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在縣區應用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討論規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在縣區應用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縣級地區接受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的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數據進行收集,觀察和分析規范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前后,其病毒抑制率、隊列保持率的變化。結果,在規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后,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且隊列保持率也有所提高,經統計學計算后其組間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對縣區進行規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后,可有效地提升病毒抑制率和隊列保持率,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規范;管理;縣區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疾病,患者主要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所致?;疾『?,艾滋病病毒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行攻擊,進而對其功能造成了破壞,導致人體感染多種疾病,甚至是癌癥,最后患者會因身患多種疾病而死亡。目前我國對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管理機構主要為疾控中心,采取主要治療方法為抗病毒治療,其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但是由于各地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質量差異,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本病的傳播情況。因此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對患者以及社會來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于縣級地區來講,患者的對于艾滋病的治療認知程度較差,常出現治療儀依從性差的情況,影響治療效果。為此,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采取了規范化管理模式,并觀察其應用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縣級地區接受抗滋病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的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20 54歲,平均(373±2.2)歲,患病時間為1 5年,平均(3.2±0.6)年,異性傳播78例,靜脈吸毒傳播56例,非靜脈吸毒傳播32例,同行傳播36例,已婚71例,未婚29例。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療期間未對其實施規范化管理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療期間采取了規范化管理模式。患者對于本次研究內容知曉明確,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治療期間未對其實施規范化管理方法,在管理中按照疾控中心中對艾滋病抗病毒管理中的方法予以實施。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治療期間采取了規范化管理模式,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建立規范化管理機構
在縣級地區成立“抗病毒藥品管理組”和“抗病毒治療專家組”,其主要工作職責為,對治療病人進行篩選,并確定治療方案,并及時根據具體情況更換治療方案,處理嚴重的毒副反應以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定期對患者進行督導和巡視,同時完成抗病毒藥品的發放和日常管理。
1.2.1檔案管理規范化
對每一位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建立詳盡的醫療檔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隨訪表、醫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本人相關證明、治療方案單、轉介卡、住院記錄及出院小結、更換方案或終止治療單、退出治療協議書、死亡小結以及耐藥情況等。
1.2.2建立規范化治療管理體系
建立縣級治療工作方案,并要求縣級下屬鄉鎮治療工作達到檔案化、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管理。第一,邀請市級CDC和臨床治療專家組進行下基層巡視督導,每月一次,具體內容包括,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基層工作、依從性教育、檔案、轉介、隨訪以及藥品管理督查;第二,縣級CDC和臨床治療專家組對鄉村治療管理工作進行巡視,每月兩次,具體工作內容包括CD4檢測、相關化驗、重點鄉鎮藥品管理督查、服藥督導情況以及轉介申請情況,并根據鄉鎮患者情況建立督導機制;第三,定期組織患者進行體檢化驗,包括每月一次的CD4檢測,并將CD4數據進行收集,隨時關注患者CD4值的變化,為患者調整治療方案。第四,定期報表,設計規范化管理表格,其表格內容包括抗病毒藥品使用情況季報表、抗病毒藥品使用計劃季報表、抗病毒治療情況月報表以及藥品出入庫一覽表等,以此關注基層治療工作情況、藥品使用情況以及CD4檢測情況。第五,定期進行耐藥監測:依據國家相關規定定期進行耐藥監測,并對耐藥患者及時進行抗病毒藥品的調整。
1.8療效觀察
觀察采取規范化治療后,其病毒抑制率、隊列保持率的變化情況。在接受24周的抗病毒治療后,連續兩次血漿HIV RNA>400拷貝/ml被認為病毒學失敗。
1.4統計學方法
將調查中的相關數據輸入到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予以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計量資料應用(x±s)描述,組間經t和x2檢驗,當差異在P
2結果
2.1實施規范化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病毒抑制率對比
在接受范化管理模式后,患者的病毒抑制率由原來的85.0%,上升到96.0%,其組問數據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實施規范化管理模式前后隊列保持率對比
在接受范化管理模式后,隊列保持率為86.0%,明顯要高于實施范化管理模式前的75.0%,其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困難程度較大,因此如何對這一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保證患者的治療質量,是艾滋病防治面臨的重要挑戰。目前我國對于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管理方面,有著相對完善的治療管理方法,但是有調查顯示,在一線城市的管理效果要優于二線和三線城市,在大多數縣級城市的管理效果并不明顯,其與一二線城市相比,存在人員文化程度低、對艾滋病的認知程度差、經濟水平低等一些情況,同時縣級工作人員的管理方法較差,并不具有規范性,這些均對艾滋病抗病毒的治療管理效果造成影響。為此,針對縣級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中給予了規范化管理方法,結果得到了較好效果。
第一,規范化管理機構的建立明確了管理人員的組成,使管理體系更加完善,針對治療中的各個環節均有負責人,改變之前一人多職的情況,這樣管理人員的任務更加明確,對治療過程能夠更好地進行監督。第二,檔案的規范化管理使患者的資料更加全面,這樣更便于管理人員在患者的治療過中提出建議,尤其是在更換治療方案以及耐藥方面,了解得更加全面,避免了既往資料缺失導致治療方案不適當的情況。第三,建立規范化治療管理體系讓治療過程更加規范化,從患者的發現、治療、走訪以及藥物的應用程序更加規范,尤其是定期組織患者體檢,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醫生了解病情,有效地提升了患者治療依從性,保證了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也發現,在接受規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管理后,患者的病毒抑制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且隊列保持率也有所提高,經統計學計算后其組間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此結果再次表明規范化管理的有效性。綜上所述,在對縣區艾滋病患者實施抗病毒治療管理過程中,實施規范化管理,可有效提升病毒抑制率和隊列保持率,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應用和推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71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