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智慧服務助力高?!半p一流”建設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
  摘 要:文章以遼東學院圖書館智慧服務為例,對“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進行多維度剖析,闡述了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的現實背景及價值意蘊,分析了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2-0045-03
  1 背景及研究現狀
  1.1 背景
  按照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文件精神,“雙一流”建設進入實施操作階段[1]?!半p一流”建設已成為繼“985”“211”之后中國教育界最受關注的熱詞。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實現高等教育強國目標的新舉措,“雙一流”建設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圖書館是高校信息資源集散地,智慧服務使得高校圖書館成為智慧碰撞、思想交流的知識殿堂,為高?!半p一流”建設保駕護航。黨的十九大開拓了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的新局面,為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提供了宏觀戰略指導。創新“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是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
  1.2 研究現狀
  目前,“互聯網+”在我國學界是一個熱詞。筆者使用“互聯網+”“圖書館智慧服務”“高校‘雙一流’建設”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結果,可見從“互聯網+”視角探討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的研究在學界鮮有涉及。按照十九大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的最新部署,圖書館界應對如何借助“互聯網+”優勢提升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加強理論研究,將“互聯網+”理念融入高校圖書館服務范疇,并付諸實踐,加快圖書館服務創新。
  2 “互聯網+”智慧服務助力高?!半p一流”建設的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互聯網+”使得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如虎添翼,但“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雙一流”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挑戰依然嚴峻,主要表現為:①有些高校圖書館對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重視不足。為了通過教育部的教學評估,高校圖書館會一次性購置大量圖書文獻,雖然藏書量達到了師生人均圖書量的評估指標[2],但館藏質量整體偏低。②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參與“雙一流”建設的機制有待完善,體制有待健全。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欠缺“雙一流”建設的創新模式,管理不規范,形式主義嚴重,出現政績化現象。③“互聯網+”優勢沒有被充分發揮,影響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合力的形成,以及服務質量的提升。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頂層設計缺失,制度不健全,館員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科背景不平衡,服務模式僵化等問題,難以滿足學校“雙一流”建設高層次智慧服務需求,服務滿意度低[3]。④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難以知行合一。目前,高校圖書館員的學科背景和綜合素質距離“雙一流”建設要求還有一定差距,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推陳出新依舊舉步維艱。
  3 “互聯網+”智慧服務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意義
  3.1 為高?!半p一流”建設提供文獻支撐和保障
  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推“雙一流”建設主要體現在文獻信息保障中心的價值,文獻建設主要包括中外文獻的引進和購買、博碩士學位論文數字化、中外文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分析與評價等。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集服務新理念、新技術和信息資源于一體,利用“互聯網+”為“雙一流”建設提供信息技術支撐的新思路,進而滿足“雙一流”建設的文獻需求。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能夠凝聚隱性知識,促進不同學術背景的讀者相互交流,推動跨學科領域新知識、新思想的碰撞,增強科研的創新活力。“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自誕生之日就處于信息服務的高點,依托豐富的信息資源開展高校的科研實驗和實踐,提升高校師生的科研能力,促進產教研的深度融合,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文獻支撐和保障。
  3.2 有利于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與“雙一流”建設共贏發展
  “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是一種高層次的互利共生的服務模式,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對“雙一流”建設發展和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外發達國家圖書館的智慧服務能夠繁榮發展,主要是利用“互聯網+”提供精準的服務以及提升館員智慧服務的技能。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高校的“雙一流”建設與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頻繁互動,能夠實現圖書館資源最大化利用,是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與“雙一流”建設共贏的大事。
  4 “互聯網+”智慧服務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對策分析
  4.1 構建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聯盟
  高校圖書館應依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標準,以及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構建智慧服務聯盟,充分發揮智慧服務聯盟的作用,開展靈活多樣的交流活動,創新智慧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還應充分利用智慧服務聯盟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強合作,達到資源共享,并以“雙一流”建設為平臺,在志愿服務、館員技能培訓及文化建設等方面做好文章。以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例,該館與其他類型圖書館加強合作,積極加入地方圖書館聯盟,通過聯機參考咨詢、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實現特色資源的共建共享。同時,該館還密切關注國內外一流高校的行業動態,通過官方網站、數據庫、教參簡報等渠道搜集最新的學科信息,并對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梳理、甄別和分析,為本校的學科戰略規劃提供決策支持。
  4.2 優化頂層設計   高校圖書館應開展相應的館長培訓和專題研討,汲取中外圖書館先進的辦館理念,不斷提高館長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將“互聯網+”視域下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完善行業規范,強化規章制度的實施力度,并結合實踐深入探索,創新模式,按照“雙一流”建設對圖書館智慧服務的需求進行匹配,將“互聯網+”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相融合,為“雙一流”建設的學科設置和課程標準建設提供智慧服務。高校圖書館應制訂滿足“雙一流”建設需求的服務方案,并及時提供相關的咨詢和建議,挖掘“互聯網+”教育的潛能,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互聯網+”建設的模式創新,以“互聯網+”提高服務效益,達到知行相融,形成“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互聯網+”建設的理論新生態。以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例,該館利用智慧服務平臺定期對國內外高校的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為遼東學院師生讀者提供定題服務、專題調研及分析服務,利用主題分析、聚類、文獻計量、知識圖譜等文獻分析方法對相關學科的發展現狀、態勢、熱點及前沿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幫助師生讀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科的發展態勢,受到師生讀者的廣泛好評。
  4.3 實行職業準入制度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圖書館都實行職業準入制度,而我國圖書館沒有實行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入職門檻低,致使館員整體素質不高。職業準入制度有利于提升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高校圖書館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圖書館員智慧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為培訓合格的圖書館員發放職業技能證書,同時還可以設立圖書館員智慧服務職業資格培訓考核鑒定點,或職業技能鑒定處,以此促進圖書館員的專業學科服務能力。例如,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了提高圖書館員的整體業務素質,積極為圖書館員提供培訓機會,加強學科服務館員團隊建設,注重繼續教育,搭建平臺培養業務骨干,適時引入競爭與激勵機制,建立科學的學科服務館員考核制度等,并不斷引進高層次、高水平人才。
  4.4 構建“雙一流”建設智庫
  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雙一流”建設智庫,為“雙一流”建設的發展規劃、課題研究、教學指導、人才培養方案、評估驗收、評估指標體系等的制訂提供咨詢建議、信息服務等智力支撐[4]。高校圖書館負責信息庫的建設、管理及評價,定期開展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滿意度調查,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并進行考核、評價及獎勵等[5]。高校圖書館構建高校特色庫,應最大限度地收錄和展示高校所有教職員工的專利、會議論文、期刊論文、圖書等成果,以及各學科相關教學參考書目,并與兄弟院校資源共享。以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例,該館在文獻采訪工作和電子資源建設方面支持學校重點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在把握館藏全局的前提下,注重優化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配置,對學校的精品學科和重點專業的文獻資源進行重點建設,以建設特色館藏為著力點開展智慧服務助力重點學科的教學和科研。
  4.5 促進“雙一流”建設智慧服務向國際化發展
  高校圖書館應創建“雙一流”建設智慧服務國際化網絡課堂,構建“雙一流”建設智慧服務國際交流中心,學習發達國家圖書館智慧服務的成熟經驗,利用“互聯網+”創建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國際交流論壇,召開國際圖書館智慧服務交流會,拓展圖書館員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圖書館員的職業技能,促進“雙一流”建設智慧服務向國際化發展。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加強“雙一流”國際信息資源庫建設,匯聚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各類信息,方便高校師生讀者的在線閱覽、查詢、咨詢及研究,使“雙一流”國際信息資源庫成為師生讀者博覽世界的窗口。以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例,該館借鑒發達國家的優秀網絡課堂資源,結合本校實際需求,利用“互聯網+”搭建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平臺,促進網絡教學與線下培訓的有效對接,打造國際化“雙一流”建設網絡課堂,逐漸形成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的國際化發展形態。
  4.6 搭建“雙一流”建設互動的網絡橋梁
  毋庸置疑,互聯網技術拓展了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空間,促進了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助力“雙一流”建設的智能化、數字化及協同化發展。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在助力“雙一流”建設互動發展中使信息資源跨界融合共生,打破了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實現了語音、圖片、文字等的實時交互,搭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的互動橋梁。以遼東學院圖書館為例,該館主動尋求“互聯網+”智慧服務與“雙一流”互動機制的契合點,為該校的教學科研隨時隨地提供智慧服務,如開設微信公眾號與讀者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網上論壇、網絡俱樂部、網絡研討會等為“雙一流”建設助力,有效地將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的智能化、數字化、在線化和協同化進行有機結合。
  5 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推動了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和發展,是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新探索和新認識,為全面開創高校圖書館服務“雙一流”建設新局面奠定了基礎。探索“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的創新模式,能夠促使“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雙一流”建設的橫向與縱向交融、共生共贏的理念得到推進和實施,最終促進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形成卓有成效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 張海梅.“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97-101.
  [2] 鄒婉芬.“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跨界合作模式考察[J].圖書館論壇,2018(9):119-123.
  [3] 婁冰.“雙一流”大學圖書館網上薦購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2):98-103.
  [4] 涂文菠.“雙一流”政策下的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探討[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7(3):62-64.
  [5] 石乃月,馬迪倩,穆祥望.“雙一流”視角下國內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發展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3):10-15.
 ?。ň幮#盒炖杈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153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