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運行管理過程中,對國有資產加強內控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確保事業單位實現高效運轉,充分履行自身職能,適應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架構提升對事業單位提出的新要求。為了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綜合管理水平,本文細化探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現狀,結合現存問題提出新時期加強國有資產內控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236-02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治理結構以及治理能力逐漸增強,對國有資產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屬于我國國有資產的關鍵組成部分,為了充分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于國有資產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充分采取有效措施,在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對國有資產加強內控管理,從而保證單位內部國有資產的完整性與高效利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有必要對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進行深入探究。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原則
1.與預算管理相關聯原則
行政事業單位擁有的國有資產,其采購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所以國有資產管理需要和預算管理加強聯系。目前,我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理工作時,和預算管理處于相互獨立狀態,很難通過兩者之間的聯系加強管理,造成管理效率相對較低?;诖?,需要在對國有資產進行內控管理期間,堅持與預算管理相關聯原則,促使國有資產從源頭優化內控管理,提高內控管理成效。
2.同步重視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原則
以往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實施內控管理過程中,對實物管理比較重視,卻不夠關注價值管理。而價值管理在國有資產內控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能縮減管理成本?;诖?,在對國有資產實現內控管理期間,需要同步關注國有資產實物管理及價值管理,在此基礎上提升內控管理成效。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現狀
1.缺乏良好的內控環境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進行內控管理過程中,缺乏良好的內控環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效果。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的時候,缺乏有關責任機制的完善構建,導致單位內部國有資產管理缺乏權威性,內控管理效率相對較為低下。其次,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運行管理過程中,對國有資產相關管理缺乏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工作很少涉及到國有資產管理,致使各級人員對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缺乏關注度,影響管理成效。最后,單位目前沒有針對國有資產建立健全的內控管理機制,單位內部干部職工針對國有資產進行意見和建議表達的渠道和平臺比較單一和狹窄,導致國有資產缺乏良好的內控環境。
2.管理信息不能及時共享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實現內控管理的時候,科學、完善地構建資產管理體系,能夠促使相關管理人員及時掌握資產清查、盤點、采購、使用狀態以及報廢處理等情況,財務人員也可及時結合系統數據對資產賬簿進行數據信息核對。但是當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各級業務管理部門對該系統缺乏正確認識,不能及時將國有資產相關信息上傳至資產管理系統,導致系統顯示的數據缺乏完整性和真實性,信息共享率低,難以對國有資產實際情況實現充分掌握。
3.內控活動不夠全面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針對國有資產進行內控管理的時候,內控活動不能對全部風險點實現有效覆蓋,導致管理工作中長期存在風險漏洞。另一方面,以國有資產為對象開展的內控活動沒有充分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一些風險點給單位帶來的損失往往比相關內控活動耗費的資源要小,這種內控活動難以體現自身價值,導致管理人員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相關內控活動也比較形式化。
4.風險評估能力有待提高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進行內控管理的時候,風險評估屬于重要管理手段,也是保障內控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實現內控管理的時候,經常安于現狀,對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缺乏必要識別與科學評估。一方面,管理人員對公共資產缺乏正確的管理意識,不能及時、準確評估資產現存風險,導致資產管理比較薄弱。另一方面,管理人員管理思維比較固化,往往是按部就班的根據管理流程實施資產管理,不注重管理流程的改進和優化,導致國有資產既有管理流程不能滿足新時期管理需求,管理效果低下。
5.監督手段單一
監督和評價是保障內控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而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開展內控管理工作的時候,監督手段仍比較單一,基本上只靠財務部門對相關管理活動進行監督,監督力度有限且范圍較小,難以發揮監督的重要作用。同時,由于單位沒有針對國有資產相關內控管理工作建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監督人員往往身負多職,管理職責不夠清晰,經常忽略監督職能,制度執行工作也不能實現全周期管理。
四、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策略
1.加強業務授權控制,保持資產管理良好秩序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實施內控管理期間,所有業務都需要經過授權,確保管理計劃和決策的充分正確,并有序執行管理制度,避免出現不合理、不合規或者不合法業務。常規業務通常為一般授權,各個部門要做好各自職責,明確分工,在單位內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且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充分落實不相容崗位分離,避免出現越權操作現象。購置或者處理重大資產的時候,需要加強立項管理和預算管理,提升資產管理適應性與可操作性。立項采購工作的時候,需要充分做好可行性論證與研究,避免出現決策失當現象,減少單位的盲目投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2.在制度中明確劃分管理崗位職責
行政事業單位在針對國有資產實施內控管理的時候,需要結合單位財務管理需求、國有資產規模、人員編制以及資產類型等情況,充分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完善的構建國有資產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確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時,在國有資產相關內控管理制度當中,需要對不同部門國有資產具體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并在企業范圍內加強制度宣傳和學習,促使各業務處室和內部干部職工充分了解崗位管理職責,防止出現扯皮、推諉等現象。
3.對固定資產加強信息化管理
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在對財務管理軟件進行開發與使用的時候,需要充分參考、借鑒財政部開發的資產管理系統,確保單位內部資產管理信息能夠和國家信息資源實現同步更新,并在大數據系統合理利用下,促使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具有可靠的信息和數據依據。另一方面,單位需要專門的針對國有資產相關內控管理工作構建信息化平臺,通過二維碼、紅外線掃描等技術,對單位固定資產實現信息化管理,促使財務部門可以及時按照信息平臺顯示的數據和實物信息,及時做好清查盤點工作,對國有資產實際使用情況實現充分了解和掌握嗍。
4.梳理管理流程,構建內部控制手冊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針對國有資產構建業務管理程序,包括申請、核實、批準以及審查等,保證財務部門、管理部門以及使用部門對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都有明確分工。其次,要對國有資產建立專門的處置程序,保證國有資產可以公開、透明的處置,防止出現私藏資金和小金庫等問題。最后,對國有資產的使用建立專門的管理制度,各個內控部門對國有資產做好日常管理,對資產定期的盤點與核實,及時維修固定資產,實現國有資產效能的發揮。
5.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逐步提升內控管理效果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針對國有資產制定完善的監督機制,明確劃分各管理部門具體職責,對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確保各項管理工作都處于監督狀態。其次,國有資產使用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充分保證資產的完整度,防止出現資產侵占和流失現象。最后,要加強媒體與公眾的監督職能,在多元化監督形式下,保證國有資產內控管理效果。
五、結語
國有資產在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管理過程中屬于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關鍵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充分加強國有資產的內控管理,對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運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充分認識目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結合新時期背景下對國有資產內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對單位國有資產加強內控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46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