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析市場經濟背景下大學生士兵的服役愿景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兵役制度的改革,大學生已成為軍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來源,由于其接受過高等學校的系統培育,具有扎實的科學文化功底,知識優勢明顯,在軍隊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之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宣傳,使全國許多高校興起了“參軍熱”,但很多都只是服義務兵役。不僅僅是普通高校的大學生士兵不愿長期服役,更包括一些國防生和軍校學員,因此給部隊部分單位領導心中留下了大學生士兵思想不穩定,不安心服役的印象。如何使大學生士兵長期留在部隊服役以加快我軍信息化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士兵;發展;退役;信息化建設
  1 我國征招大學生服役的起源
  我國從2005年開始全面征集在校大學生的征兵工作,更是在2008年由原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教育部、公安部和民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征集2008年度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工作的通知》,自此我國開始調整征兵對象的主體,各級兵役機關的征集對象主體由農村青年、城鎮青年調整為全日制高中以上層次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包括普通本科、高職高專、普通高中、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當年畢業的學生。2009年更是明確規定從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中大規模地招收大學生士兵并按學歷來授予相關的軍銜級別,表現優秀的可直接提升為軍官,并享受相應級別待遇。在國家政策調整和征兵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保留學籍去參軍入伍,實現自己的軍旅夢。
  2 我國大學生士兵服役的現狀
  自國家調整兵役征集對象的政策實施以來,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選擇參軍的數量都是呈上升趨勢,僅2017大學生報名參軍入伍人數就超過107萬。通過對蘭州某高校的調查發現,該校在2013年選擇入伍的學生為18人,2014年為39人(24人為生源地入伍),2015年為52人,但是到了2017年就達到了80人。雖然每年選擇參軍入伍的大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但是通過調查同時也得知,大部分的大學生士兵只選擇服義務兵役,而后選擇退役復學或者回到地方工作,以上述調查為例,該校在2013年參軍的人中大多數人選擇退役復學或回地方找工作。2014年參軍的人也是同樣的選擇,部隊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已經遠遠不如十幾年前了,如何把具有深厚知識底蘊的大學生招進部隊,并且使他們長期留在部隊發展,發揮自己的特長,獻身國防,這對于我國軍隊實現信息化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3 大學生士兵不愿長期服役的原因
  3.1 入伍動機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受到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影響,而這其中也包括了大學生。許多的大學生對于軍隊福利待遇等物質需求是真實存在并占有很大比重,這就導致了許多的大學生在選擇參軍入伍時摻雜了許多其他的因素。通過對學校退役士兵以及他們在軍隊服役時的調查可大致將入伍動機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獻身國防,保家衛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大學生在求學階段,接受了國防教育,有一定的國防意識,認為參軍是光榮的,站崗放哨是舍小家為大家,認為軍隊的鍛煉價值具有特殊性,它能培養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能加強自己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因此這一類學生在選擇參軍入伍時就是抱著獻身國防,保家衛國的意愿,他們在參軍入伍后更是刻苦努力,始終保持著自己入伍初衷,渴望在軍營建功立業。
  第二,鍛煉自己,為自己“鍍金”。這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參軍的原因,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使得許多的90后、00后是家中獨子,他們個性心理較強,吃苦意識較差。因此他們的家庭以及自己會選擇進入部隊進行鍛煉,通過部隊來消磨他們較強的個性意識以及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
  第三,學技術,向往部隊福利待遇。由于部隊當中有著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崗位,而在地方上學取一門技術需要不低的培訓費用,但在部隊當中由于大學生士兵具有較厚實的文化功底,對于技術崗位更容易掌握,因此他們便成為最佳的培訓人選,而且還不用有任何費用支出。加之近年來國家對于大學生入伍提供了更多的優待政策,比如優先提干、選送入學,提供學費補助等政策以及入伍后能夠長期從事軍人職業,在晉升軍銜和崗位職務有優勢的前景等,這也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參軍的原因。
  第四,把參軍當做就業。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學生畢業,這也就意味著社會要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而在當前社會工作崗位接近飽和的狀態下,根本無法提供如此眾多的就業崗位。
  3.2 想象與現實落差較大
  由于受到很多軍旅題材影視書籍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因此選擇入伍, 《士兵突擊》《火藍刀鋒》《我是特種兵》以及《戰狼》等影視片對于那些還在學校的大學生還是有影響的。由于對部隊不太了解,看了這些影片,激起了身上的熱血。但這些影視題材畢竟是藝術,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就使得影視題材講述的軍旅與現實當中的部隊有較大的差距,造成了許多的大學生在參軍入伍后發現現實中的部隊都是周而復始地執勤訓練與影視中展示的部隊完全不同,從而心理落差較大,而當代的大學生又是個性心理較強,他們發現現實與想象的不一樣便會失去最初的激情,且單一枯燥的生活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因此許多受影視題材影響而參軍的大學生只是選擇在部隊服役兩年,一但服役期滿他們便會選擇退役回社會。
  3.3 地方優厚的福利待遇
  國家為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軍入伍,上至中央下至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偏向于大學生的優惠政策,而許多的大學生參軍入伍就是奔著退役后地方的優惠政策去的,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在2016年為1000多名退役大學生士兵提供了2000多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等定向崗位,還為420多名退役大學生士兵辦理了戶口留京。而在2017年,北京市本科生入伍能享受的地方經濟補助和部隊津貼標準總計己高達21.4萬元。此外國家對于大學生參軍入伍也給出了許多具體的優惠政策:國家資助學費:國家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學生,服役期間按國家有關規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后自愿復學或入學的,國家實行學費減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和學費減免標準。設立“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根據實際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數量專項計劃,專門面向退役大學生士兵招生。教育部規定的專項計劃規模控制在5000人以內,在全國研究生招生總規模內單列下達,不得挪用。   3.4 外界環境因素
  軍隊由于自身特殊的性質,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大學生士兵不愿長期服役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祖國尚未完全統一和國際形勢、我國周邊環境復雜。而現在的大學生士兵又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父母又對國防的認識比較單一,往往會單方面地認為長期在軍隊服役較為危險,因此他們往往會勸導自己的子女盡早退役。還有就是國家已經明確規定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前正在高等學校就讀的學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間按國家有關規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后2年內允許復學或入學,而義務兵結束轉改士官繼續服役的最低年限為3年,這就與國家規定相沖突,這也就導致了許多的在讀大學生認為十二年的寒窗苦讀,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舍不得放棄。因此他們會選擇服役兩年,然后退役復學,繼續自己的大學生活。
  4 改變大學生士兵留隊現狀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國防宣傳力度,增強民眾對軍隊的了解和國防意識
  我國已經保持了幾十年的和平,國防意識在許多年輕人眼中已經淡化,許多人認為國防不關自己的事,對部隊的了解也僅限于軍旅影視題材。許多的大學生在參軍時對部隊也并不太了解,因此造成了一些大學生的入伍動機不純,而加強國防教育和宣傳則是影響大學生參軍的源頭所在,它會使大學生正確了解部隊,增強國防意識,從而端正其入伍動機。因此各地方、各高校應當加強國防教育,設置不同的教育內容,“軍內外專家講課”“重大紀念活動宣傳”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也可結合國家規定的“軍營開放日”在特殊節日和規定日期參觀軍營,近距離了解部隊真實生活,使地方政府、軍營、高校形成三方聯動機制,用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也從源頭上端正大學生的入伍動機,使其明白自身肩負的責任,能夠在部隊中長期發展,為部隊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4.2 完善部隊人才選拔使用機制.激發大學生士兵留隊內在動力
  美國人力資源培訓專家H.姆斯曾說過“人類最大的悲劇就是人才資源的浪費,再富裕的國家也會因為人才浪費而變得貧窮”,這句話從根本上闡釋了大學生士兵對于軍隊建設甚至國家發展所帶來的重大意義,因此軍隊必須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調動大學生士兵在軍隊服役的積極性。在當前,部隊對于大學生士兵的選拔任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選人用人缺乏比較的量化標準,在某些方面還存在“燈下黑”現象;二是對于大學生士兵的能力素質過于高估,把學歷等同于能力,違背其成長規律。過高的使用要求造成大學生士兵較大的心理壓力;三是人崗不匹配,沒有做到人盡其才,人定其崗。由于部隊的特殊性,使得許多大學生在入伍后出現普遍的專業不對口現象,這便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費,打擊了大學生士兵渴望在軍營建功立業的信心。因此部隊內部應當重視大學生士兵的選拔使用工作。各部隊應當在大學生入伍之時,及時收整核對其檔案資料,了解其基本情況,并建立專門的成才檔案。四是合理分配崗位,在新訓結束時,根據其新訓考核成績,合理定崗,使其盡量分配到專業對口或是技術性較強的崗位,使其專業技能得以發揮,為其提拔和使用打下基礎;五是要不斷對其進行摔打磨煉,適時用部隊的重大任務來提升其戰斗素質。
  4.3 提高管理水平,優化軍營環境
  要使更多的大學生士兵留在部隊發展,應當營造良好的軍營環境,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使其形成和諧的人才成長環境。而當前大學生士兵不愿長期服役的就是心理壓力較大,他們憂慮自身價值能否實現以及對前途后路的擔憂,而對于他們的擔憂和壓力,有的單位沒有及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加之當前部隊一些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因此必須轉變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方式,把思想教育與解決士兵實際問題相結合,要積極開導士兵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大學生士兵不愿留隊與部隊的管理工作有著莫大的關系,當前部隊管理方式中還存在管理不講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依法管理意識不強。因此必須提高部隊管理工作水平,基層單位主官必須提高依法管理工作能力,由于大學生士兵文化水平較高,民主意識較強,而只有依法管理,才能使其心服口服。
  4.4 借鑒外軍經驗做法
  美國和俄羅斯作為世界上軍事力量較為強大的兩個國家,其對軍隊的建設管理是值得我國借鑒的,尤其是美國,在近幾年來,美國作戰區域遍布全球,在大部分充滿戰亂的地區,都可以看見美軍的身影,但其還能擁有充足且優質的兵源,而這與美軍的征兵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美軍的征兵撫恤制度會幫助參軍者解決社會地位、社會福利等一系列問題,使參軍者沒有后顧之憂;軍士制度為美軍保留了長期的骨干力量,使軍士成為美軍建設的中堅力量。而俄羅斯由于國內經濟原因,使得其軍隊建設走的是另一條道路,首先俄羅斯非常重視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且國防教育針對性較強,其次就是俄羅斯政府得力,俄羅斯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使服役士兵家長可以隨士兵到服役地,就軍隊的一些實質性問題與軍隊領導溝通,并提出相關建議。美國和俄羅斯對于軍隊留人的這種做法是值得我們去借鑒的,我國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政策或制度,使得真正為軍隊留在那些高素質人才。
  5 結束語
  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跨越式進步。部隊如何把招進來的人留下來,這是部隊領導應該思考且應當重視的問題。十幾年前的那種戰士想盡辦法爭搶留隊繼續服役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適齡青年思想活躍,而大學生則更甚,因此部隊那種枯燥乏味的環境他們是很難適應的。而現在部隊需要做的就是怎樣把招進來的高素質人才留下,成為捍衛我國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超.從士兵到學生[N].解放軍報,2018-04-25(005).
  [2] 任浩.大學生入伍動機及政策滿意度的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3] 胡俊宇,陳永光,李蒙蒙.大學生應證入伍及退役復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6(18):44-49.
  [4] 羅敏,李連策.基于統計實證與深度訪談的大學生士兵入伍動機分析[J].軍事經濟研究,2013,34 (4):5-9.
  [5] 叢冰玉.當代大學生士兵人生觀現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6] 徐祖鋒.大學生士兵成長成才影響因素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
  [7] 韓應春.解讀2008征兵新政策[N].錦州日報,2008-07-14(A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56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