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知識產權;“過度保護”
  摘 要:文章對“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簡要介紹,并在具體分析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的基礎上,從意識、機制、人才等方面探討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應對措施,并強調了圖書館知識產權“過度保護”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2-0091-03
  自“互聯網+”出現以來,人們的思維模式、行為規律等均有了較大的改變,信息獲取方式也是如此,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而是以“互聯網+”思維對其加以建構創新。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作為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平臺之一,應改變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跨界融合的新途徑,以“1+x”的無限可能,與咖啡館、書店、醫院等碰撞出跨界融合的火花,“圖書館+”概念由此出現?!皥D書館+”是基于“圖書館是一個生長的有機體”這一理論基礎,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運用先進技術與不同行業或領域實現跨界融合,采取協同合作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泛在化信息服務。它的出現為圖書館提供了拓展服務范圍、實現資源價值增值的機會,但也更凸顯了知識產權對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的限制,對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 “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的具體體現
  “圖書館+”時代,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并表現出強烈的信息共享特征。知識產權是保障信息版權人的權利不受侵害,明確信息分享的合法性。因此,圖書館的信息共享要在保障信息分享合法性的基礎上,努力拓展信息共享的范圍[1]。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知識侵權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 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充實館藏資源并加以優化整合。圖書館資源建設不但包括對原有館藏資源的整理,而且還包括對新資源的收集,這就容易出現知識產權的侵權問題。圖書館在整理原有館藏資源方面,通常會對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加工整合,如紙質資源的數字化、文摘等,這就容易產生紙質文獻資源知識產權保護范圍與期限、文摘引用與復制等問題[2];圖書館在引進新資源方面,特別是國外資源的引進,部分圖書館因經費短缺會選擇引進國外資源的影印版,這就容易產生盜版問題。知識產權問題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一直存在(如信息資源侵權、信息傳播侵權等)[3],它涉及信息版權人、出版方、數據庫制作單位和社會公眾等不同群體的利益,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盜版資源的低成本性與無差別性使知識產權問題更為凸顯。
  1.2 圖書館信息服務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目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開展主要依托于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平臺能夠進一步強化信息服務的快捷性、針對性與有效性。圖書館在信息服務過程中,信息復制作為一種主要實現手段(包括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等),稍不注意便會出現知識侵權問題。圖書館對資源進行評價分析、優化整合是強化信息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會涉及編輯權、翻譯權等知識產權問題。目前,部分圖書館相互間構建了資源共享機制,能夠實現信息跨館、跨區檢索、傳播與運用,因此會涉及信息傳播權等一系列問題。另外,圖書館開展的定向檢索服務也涉及個人隱私泄密等知識侵權問題。
  2 “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分析
  2.1 意識淡薄,落實缺位
  目前,大部分圖書館員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優化整合及應用上,對知識產權的認知還很淺薄。圖書館員對知識產權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關注,一些圖書館在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已經侵害到他人的知識產權。雖然有部分圖書館對知識產權有了較清晰的認知,但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具體落實方面未能加以重視,認為知識侵權現象在圖書館信息服務過程中出現的概率不大[4],所以落實不到位。
  2.2 機制缺失,制度缺乏
  “圖書館+”時代,信息服務模式的不斷創新,為圖書館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版權糾紛問題也開始日益凸顯,特別是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所涉及的版權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圖書館除采取“法定許可”和“合理使用”等方式獲得部分使用權外,一些信息需要得到信息版權人的書面授權并向其支付報酬才可以用于文獻傳遞服務。目前,我國健全的知識產權保障機制尚未確立,知識產權保護對象還十分模糊,知識產權集體管理組織向信息版權人申請授權與付費制度尚不健全,造成知識產權未得到有效保護。
  2.3 法律知識匱乏,法律觀念淡薄
  目前,我國圖書館從業人員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業館員,是指具有圖情專業背景或計算機專長的館員;另一類是非專業館員,是指沒有圖情專業背景及學歷層次較低的館員,他們多從事傳統借還、閱覽服務。館員的法律知識匱乏、法律觀念淡薄,而目前出臺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涉及圖書館業務的條款過于籠統,并且分散于不同法律條款中,增加了館員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認知難度。館員的日常工作多局限于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優化整合及參考咨詢等服務內容,雖然工作中會遇到一些知識產權問題,但表現得不直接、不專業,因此未能引起館員的關注與重視。
  3 “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應對措施
  3.1 強化意識,重在落實
  意識主導行動,因此,大力強化圖書館、館員、用戶等各方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助于減少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知識侵權現象的發生。首先,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圖書館可采取專題講座、海報宣傳、知識競賽等活動形式,讓人們對知識產權形成一個正確認知,使其更好地了解圖書館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摒棄因知識侵權所帶來的短期效益,重視遵守知識產權所帶來的長期效益[5],確保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其次,構建具有本館特色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圖書館應借鑒國內外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成功案例與經驗,構建具有本館特色并與全國甚至是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確保信息版權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推動信息資源的傳播與推廣。最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圖書館應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能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將其真正納入圖書館日常工作,并列入年度工作規劃之中。   3.2 健全機制,完善制度
  目前,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工作尚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提高管理效益,我國必須盡快成立研究機構,并且由專業的新聞出版社、國家版權機構以及圖書館帶頭集中管理知識產權[6]。而對于該機構信息版權人和用戶之間存在的責任,也可以通過文獻上載形式,讓信息版權人了解并且對資源價值進行估算,最后再由中介進行報酬支付。圖書館還可以選擇專業的專利代理機構作為中介方,讓他們依據其知識產權服務標準(見圖1)為圖書館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以規避知識產權風險。圖書館知識產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利益平衡”,也就是在版權與獲取、使用資源之間保持平衡,這一切都主要體現在是否獲得權利許可上[7]。目前,大部分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被置于法律框架之中,在具體操作上主要通過授權這一方式讓圖書館獲得資源的使用權,許多國家已通過法律對此加以強制規定,我國也不例外。圖書館應依據本館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如設置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并加以落實等,真正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3.3 重視引進,強化培訓
  圖書館要有一支既具備專業圖情知識與技能、又精通計算機業務和知識產權專業知識的館員隊伍,作為人才保障,其重點是要落實“外引內培”工作。首先,圖書館要提高“進人門檻”,不能任人唯親,要求新進人員必須是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最好是具備知識產權方面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為館員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優化館員隊伍結構。其次,圖書館要把內部培訓工作真正落實到位,鼓勵館員通過在職培訓、職前教育、脫產培訓等途徑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見圖2),強化自身的知識產權意識。最后,館員要把學到的知識產權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用理論知識指導工作實踐,用工作實踐內化理論知識,真正實現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無縫結合,以確保館員業務素質的有效提升。
  4 “圖書館+”時代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中的知識產權“過度保護”問題
  目前,為了減少侵權現象的發生,保障其壟斷地位,數據庫商通常采用各種技術,如Access control技術、CA認證技術、Digital watermark技術、Data encryption技術、Digital signature技術、Firewall技術、Copyright management技術等,控制授權用戶與非授權用戶的信息行為,防止用戶惡意下載或過量下載,或限制信息并發數量,造成用戶在使用數據庫時中途突然退出,給用戶帶來不便[8]。由此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保護技術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信息資源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措施過多,限制過度,則會影響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和各類資源的有效利用。
  為消除知識產權“過度保護”帶來的負面影響,圖書館應深挖資源,并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通過實現資源增值,進而實現服務增值[9]。其方法有二:一是深挖公有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公有資源是指免費獲取、可以自由使用并且不受版權法保護的資源,包含公開出臺的文件、法律法規、時事新聞及已超出保護期限的資源等。究其原因是這類資源能夠讓用戶自由使用,因此,為了防止知識侵權問題的出現,圖書館應大力挖掘公有資源并實現資源共享[10]。二是開展特色館藏資源增值服務。這種方法是在防止出現知識侵權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有著作權保護不能免費使用的信息資源,圖書館可以通過制作書目文摘、建設索引數據庫等方式,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還可以通過整合相關資源、深度加工無著作權的資源,以創造更具價值的信息產品(如建設特色數據庫等)。
  5 結語
  “圖書館+”時代使知識產權保護面臨嚴峻挑戰,同時也為強化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便利條件。圖書館應順應這一趨勢,針對館藏資源建設特點和信息服務模式特征,有效構建一套科學合理、規范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一步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因此,圖書館要在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已出臺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完善使用制度,通過“外引內培”提升館員隊伍素質,這不但可以保障信息版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還可以合理協調各方的利益分配,為用戶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 咸豐霞.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知識產權危機管理機制分析[J].福建電腦,2017(6):69-70.
  [2] 王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21):201.
  [3] 于光蓮.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措施[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49-50.
  [4] 楊曉秋.信息不對稱理論視角下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著作權博弈分析[J].情報探索,2013(6):43-46.
  [5] 馮暢.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及對策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11):67-69.
  [6] 張偉紅.高校數字化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措施探究[J].黑龍江史志,2014(13):308.
  [7] 曹沛.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探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2(4):100-102.
  [8] 邱洪華,郭宇.云計算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的版權保護研究[J].圖書館,2014(2):120-122.
  [9] 王建.數字圖書館建設和運行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9):32-36.
  [10] 王興.論數字圖書館中的知識產權保護[J].河北法學,2010(6):155-159.
  (編校:馬懷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1533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