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相關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成為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的關鍵。本文在闡述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內涵、特點、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現狀,從管理制度、組織結構、管理模式、人員培養等方面探討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旨在促進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帶動了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為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對國有企業的要求,實施科學、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高效推進的關鍵。
1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概述
1.1管理內涵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在具體經營管理中以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論為支撐,根據相關法規、制度、原則及方法,通過命令、指示、規定、獎懲條件等管理手段對企業進行職能性管理活動的總稱。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主要是指在企業正常運行過程中,為了能夠確保各項管理活動目標的實現所表現出的執行戰略決策的力度與效果。企業行政管理效率是衡量企業行政管理活動效果的重要指標。
1.2管理特點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權威性。企業管理者擁有法定的職權是其開展行政管理的基礎前提。如果沒有相應的職權,企業管理者就不能下達指令、實施獎懲。企業行政管理有效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管理者運用職權是否得當、下級是否服從執行。二是及時性。當企業遇到重大突發性事件或處理重要人事關系時,企業管理者往往通過行使命令、指示、獎懲等來實現資源的快速調配,確保行政指令得以及時貫徹執行,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性、針對性。三是縱向性。企業行政管理指令的下達執行主要是通過企業組織內部的行政隸屬關系來進行指揮協調,通過自上而下逐級下達行政指令、自下而上逐級貫徹行政指令的方式來傳達執行。
1.3管理內容
第一,計劃管理。計劃性是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只有做好計劃預測工作,才能更好地指導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這是企業行政管理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因此,企業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計劃管理。
第二,組織管理。組織架構是國有企業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用以明確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并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建立自上而下的責權利機制,從而確保企業行政管理組織渠道的暢通。搭建一套與企業經營實際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決策流程、責權機制,是企業行政管理的重點工作。
第三,指揮協調。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中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對員工任務進行合理分工,明確相應的職責、權利和利益,調動各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對工作中可能出現的矛盾進行協調管控。
第四,監督控制。國有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在機制的作用下不僅能夠督促、監督不同層級員工能夠按時完成各自工作任務,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還可以判斷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性,是否存在有待優化改進之處。
2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意義
第一,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能夠提高企業的社會經濟效益。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高效率行政管理的作用下能夠更好的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為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提供重要支持,從而更好的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另外,企業高效的行政管理也是一種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的推進企業運轉發展。第二,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能夠確保企業內部管理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對企業管理的決策層和執行層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企業管理決策和管理執行之間扮演著中介的作用,在管理決策層制定企業戰略發展目標之后,行政管理部門會將決定下傳給執行層,在層層分級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能夠確保企業內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3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組織目標不明確
在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國有企業的市場適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受其經營特權、產權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國有企業在發展中及時獲取、更新市場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競爭意識,還未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人治理結構,從而導致行政管理組織決策效率低下,組織內部監督流于形式,違背市場競爭法則、脫離企業經營實際的決策時有發生。
3.2管理職能混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推動下,國有企業內部職能設置及人員配置得到了細化,專業化管理能力不斷提升。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國有企業管理層級多、管理鏈條長,以及密集而冗余的人員配備往往導致企業內部權責分工不明確、管理職能混淆、業務關系混亂,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管理人員在處理緊急情況時不作為,官僚主義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行政管理效率由此受到了制約。
3.3執行存在偏差
國有企業管理層級眾多、管理鏈條較長,受此影響行政管理工作時常出現內部信息不對稱、傳遞效率低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不利于國有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由于缺乏歸屬感、使命感,時間觀念較淡薄的主觀原因,在具體工作中企業員工相對缺乏工作積極性,遇到問題缺乏針對性及創造性,按部就班的思維根深蒂固,不主動尋找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經常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
4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較低的原因
4.1對管理工作的認識不科學
一些國有企業在行行政管理工作中將著眼點僅僅集中在“管理”兩個字上,忽視了同其他組織部門的協調、服務關系,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僅僅是進行日常事務處理,沒有注重和各個部門進行溝通,也沒有主動協調員工之間的矛盾沖突。
4.2行政管理模式較傳統 目前,國有企業在行政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是國家黨政機關高度集權的組織管理模式,管理制度適應性差,市場意識、效率意識普遍不高,在工作中對于流程控制關注較多,以結果效率為導向的思維相對缺失,行政管理的作用無法真正發揮出來。另外,國有企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沒有考慮市場經濟環境和企業經營的實際需要,使得行政管理方式和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大量行政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4.3行政管理機構設置不合理
國有企業在行政機構的設置上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機構龐雜、混亂、冗余等,行政管理機構設置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產出社會經濟效益,降低了企業內部管理效率,使得國有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效率較低,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的傳遞各類指令,內部運轉失靈,管理失控。
4.4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有限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執行力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人才是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執行力的關鍵因素,人才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成效高低。但是從國有企業行政管理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沒有掌握有效的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對于行政管理工作的投入度和積極性也有待提升。
5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5.1科學認識行政管理工作
國有企業行政管理者需要深刻認識到行政管理不僅僅是一項管理工作,而且還具備協調和服務職能。結合社會發展對國有企業提出的要求,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需要站在企業全面發展的角度,充分協調各部門組織機構的關系,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注重處理好員工之間的矛盾關系,確保上下級的有效溝通交流。
5.2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關鍵,針對當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各部門權責不明確、約束性差、缺乏制衡、管理決策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需要國有企業在遵照公司法規定的基礎上加快打造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獨立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國有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職代會的職責權限和議事規程,從而提升國有企業組織決策效率。
5.3優化國有企業管理組織機構
針對當前國有企業管理組織機構冗雜、管理人員繁雜、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需要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結合社會發展對國有企業的要求轉變自己的發展理念,在發展的過程中增強市場管理意識,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提高市場競爭意識,參照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組織機構特點,按照扁平化、高效化的原則適當削減壓縮管理職能部門、組織層級和管理鏈條,從而有效提升國有企業管理效率。
5.4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
第一,做好人員招聘計劃,制定相關人才考核制度。第二,強化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培訓。國有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關鍵是人才,為此,需要加快提升國有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國有企業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對企業的要求,定期組織行政管理人員參加培訓教育,通過培訓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充實管理人員的企業文化素養,通過高效的培訓幫助行政管理人員掌握更多現代化行政管理技能。第三,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引入末位淘汰機制,建立以結果、效益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第四,建立經營決策信息系統。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管理數據信息化,決策程序流程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0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