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供應鏈風險文獻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社會經濟日新月異,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急劇變化,使得供應鏈風險日益增加,學者們也更加關注對其的研究。本文從供應鏈風險的定義入手,對其他學者關于供應鏈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三個方面的研究文獻進行了回顧,以期能夠加深讀者對供應鏈風險的理解。
  關鍵詞:供應鏈風險;識別;評價;管控
  一、引言
   供應鏈是由直接或間接地滿足顧客需求的相關企業組成的,通過控制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將相關的供應商、制造商、物流服務商和銷售商等有效地結合成一個整體所形成的網絡型企業組織。供應鏈將生產商、顧客,商品巧妙地連接在一起,一個成功的供應鏈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供應鏈和供應鏈管理理念的運用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它優化了企業的供應,推動企業向著高質、高效的方向發展,因而得以很快的速度推廣并發展。同時,供應鏈管理理論本身也在企業的實踐中被檢驗和深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其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目前,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是供應鏈管理的優勢、資源的優化配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和策略聯盟等方面。
   供應鏈具有脆弱性,2001年美國的“911”恐怖襲擊、2003年中國的SARS危機以及2004年東南亞的印度洋海嘯等事件對供應鏈的正常運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些事件也導致了供應鏈績效的降低。因此如何衡量、轉移、管理供應鏈的風險已經成為供應鏈管理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典型的風險管理包括四個階段: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決策和風險監控,現有研究側重于將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實際的供應鏈管理中,以實踐來檢驗理論。
  二、供應鏈風險的定義
   1987年March和Shapira第一次提出了供應鏈風險的概念,他們認為供應鏈風險是指供應鏈的產出、可能性和主觀價值帶來的可能變化。Juttern,Peck和Christopher將其定義為: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影響。通俗地講,供應鏈風險就是指供應鏈在運營過程當中, 破壞或阻礙信息或產品成為最終產品,使供應鏈企業的實際效益與預期效益發生偏差的可能性。對于企業而言,供應鏈風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他會在不確定的時刻演變成事實,會給上下游企業和整個供應鏈帶來損失,輕則損失企業財物,重則導致企業覆滅。
   丁偉東等人將供應鏈風險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自然環境風險包括水災、火災等,這些風險都是不可抗拒的。社會風險包括供應商的風險、信息傳遞的風險、物流配送的風險及財務狀況的風險等。舒彤等人將供應鏈風險分為系統、供應、物流、信息、財務、管理、需求和環境風險八類。周業付等人在研究農產品供應鏈風險時,將供應鏈風險分為六類:行業、社會、政策、自然、人為和生物風險。
  三、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價
   供應鏈風險識別是指對供應鏈所面臨的和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分類和辨別性質的過程,是進行有效的供應鏈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供應鏈評估是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供應鏈風險的整體情況,為實施更加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提供依據,找到出發點和落腳點。
   陳瑋等人從供應鏈風險類型以及風險的誘因兩方面對供應鏈風險識別進行討論。他認為供應鏈風險評估不僅要評估供應鏈企業內部的風險,還要評估供應鏈網絡中其他部分的風險。并將風險評估分為兩類:基于風險評判等級的風險評估和基于風險概率的風險評估。
   Faisal Aqlan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可考慮到的風險因素和風險管理因素進行評分,同時逐層分析供應鏈內部的風險。他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not expect,very unlikely,unlikely,possible,expect,并給不同的等級給予不同的指標。
   關艷萍從供應鏈內部和外部將影響供應鏈的風險分為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風險、企業內部的風險、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風險、社會要素造成的風險、市場要素造成的風險,還用物元分析法構建模型,模型中的指標權重由拓撲學理論確定,從而科學合理地對供應鏈風險進行評價。
   吳繼貴等運用層次分析和模糊評價的方法對供應鏈風險水平建立評判集后對供應鏈風險做出評價。對快消品供應鏈的分析指標進行量化,將其轉化為數量指標,并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出各指標的隸屬度。他還以中國乳制品供應鏈為例,進行風險評估,得出中國乳制品供應鏈的風險情況為中等的結論,這一結論與中國乳制品供應鏈的現狀基本一致。
   R.Rajesh等將風險等級分為:無、非常低、低、中、高、非常高這六個等級。對供應鏈的敏感性用灰色理論進行分析,并且以電子制造業為例分析了不同策略下的風險等級。
   鄭小京認為供應鏈風險源于供應鏈系統的運作,由于供應鏈系統中存在的一定量的風險因素隨機波動,從而導致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產生風險,包括供應鏈核斷裂、供應鏈網絡崩潰、雙重邊緣化效應、牛鞭效應、資金鏈斷裂、物流中斷、道德風險。將這些風險和風險因素抽象成一個系統,并采用貝葉斯圖描述風險因素之間、風險因素與風險之間以及風險事件之間的關系。通過實證分析發現,道德風險與牛鞭效應是最容易發生的風險。而對各風險事件發生后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了解到最重要的風險為雙重邊際效應、資金鏈斷裂以及牛鞭效應。
   曾田秀等對供應鏈風險進行貝葉斯推理,推理得知風險事件發生的后驗概率與先驗條件概率的差異基本上差不多,然而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發生:供應商可靠性、產品隨機波動是分別造成供應鏈道德風險以及供應鏈核斷裂的關鍵風險因素。這一結論與先驗的結論差異性非常大,也就是說,就這兩種風險來說,經驗結果可靠性很差。
   吳天魁將貝葉斯技術和模糊綜合評估法結合起來進行供應鏈風險的評估,這種方法考慮了損失的影響,對不確定因素進行了準確的考略,彌補了只運用貝葉斯技術進行定量評估的不足。他還以某企業供應鏈風險數據為基礎,運用所提出的評估方法對供應鏈風險進行了評判。    張麗等人從農產品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農產品的供應鏈風險,認為農產品供應鏈風險主要包括三種風險:農產品供應鏈各節點風險、各節點的內部風險以及供應鏈外圍環境風險,提出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供應鏈視角下的農產品物流風險評價,并且最終給出了應對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的管理策略。樊星等人以一個3階段跨國農產品供應鏈為研究對象,構建了一套風險識別框架對供應鏈風險進行識別,最后運用三角模糊數、綜合評估等多種方法對多條農產品供應鏈的風險進行評估和比較。
   上述學者們對供應鏈風險識別和評價的研究,大多是采用概率論及其外延(比如貝葉斯網絡技術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理論等)的方法對其進行識別和評價,使用這些方法可以在風險發生前進行一定的預測,讓管理者事先了解風險,事先制定防范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失,對于企業止損意義重大。
  四、供應鏈風險的管控方法
   供應鏈風險是供應鏈與生俱來的一種屬性,它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但可以進行管理和控制,可以人為地將風險降到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很多學者都提出了關于供應鏈風險的管理與控制的方法。劉海斌提出能夠從供應鏈風險管理以及風險防范兩個方面對供應鏈風險進行管控,在對供應鏈系統中的采購、生產、銷售等過程進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同時還要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劉帥等人針對供應商、物流、外包業務和業務外包方面提出了大數據環境下的供應鏈風險管控策略,李順萍從國家和企業兩方面對供應鏈風險的管理給出了建議。政府為企業供應鏈的健康發展營造基礎環境,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企業自身則可以從供應商、戰略合作關系、供應鏈彈性和人才管理對風險進行管控。陳瑋等人提出未來供應鏈風險管控應該包括建立動態的風險預警機制和對風險發生后造成的損失及時控制。
   對供應鏈風險進行管控,一方面能夠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供應鏈系統可靠性。學者們的研究大多從兩個方向出發,一是風險發生前對風險進行管控,即對供應商、制造商、物流服務商和銷售商等組織進行風險防范,盡量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但是這種方法實施起來有難度,有可能一方認為能夠減少風險,而另一方則認為可能增加風險,雙方難以達成共識;二是在風險發生后進行管控,盡量減少風險的影響。學者們提出的策略對于企業供應鏈風險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五、總結
  通過對以往文獻的研究,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供應鏈風險研究的重要性,對供應鏈風險研究也涉及各個方面:農產品供應鏈風險的研究,快消品的供應鏈風險的研究,旅游業供應鏈風險的研究,中國乳制品供應鏈風險的研究,房地產供應鏈風險的研究等。在這個科技與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供應鏈的有效運行至關重要:準確識別供應鏈風險、客觀評價風險,采取合適的風險管控方法防范和降低風險,成為企業運營活動高質高效進行的重要保障。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優化與完善,于企業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而言,事半功倍。
   雖然供應鏈風險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個人認為以上研究側重對供應鏈風險防范方面,很少涉及風險和報酬的分攤問題。供應鏈系統中,企業之間合作必然存在如何分攤風險和收益以達到雙贏或多贏的問題,但目前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卻非常少,在未來,這也是一個具探討意義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供應鏈[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E%9B%E5%BA%94%E9%93%BE/139061?fr=aladdin
  [2]James G.March,Zur Shapira.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J].Management Science,1987,33(11).
  [3]Uta Juttner,Helen Peck,Martin Christophe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3,6(4).
  [4]丁偉東,劉凱,賀國先.供應鏈風險研究[J].中國科學安全學報,2014,(04)65-66.
  [5]陳瑋,焦孟甦.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0):290-292+298.
  [6]AQLAN F,LAM S S.A fuzzy-based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5,161:54-63.
  [7]吳繼貴,葉阿忠.FMCG供應鏈風險綜合評價研究:以中國乳制品供應鏈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43-49.
  [8]鄭小京.供應鏈風險評估:一個貝葉斯:量子決策的推論網絡研究范式[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9-35.
  [9]吳天魁,王波,顧基發,周曉輝.基于貝葉斯網絡的供應鏈風險模糊綜合評判[J].經濟數學,2014,31(02):69-75.
  [10]劉海斌.供應鏈風險防范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1):18+20.
  作者簡介:茶麗菊(1997.04- ),女,漢族,云南大理人,現為南京郵電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李世鑫(1997.09- ),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現為南京郵電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616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