國家政治理論家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明確地把“控制國際銀行系統”、“控制硬通貨”和“掌握國際資本市場”這三項,列為控制世界的14個戰略要點的第一、第二和第五項。又如,日本在1998年時也已把金融列為安全保障七大要點的首位。
  我國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變革,客觀上形成了促使我國金融崛起并邁向金融大國的歷史機遇。近年來,我國金融的實力擴張迅速,國際地位空前提升。銀行業是我國金融的主體,銀行業的市值國際排名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從國際公認最權威的英國《The Banker》雜志公布的世界大銀行排名看,2008年前10家大銀行中,我國占據四席,工、建、中、農四大國有銀行分別列第1、2、4、8名。前1000家大銀行最新排名,我國占據52席。我國的股票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2008年年底,上交所股票市值已位居全球第六,亞太第二。從外匯儲備規???2009年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雄踞世界第一位。
  從以上幾個數量型指標來看,毋庸置疑,我國已進入了金融大國的行列。但是,從創新水平、監管能力、國際化程度和市場體系的發育程度以及人才資源等質量型指標來看,我國的金融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特別是我國金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戰略眼光、熟悉國際金融業務并具有防范金融風險能力的高層次金融人才。
  我國高層次金融人才匱乏,致使金融企業整體素質不高和創新能力不強,這既與金融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也不能適應我國金融業務快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因此,加快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層次的金融專業人才迫在眉睫。
  學校是知識的生產地、集散地和輸出地,高層次金融人才的培養主要靠高等金融院校。我國高等金融教育具有起步晚、起點低的特點。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我國高等金融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的勢頭。在“金融熱”的驅動下,除眾多財經院校一般都設有金融專業外,一些理工、農業、師范甚至外語等院校也不顧條件,追逐熱點,紛紛增設金融專業。金融熱使得各高校的金融專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據不完全統計,至1999年時全國高校金融類專業的設點已超過600個。眾多高校金融類專業的開辦,盡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金融教育和金融學科的發展,但我國高校金融類專業數量多,卻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不夠強、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不夠新,教學改革滯后等問題。從總體上看,我國高校金融類專業的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不夠高。
  目前,我國金融人才市場已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供需脫節的矛盾:一方面高校金融專業畢業生供給過剩,就業難;另一方面,許多金融企業卻又找不到適用的高層次人才,影響到業務的拓展。據《羊城晚報》所作的2003年高校畢業生供銷調查,金融專業畢業生最為過剩(《羊城晚報》2002年12月24日)。金融專業“產品”買方市場的出現,意味著社會對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證明,當今我國金融業最為短缺的已不再是一般的從業人員,而主要是以下幾種高層次的金融專業人才:1、以金融企業家為主要代表的領軍人物和經營管理人才;2、精通研究分析、產品開發、風險控制、熟悉和掌握國際金融操作規則的高端應用型人才;3、在金融學一個或幾個相關領域具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復合知識結構的研究型人才。
  市場既是企業也同時是高校發展的指揮棒。創造適應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是高校金融專業生存和發展之根本。我國作為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和金融大國應該認真思考金融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國在建設金融強國的進程中,必須把金融教育置于更加基礎、更加重要的先行地位。金融教育在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如何順應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和建立金融強國的需要,提升我國高等金融教育的水平,盡快培養出大批高層次的金融專業人才,已是擺在我國廣大金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那么,怎樣才能振興我國的高等金融教育,建立與金融大國相適應的高等金融教育呢?筆者擬就此問題談點個人的淺見。
  
  一、從數量擴張到注重學科建設轉變
  
  鑒于我國開設金融專業的高校數量已不少,但針對大多數學術層次和教學水平不夠高,培養高層次人才能力薄弱的狀況,我國的高等金融教育必須從粗放型、外延式的數量擴張轉變到注重學科建設的內涵式發展上來。金融專業的數量需要穩定,重點需要突出,質量需要提高,切實把學科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學科建設是承載高校教學、科研等項工作的基礎和載體,是體現高校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和社會聲望的主要標志。高??蒲心芰Φ脑鰪姾徒虒W水平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學科的發展水平。因此,要辦好高等金融教育,就必須充分重視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花大力氣抓好學科建設。筆者認為,從我國高校金融類專業目前的狀況看,要重視和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穩定專業數量,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目前高校金融專業盡管已是數量偏多,但有的高等院校甚至還在爭取辦金融專業。這只是過熱的一種表現,并不能代表該學科的發展方向。金融教育分散辦學,不但難以形成一定的優勢和合力,反而會造成明顯的教育投入的分散與不足。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穩定金融專業的數量,適當控制招生規模,特別是要限制那些沒有條件的高校再開設金融專業。對于已開設的金融專業要進行嚴格評估,質量太差的要限期整頓或撤并,適當淘汰一些沒有競爭實力的高校金融專業。通過調整全國各高校金融專業的設置,有助于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提高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突出重點,塑造品牌
  要提高高等金融教育的質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突出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政府教育主

管部門應根據師資力量、教學水平和學術聲譽,擇優挑選若干所高校的金融專業作為重點扶持的對象,集中有限的財力加大投資力度,使之在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方面更加突出,成為社會公眾認可的“國家隊”或品牌。在金融類高等院校的學科建設中,塑造幾個品牌,并重視充分發揮品牌的先導和輻射效應,有助于帶動中國高等金融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揚長避短,辦出特色
  要抓好金融學科建設,必須注重專業特色。注重特色是學科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魅力之所在。每所高校都應當有自己的追求目標,體現出與別的大學的差異性??v觀中外高校名牌專業,無不是各具特色,沒有特色就不可能成為品牌。這就如同一個企業沒有品牌產品,就不可能成為知名企業一樣。現代金融學是一個集合概念,它是由許多分支學科組合而成的。其分支學科眾多,除傳統的貨幣銀行學、保險學、證券投資學、農村金融學等之外,還有金融工程學、行為金融學等。這些學科都是從某一個側面人手對某方面的金融問題進行研究的。設有金融專業的高等院校,應根據國內外金融學理論發展的情況、自身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特別是教師隊伍的結構,揚己所長,發揮自身的優勢,選擇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具體分支金融學科。即使金融類專業具有較強實力的高校,也不可能使其每門分支金融學科都居于國內一流的地位,但必須有一個或幾個分支金融學科躋身全國高校同類金融學科的前列。不論中外,凡具有較強實力而能有較高社會聲譽的高等院校,從其學科結構上看,大都是通過突出一個或幾個優勢專業,以其獨特的競爭優勢而屹立于世。一所高校,如果有一個或幾個真正的高水平的分支金融學科或獨具特色的金融學科,這所高校就會在國內金融界乃至國際學術界產生影響,就能在金融教育界立足,并帶動整個學校的金融類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
  
  二、轉變金融教育理念。改革課程體系設置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主旨。因此,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理應成為評價高等教育對社會貢獻大小最重要的指標。“金融教育”也不例外,我國的高等教育必須順應社會對金融人才需求的變化,轉變金融教育的理念,以便為社會培養出更加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要從重視傳授理論知識向傳授金融理論和實務知識并重轉變
  金融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應突出實用特征。金融教育要重在務實,金融教育能否突出務實,能否培養出大批善于資金運作并具有風險防范能力的實用型人才,是衡量金融教育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
  (二)要從培養單一的專門型人才向培養適應能力更強的復合型人才轉變
  現代科學與技術出現的不斷交叉和融合的趨勢,使得各職業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F代科學與技術的這種發展趨勢,對高等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與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本專業的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其他相關專業更為寬廣的知識與技能。目前高等教育已呈現出從專才教育向復合型“通才”教育變化的趨勢,金融是一門涵蓋內容十分廣泛的學科,更應當重視具有多學科最新綜合知識的“通才教育”。
  (三)要從只注重為國內金融業培養人才向重視培養外向型人才轉變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高等金融教育不僅要面向本國金融業,也應當面向國際金融市場。高等金融院校要努力培養出更多掌握國際金融運作規則和具備博弈能力,能夠代表國家在國際金融舞臺上發揮作用的金融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最終需要落實到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上。應用型、復合型和國際化的金融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改革和更新金融教育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
  1.課程設置微觀化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教學改革,我國高等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已有很大程度的改進,但還有必要進一步優化。與國外著名大學相比,我國目前的金融專業與金融市場相關的微觀金融和務實性類課程偏少,宏觀金融類課程偏多。我國高等金融專業在課程體系調整中,要在適當壓縮宏觀金融理論課程的同時,增設一些能反映金融微觀運行需要并有助于培養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課程,這樣可以使金融教育更接近于現實和服務于社會,提高金融專業人才的適應性和就業能力。
  2.教學內容綜合化
  針對我國金融教育領域里專業設置比較單一及知識結構單一的現狀,要培養出“金融通才”,就必須在課程設置的部署中,特別重視金融學與數學、統計、法學、網絡技術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盡可能多開發一些其他相關學科的課程,力求使金融專業的教學內容趨向于綜合化。重視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通才教育”,能使從業人員在學生時代就已從狹隘的專業中走出來,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3.教材選用國際化
  我國金融教育,應立足長遠,面向國際,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等諸方面都應瞄準國際先進,逐步與國際接軌。金融教育要面向國際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積極引進國外近年來出版的關于金融業經營管理和業務操作方面的教材與資料,重視跟蹤當今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的最新發展動態。在教材的選用上要盡量采用能反映現代金融理論最新研究成果的原版教材,力求教學內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這不僅能使學生在采用原版的雙語教學中提高專業外語水平,而且還有助于培養掌握現代金融最新知識的高層次金融人才。
  4.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在金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大力推廣啟發式、專題討論式教學以及案例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對于操作性強的金融學課程,要特別重視案例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通過案例教學和模擬實驗教學,能使金融教學更貼近實際,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感性認識,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及對金融實務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抓好師資隊伍建設,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已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和實力的教師隊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師資隊伍,無論從規模、層次、數量還是質量等方面近年來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從總體上看,這支隊伍還遠遠不能適應金融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師資隊伍仍存在不少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術層次不夠高,為學術界公認的高層次專家所占比例較低。特別是能站在高端位置,引領學科發展方向的拔尖人才奇缺,能躋身國際學術前沿并享有國際聲譽的金融學教授更是鳳毛麟角。二是由于受傳統高等金融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專業課教師都缺乏在金融機構一線工作或培訓的經歷,往往是教期貨投資理論的不懂得做期貨,教國際金融方面理論的不會外匯交易操作。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關鍵。教育大計,教

師為本。我國的高等教育要跟上世界一流水平,就必須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師資隊伍。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支與金融教育發展相適應的高層次教師隊伍,乃是我國金融教育界的一項帶有根本性和戰略性的大事。針對我國高校金融專業教師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認為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一)高起點,大力度地從海外引進杰出人才
  任何一門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有學術帶頭人。我國金融教育的發展,需要高起點大力度地從海外引進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許多身在海外的優秀人才在國外高校受過嚴格系統的訓練,有的甚至還有在國外著名金融機構擔任職務的經歷,他們具有扎實的現代金融理論知識并比較熟悉現代資金運作規則。他們作為學術骨干加盟進來,有助于加速我國金融教育發展的進程,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提升我國金融教育師資隊伍的學術層次和整體實力。
  (二)重視培養在國內受過教育和訓練的教師
  由于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多數高校金融學科的師資主體仍將是在國內高校受過教育和訓練的教師。因此,我國高校金融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應當實行“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重在培養”的方針,舍得花大力氣培養在國內受過教育和訓練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為了營造使現有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1、通過舉辦各類針對性強的高級研修班,利用發達國家的師資隊伍和教材舉辦系統的專題講座,選派有潛力的專業教師到國外著名學府或金融機構學習和深造,以提高現有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2、完善師資隊伍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公平競爭,擇優聘用,努力創造良好環境能激勵人人不甘落后,勤奮向上增長才干。3、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使盡可能多的功底扎實的青年教師有機會出現在國內外金融界的學術論壇上,進行交流和研討。通過參加學術和教學方面的交流,取長補短,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三)加強學校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系和往來
  高等金融院校應努力加強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密切關系,爭取讓專業教師能有較多的機會與金融機構的有關人員合作從事項目研究,同時邀請有關金融機構的專家到學校擔任教職。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策略,通過與金融機構有關人員的頻繁接觸和緊密聯系,提高專業教師對現代金融實務知識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并使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教學和研究能力緊跟金融發展的客觀實際,與金融業的發展同步前進。
  
  四、逐步實現從模仿和跟隨向自覺發展轉變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金融教育主要是照搬前蘇聯的教育模式。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高等金融院校在課程設置、教材、案例等諸方面,越來越多地模仿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教育。筆者認為,對國際一流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的學習和借鑒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有利于與國際金融教育界的溝通、對話和交流,而且還有助于加快中國金融教育的發展步伐。我國金融教育存在著與其他許多學科教育相同或相似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學習和借鑒多,自主創新少。我國的金融教育不能老是停留在“拿來主義”的階段,不能老是主要依靠從國外“拿來”需要的現代金融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我國的金融教育工作者也應該通過勤奮努力迅速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和教學水平,爭取推出一些能被國內外特別是國外金融教育界認可的有分量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我國金融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應當逐步實現從模仿和跟隨向自覺發展的轉變。這不僅關乎著我國金融教育的興衰成敗,而且還直接影響到我國金融業的未來發展及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和實力。
  強國必須強教。面對未來經濟戰爭的主戰場已悄悄轉移到金融領域的現實,我國需要一批世界頂級的金融家,謀劃我國未來經濟發展和金融安全。應當站在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培養高層次金融人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我國的高等金融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當中國的金融教育能夠做出原創性的重大貢獻,從中國高等金融院校的校園里能走出大批系統掌握現代金融最新知識,熟悉國際金融業務,具有金融風險決策能力并能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搏風擊浪的高級金融人才時,我國金融市場必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中最富活力的重要部分,我國金融業的競爭力也將處于國際領先的水平,建立金融強國的夢想則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賈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162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