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已經成為中小企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中職教育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對新時代中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提升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中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已經進入了“新常態”“新時代”中,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了創新驅動,逐漸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涌現出了大量中小企業,社會用人標準開始偏重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和實際崗位工作能力。但從目前看,作為中小企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中職財會專業畢業生還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人才培養趨于同質化,畢業生人數眾多,但專業能力大同小異,使得財會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就業難的處境。因此,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畢業生成了中職院校共同面對的難題。本文主要探討了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目前,中職院校的畢業生與市場需求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存在著諸多亟須解決的問題。
?。ㄒ唬I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重理論、輕技能
當前,中職財會專業的教學基本上圍繞著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成本會計等幾門會計課程展開,財會專業學生只要完成了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教學,及基本完成了會計教育。再加上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中招考試的落榜生,他們的基礎差,缺少恒心和毅力,學習主動性差,底子薄,缺乏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薄弱。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唯一的印象就是會計分錄,對購買支票、與銀行打交道、到稅務局買發票等知之甚少,對如何申報納稅、填寫納稅申報書、開具各種發票等更是“一臉茫然”,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相關輔助課程的教育十分缺乏,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面窄,缺乏工作崗位適應能力。并且,目前,財會專業的專業理論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學評價等方面不夠重視。如:在課程設置上,學期理論課多,技能課基本上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重理論、輕技能,各種技能課程的統一評價標準更是無從談起,針對財會專業需要哪些工作技能并不明確;在課時安排上,每周只有一個半小時的專業技能訓練,學生不能充分地掌握技能,如同蜻蜓點水,導致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上也呈現出心有余而力的狀態,導致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佳。
?。ǘ┙虒W方式和手段陳舊,教學條件不完備
財會專業的課程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社會科學,目前,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上,中職院校財會專業比較落后,教學方法只注重書本知識傳授,教學手段落后,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并且過度重視會計知識的灌輸,會計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落后,只強調會計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沒有脫離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另外,目前許多中職院校的教學條件有限,財會模擬實驗室建設與實訓基地建設嚴重滯后,教學設備不齊全,教學條件不完備,甚至沒有實驗室與實訓基地,不能滿足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要求,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夠緊密,導致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三)專業教師隊伍不強,會計實踐不務實
目前,中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師一般都來自普通高校畢業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比較豐富,擁有“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但缺少財務工作實際經歷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自身動手能力差,只是“照本宣科”地傳授一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難以保障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另外,目前在實踐教學上,中職財會專業多少通過一兩套會計模擬業務習題,即完成了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只是簡單地完成了證賬表的手工記賬流程。并且在業務習題上,還會將一些涉及會計準則變更內容的經濟業務回避掉,記賬手段還處于手工狀態,內容與顯性會計準則脫節,實務訓練停留在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層面,不能直接為今后的職業崗位所服務,很難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ㄒ唬﹥灮新氊敃I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時代中,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上,應以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為切入點,充實并完善財會專業的輔助課程教育,重視并加強技能教學。一方面,在當前所開設的會計專業課之外,為了使學生充分地了解有關財經法規,應安排一些與會計工作有關的相關課程,開設與財會專業相關的票據知識、稅法知識、企業管理等課程,以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貫徹執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應針對財會專業,結合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會計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技能體系,進行技能“開發”。并且還應根據企業對財會專業學生的要求進行技能培養,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重視并加強技能教學,加大技能課程教學的培訓時間與力度,從而滿足畢業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力求在學生上崗之前能夠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另外,在財會專業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對教材財務案例進行分析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尋找不同背景的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讓學生自行設計教學內容。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找出學生不足的地方,要求學生認真對講的過程做好記錄,并且課后還要委婉的指出他們的錯誤之處,從而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ǘ└鶕新殨嬏攸c,豐富、改進會計教學方法和手段
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旨在培養高素質的中初級應用型會計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根據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特征和需求,需要不斷豐富和改進會計教學方法和手段。首先,在教學方法上,應根據中職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如:對于一年級剛剛接觸專業的學生來說,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實物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針對不同的職業崗位進行職業活動介紹,采用項目教學方法,將一年級所學內容進行重新組裝并結合企業實務有所拓展。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可以根據職業活動,有針對地培養學生對已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其次,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采用實物、圖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增強其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另外,可以采取定期邀請行業專家、業內人士與教師、學生等進行交流研究,增強與相關業界的聯系,及時在教學中反饋行業變化;也可以邀請銀行、稅務、工商等單位有關人士來學校進行專業技能演示,主動與這些單位進行聯系,并補充教材當中諸如申報納稅、辦理銀行結算、工商登記等沒有涉及、難以直觀呈現的專業內容,增加學生對業務的感性認識。
?。ㄈ┳⒅刎敃I教師隊伍建設,增強學生實訓及實習力度
目前,為了完善和提升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我國各中職院校財會專業應加大經費的投入,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引導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并且為了強化教師的實踐技能和實戰經驗,還應安排教師半脫產去企業掛職鍛煉,鼓勵專業教師“走出去,學回來”,從而更好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同時,為了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中職財會專業還應開展技能大賽,從最初的會計實務手工賬,到會計手工賬、點鈔、珠算等項目進行比賽,提高教師對會計技能要求。另外,為了增強學生實訓基地實習,還應針對職業崗位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操作性強、模擬程度高的專業學習環境,將課程教學與行業實踐進行無縫接軌。如:會計模擬實驗室等,配備一系列現代辦公設備和一系列專業道具,使學生能夠很快適應現代辦公環境的要求,如:打印機、傳真機和復印機等。另外,在實訓教學開展業務活動中,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成立“實體公司”,組織學生為“公司”設計工作制度和建賬,使學生的學習脫離書面練習。產品和勞務可以是虛擬的,但各方面的核算可以完全遵循現實企業通行的規則進行設計和操作,如:賬冊、票據、賬務程序等。通過一系列“道具”的輔助,使學生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從最基本、最細微的會計工作做起,使畢業后從學生順利地過渡到工作人員。并且實訓教學,還可以根據不同會計工作崗位人員的位置,讓學生進行輪崗,從而逐步熟練掌握會計工作程序及有關做賬技巧。
參考文獻:
[1] 伍瑞斌.中職與高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差異與銜接——基于矛盾分析法[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3)
[2] 黃琳.基于“互聯網+”背景下財會專業“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12)
[3] 寇曉艷; 鄭卉馨.“互聯網+”時期的中職財會專業復合型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02)
作者簡介:
鄺國珍(1974.11-),男,漢族,江西贛州,本科學歷,職中專業課(經濟管理)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