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張劍勇
[摘要] 本文通過對當前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的基礎上,通過對存在問題原因分析,結合高等師范生的特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
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不只是高校畢業生個人的事情,而是關系到國家的人才培養規劃、人才資源配置和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問題。在高校學生中,高等師范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和其他類別學生相比,他們就業目標相對來說更有針對性,專業對口的可能性也更大。由于教師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而且近年來教師待遇逐步提高,促使高等師范生就業的壓力增大、競爭加劇。因此,開展高等師范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譯。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主體根據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由定義可知,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并且是一個包含了生涯目標的確定、生涯措施的實施及目標實現的長期的、動態的全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應具備可行性、適時性、靈活性、和持續性等特征。
2.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
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高等師范生在大學期間,在全面認識自身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當前環境形勢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計劃安排及行動措施以期實現良好的人職匹配,為一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涉及內心及行為的一種動態過程,包含確定與實施的整個過程,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具有系統性、層次性、相關性、持續性、動態性、前瞻性等特點。
二、當前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薄弱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體通過自我意識來認識和調控自己,由此在環境中獲得動態平衡,以求獨特的發展和自我實現。因此,高等師范生的主體作用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尤為重要,關系著職業生涯規劃實效的成敗。但當前,高等師范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應用上看缺乏自主規劃意識,不能針對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在就業過程中也缺乏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整體規劃。
2.自我評估不足,自我認識具有片面性
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做全面分析,通過自我分析,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高等師范生自我評估足,了解自我的主要方式,要么是單純的通過各種測試來認識自己;要么只是根據友人、同齡群體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容易產生兩種認識誤區:第一,過分肯定,第二,過分否定。前者只看到自己的優勢,忽略了自身劣勢,使自己陷入自負的境地;后者看不到自己的優勢所在,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讓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進而導致兩種規劃結果:第一,職業規劃期望值過高,職業定位是“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而不愿去欠發達地區,職業生涯規劃帶有理想化的傾向,不合實際。第二,職業發展期望值過低,找不到自己應有的價值,對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棄,產生心理隱疾。
3.職業生涯定向模糊
對高等師范生而言,生涯設計與定向關系著其今后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高等師范生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的重點。生涯不確定的高等師范生經常會出現焦慮、目標與興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學動機,學生角色投入不足、學業成績偏低等現象,進而不能適應今后的發展。研究結果表明,高等師范生生涯規劃定向模糊的情形較為普遍和嚴重,相當一部分高等師范生缺乏清楚、明確的生涯及職業發展方向。
4.高等師范生規劃與行動的脫節
雖然高等師范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許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但沒有把自己的行動與規劃統一起來,認真按規劃執行,自我激勵和自覺行動,并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而是規劃完就了事,把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束之高閣。在具體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時不能合理的分解和有機銜接總體目標與分目標,導致高等師范生普遍存在一種計劃制定操作性不強,行動不夠的狀態。
三、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高等師范院校缺乏正確的對學生職業準備指導的意識
高等師范院校對職業準備指導的重視不夠,學校教育與職業定向脫節。學校認為職業準備指導工作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工作,只重視就業問題,忽視對學生的職業教育和職業指導,一味地追求就業率。實際上忽視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反而適得其反,幫助學生就業是職業準備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但缺乏職業教育這個前提,沒有正確的擇業觀,就容易在就業過程中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或缺乏自信悲觀失望,很難順利地就業。即使是現在就業,今后還會面臨下崗和再就業的問題。
2.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化不足
由于缺乏專業指導,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時只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輔導和咨詢等更全方位的服務還沒有全面展開,許多高等師范生接受不到專業的個別咨詢和指導,不能從客觀現實出發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影響日后在社會中的發展。同時,由于缺乏專業化的職業測評工具,使得高等師范畢業生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前不能很好的進行自身條件分析,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雖然個別學校選擇了某些價值不菲的測評工具,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測評,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測評工具的選取不科學。由于測評工具很多是從西方引進來的,而中西文化背景差異較大,因此很多測評脫離我國的實際,測評結果不科學,導致測評者懷疑測評的準確性和必要性。
3.高等師范生職業規劃定位不合理,對自身條件了解不足,對未來的生活沒有目標。職業目標應該是務實的而不是虛幻的,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即的,脫離自身條件的目標是沒有激勵價值的目標,是空想而不是理想。自身條件是確定目標的重要依據,根據自身條件來確定合理的奮斗目標,要做到“知己”和“知彼”。只有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想要從事何種職業,才能在大學期間為這一職業目標而做好準備。
以筆者所在青海省為例,青海藏區對教師需求相對比較大,而由于條件艱苦,部分高等師范生,寧可打工也不愿意就業,尤其是外省學籍的更是如此,就其原因就是職業規劃定位不合理,期望過高造成的。
4.部分高等師范學生有改變目前職業定向的準備
高等師范生在高等師范院校里接受師范教育,但是學生的職業目標卻不是教師這一職業,學生的實際需求也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存在著沖突。這樣造成高等師范生在職業準備中偏離了方向,過分熱衷于學習英語、計算機等課程,由于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不具備教師所需要的本領,不能很好的勝任工作崗位。
四、改進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的培養
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于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實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應該是到了大四才開始著手,而應該從讀大學的第一天起就做思想準備,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高等師范生要逐步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要求和過程不能僅僅停留在自己的想像中,而是要切實地和現實相結合。作為高等師范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樹立和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積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2.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既是一項神圣的事業,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充分體現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配備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隊伍。這就需要通過集中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經常開展職業指導、咨詢、推薦等服務工作,成為高等師范生的“燈塔”。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高等師范生求職的需求,才能幫助高等師范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3.根據高等師范生專業特性規劃職業生涯
高等師范生都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具有某一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每個人的優勢所在。如高等師范生都要經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普通話培訓等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且都有自己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一定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這就是高等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依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選擇的是畢業生某專業方面的特長,高等師范生邁入社會后的貢獻,主要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實現。如果職業生涯規劃離開了所學專業,無形當中增加了許多“補課”負擔,個人的價值就難以實現。
需要強調的是,高等師范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精深、廣博,除了要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拓寬專業知識面,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例如會唱歌、跳舞的老師一般比只會講課的老師受學生喜歡。
4.加強人才測評建設的力度,促進全面客觀的職業定位
自我評估要客觀、準確,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在國外,人才測評是作為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必備的指導手段來使用的,而在我國目前只有較少的高校使用了這一手段。只有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測評,才能進行一個更為科學、客觀的自我評估。學生掌握了測量結果,就能很好地認識自己,消除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迷茫。大學生的職業心理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過程,要探究其真實狀態需要借助于科學的心理測試工具。學??刹捎眯睦頊y量及自我評定等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興趣、個性等方面心理特質,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生涯規劃,激發他們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宋榮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2)
[2]王菲武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思考[J].社會市場,2006(5)
[3]荀萍丁偉: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01(2)
[4]劉冰張欣平:職業生涯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焉敬新:職業生涯規劃寶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年
[6]杜映梅: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5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0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