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模式下降低物資采購風險的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供應鏈模式下,企業應當研究和分析物資采購的風險,并以此為根據逐步探索出能夠創新和改良的工作方法。本文全面分析了采購管理在供應鏈模式下的特點,以及在全新工作方法物資采購中存在的風險現狀和突出問題。闡明了供應鏈模式下物資采購風險,同時結合筆者在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公司物資采購計劃與采購管理的工作實踐,提出了供應鏈模式下降低物資采購風險的對策,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供應鏈模式 降低物資采購風險 對策
一、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管理的特點
供應鏈是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提供供應鏈的物流、資金流等信息,進行組織、協調與控制,它是一種現代化的,帶有集成思路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這套模式目的是提高成員企業的合作效率,通過整合出來的系統方法使供應商、生產制造商以及銷售商在整個的業務流程中,用最好的成本在正確的時間地點進行生產和銷售,全面保證產品的服務和質量。與傳統模式相比,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
首先是轉變采購模式,體現在訂單采購由庫存采購轉變而來。傳統采購模式中,采購目的是為了豐富庫存,避免缺貨情況出現,因此稱之為庫存采購。但是這種采購方式沒有主動性,不能適應、甚至是不能應對任何市場需求的突發情況和變化。在新的采購管理模式下,供應鏈中用戶的需求和采購活動緊密相關,由此產生的訂單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及時滿足客戶需求,還能減少相關費用。
其次是資源的轉變,即外部資源是由之前的內部資源轉換而來。新的采購管理模式,不僅加強了對于市場和供應商的監管,對于內部資源的把控,將之前欠缺的合作也可以和供應商建立起來,尤其是在產品的質量和設計理念上,全面維系雙方的信息溝通渠道和分析市場的能力,使得雙方實現雙贏的目標。
最后是買賣關系的轉變,即一般買賣關系轉變為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戰略協作的關系。短期買賣關系是傳統采購模式的關系,由此帶來的理念是高頻率更換供應商、不能共享信息、壓榨供應商等。而新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共享市場信息,抵御市場帶來的風險,雙方一起研究如何降低產品成本,提高質量、服務和技術,將合作和共贏的關系提高到全新的戰略高度,由此建立長期的合作伙伴關系甚至是戰略協作關系。
二、供應鏈模式之下物資采購風險基本現狀及問題
分析當前企業物資采購風險的基本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是針對現階段企業全新工作模式之下的助推劑,也是后續開展各項工作重要基本步驟,所以不應忽略,應當加強重視。目前,企業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企業對不同品種和不同個性化需求的產品產量持續增加,在當前形勢下,產品的服務過程甚至是生產制造流程也相應更加復雜多變。因此,企業應該掌控目前多元化的發展局面,這其中也包含了產品的質量、規模以及產品技術的創新性,甚至是新穎科學技術的含金量等諸多不同的工作內容。
根據筆者的工作實踐發現,很多企業采購物資質量等缺少量化指標,缺乏科學判斷依據的問題比較突出。如果采購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如果換個角度考慮和分析,出現了一定的質量問題,一定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延遲了交貨期,讓企業在業界內的信譽和產品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很多企業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將公司業務外包,并不斷擴大和增加相關業務的采購范圍。因此,開展核心的活動是企業管理則針對當前業務開展重要基礎,從而使得持續增長的局面出現在企業的供應鏈上。主要的占據企業日??偝杀镜牟少徥窃牧弦约傲慵少彽某杀荆@一部分比重相當大。而企業發展的核心環節,是對于采購的風險管理和資本控制工作。外包的工作現狀在當前供應鏈的生產模式之下,使得傳統企業的產品生產結構和生產過程出現很大的改變,進而引起了企業出現了巨大的產業結構的轉變。這些不僅打亂了傳統市場上產品供應的平衡,還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技術是否成熟過關。因此,在未來工作中,不僅要加強分析采購風險的現實問題,對風險的評估和分析要加強討論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摸索出全新的途徑,以此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的穩定增加。
三、企業供應鏈模式下物資采購的風險分析
(一)供應商評價及選擇的問題分析
提高對戰略性物資采購的整體質量分析,全面降低商品供應風險是企業運行過程中的核心目標,于制造商而言,供應商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其交貨日期、產品質量等都與企業的經濟發展有著緊密聯系。保證企業商品的整體質量,提高其核心的競爭力,應該在供應鏈系統中全面掌握客戶基本需求,分析制造產品的運營成本等,為自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采購周期及批量的問題分析
供應鏈是企業物資采購過程中的主要方面,供應鏈的關鍵內容是采購的決策。采購本身是受到物資供應的整體質量影響的。如果缺失專業化的物資供應鏈構建平臺,會使得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采購管理復雜且不易管理的現象。目前,很多企業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整體采購的績效,全面減少物資成本的辦法,對穩定的采購資源,例如建立穩定的原材料采購渠道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梢姡少彽馁|量和周期是研究企業物資采購問題的重要內容。
(三)采購策略及流程的問題分析
企業管理者在不同方面上所持的觀點,可以在運行過程中通過對構建采購策略得到體現。在擬定的有效采購策略中,采購商品的整體質量和基本性能是應該被考慮到的方面。優化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全面分析產品質量及生命周期,以及市場對產品的年需求量和可以滿足需求的采購總金額。在采購策略分析中,主要是應該規定執行采購的方向,詳細論述部門任務和職責,并在改善采購策略的同時,實現采購物資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四、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降低物資采購風險的對策
(一)集中采購
集中采購可以提高供應鏈節點上核心企業的位置,也是降低成本、治散治亂的有力手段。通過集中采購,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對質量、服務和價格談判的籌碼,充分擺脫供應鏈節點上各自為戰、分散且被動的不利局面。在聯合的優勢下,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一致對外,在某種程度上最大降低成本,實現最大化的效益目標。推行“統一儲備和進行結算、集中采購和管理”的原則,是物資供應體制應該做的,這不僅符合了現代化供應鏈管理的采購理念,還讓企業利潤搖籃來源于物資采購,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二)選擇合適供應商
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就需要綜合評估供應商的實力。首先,要對物資進行科學分類,依據物資自然屬性、使用用途等標準劃分。其次,根據不同類別的物資采購的難易程度和物資對企業的重要程度,以及采購的可靠程度,劃分不同的管理類別,例如重點、次重點等。依據實際情況,要事前審核和監控供應商的質量、服務和價格等,據此選擇質量上乘、服務優質、價格公道且有信譽的供應商,確定其名錄,以此來降低采購風險。
?。ㄈ┡c供應商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
采購物資品質和成本難以找到平衡點。價格和品質難取舍即供應商選擇困難,價格低的質量差,質量好的價格高。而且,十分必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加強對供應商的培訓基礎上,要把供應商需要的信息及反饋物資使用情況提供給他們,因此可以迅速幫助供應商機制的建立,全面提高和保證產品的質量。參與到供應商對產品設計、產品質量等監管過程中,制定關于產品的質量標準,可以有效把控源頭,推動供應商采用新的方法和技術來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從而降低了采購風險,實現“雙贏”為目的的戰略聯盟。
?。ㄋ模┘涌煳镔Y采購的信息化建設
從本人所在公司上海振華重工的物資采購工作經歷來看,普遍存在備用物資難以建立平衡指標點的問題,而解決好這個問題,信息化建設非常重要。通過使用電子商務、ERP等較為先進的管理系統,使資金、物流與信息三股流早日實現統一,應積極在企業內部構建集查詢、鍵入、監管和操作等為功能一體化的物資采購管理平臺,在網絡的基礎上使現有的基礎數據可以得到最大幅度的利用,全面協調和配合采購的所有環節。網絡平臺應注重靈敏度和直觀性,在采購過程中加強監管的同時,可以使采購步驟實現高效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延誤期所導致的采購風險,使采購更程序化、規范化和透明化。
五、小結
總而言之,企業間的競爭隨著全球經濟化的發展,已經蔓延到產品供應鏈中。由此可見,在目前企業產業鏈管理過程中,構建策略性的管理理念是物流企業應該秉承的,通過合理化解釋和分析物資供應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貫徹同步性和集成性相協調的方針,降低企業供應鏈物資采購風險,使物資供應企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70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