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大學本科招生改進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雙一流”建設根在人才培養,本在本科教育。作為本科教育的源頭環節,本科招生至關重要。英國G5院校本科招生制度是西方一流高校的典型代表,對照這些高校的招生政策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我國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教育理念決定招生導向,體現在人才評價體系的制定上,要制定“全人”評價體系,深化改革大學招生考試制度,包括改革高考形式,完善自主招生,堅持多元錄取,強化招生過程監管,確保人才選拔符合高等教育的需求,促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本科招生;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 (2019) 01-0093-05
  “雙一流”建設根在人才培養,本在本科教育。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在于擁有一流的師資和一流的本科生。選拔優質“種子”進行培育是建成一流大學的重要途徑。英國的高等教育十分發達,其成功關鍵之處就在于在全球范圍內廣攬優秀學子。優質的生源質量造就了英國高等教育強盛不衰,在最近的os co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榜單上,世界排名前50名的高校中,英國高校占據了8席,其中4所學校位列前10名,分別是牛津大學( OxfordUniversity,第5)、劍橋大學(CambridgeUniversity,第6)、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London,第8)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London,第10)。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倫敦大學學院(UCL)、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并稱G5超級精英大學,也稱金磚五校。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恢復統一高考制度的第41年,“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穩步推進。然而,如何公平、有效地選拔優質生源,仍有可探究之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擬對英國G5院校本科招生制度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世界一流大學招生工作經驗,嘗試對我國“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招生政策提出改進建議。
  一、教育理念決定招生導向
  與中國九年制義務教育不同,英國的中學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共有5年(約等同于中國的初中教育),學生在完成中學教育后參加考試將會獲得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eneral Certification ofSecondary Education,簡稱GCSE證書)。而為期兩年的延續教育( Further Education)是中等教育的延續,也是進入英國高等教育的前期學習階段,其主要有學術性的“第六學級”( Sixth Form)教育和職業教育兩個分支,而學生在18歲完成延續教育后也會分別獲得高級水平教育證書( GeneralCertification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簡稱A-Level證書)和高級水平應用學科教育證書(A -Levels in Applied Subjects,簡稱A-Level應用學科證書)。雖然近些年英國教育部門在盡力縮小A-Level證書和A-Level應用學科證書的區別,讓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一流名校深造學習,促進教育公平,但當前英國一流名校在錄取本科學生時,仍然是更注重學生的A-Level證書等級及其他背景條件。
  除了優秀的學術成績之外,英國G5院校對申請者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也非??粗?。比如劍橋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要求申請者需有持續的學習熱情,這項看似抽象實則非常重要的要求體現了一流大學希望所招學生不只是適應考試,同時還對所學專業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持續的熱情。這些性格特征往往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實踐活動及興趣特長窺見一二。從G5名校的招生理念中不難看出,英國名校非常強調學生對專業方向的持續熱情和質疑精神。與美國大學實行的通識教育不同,英國教育在延續教育階段就開始強調對學生具體學科興趣的培養,為以后在學科方向的繼續深造打下堅實基礎。而部分英國名校也會對申報具體學科的學生進行學科專業知識測試,以確保學生具備相關學科專業能力繼續深造。
  制定和完善系列招生政策的重要前提是我們對大學理念所持的觀點和認識:大學的職能到底是什么?要選拔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該如何培養人才?大學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大學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教育。長期以來,經過無數學者的探討,高等教育界已經逐漸形成大學具有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服務社會和傳承創新文化四大職能的共識。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在論及大學職能時曾指出:“高等學校三個職能的重要性……也跟產生的順序一般……第一,培養人才;第二,發展科學;第三,直接為社會服務”[1]。從大學教育的發展史來看,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我國,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都經歷了從“半人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轉變,那么我們的人才招生標準和評價體系也應該隨之調整:“人應當作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為工具而存在,大學教育要培養作為人而不是作為工具的人,要培養全人而不是‘半人’”[2]。大學選拔和培養的全人應該既要有扎實文化積淀的專業知識技能,又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所以說,高等教育理念決定著大學招生導向,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招生政策,大學要吸引優質生源,首先必須樹立并堅持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
  二、制定“全人”評價體系
  教育理念是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決定了教育的一切實踐,最直觀的反應體現在人才評價體系的制定上。英國大學普遍要求學生提供A-Level證書成績、個人陳述、學校推薦信等證明材料,國際學生還被要求提供英語水平證書。英國G5院校是英國一流院校的代表,與其他普通院校相比有著更嚴苛的入學條件和招生標準(見表一),比如會有獨立于A-Level考試之外的大學自主命題的水平檢驗測試、申請學院面試等。這5所院校的招生標準大致可分為學術因素和非學術因素。學術因素包括申請者優秀的學術能力和智力水平,非學術因素則包括申請者的愛好特長、社會實踐和性格品質等等。   幾乎所有G5院校的招生標準中都把申請者的成績作為主要考量標準,而這種學術因素也會在申請者的遞交資料中有所體現。比如申請者在延續教育中的A-level成績,部分學校還會將初等教育的成績( GCSE)納入考量范圍之類,其中,劍橋大學甚至在官網上給出了各個學系對A-level科目的具體成績要求。
  從當前來看,我國本科錄取標準仍較單一?,F行的高考幾乎固化為針對考生知識掌握程度的終結性測試,多為程式化、套路式答題的考查,而對于現代人才所需的創新能力、反思能力和批判能力卻無從考量,大部分高校以高考成績為主。注重國家組織的高考成績固然重要,這也符合作為人口大國高效公正地選拔人才的實情,但在錄取中注重考生的全面發展理當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英國G5名校招生會結合入學成績、個人興趣和專業測試等多項因素綜合考量,既是對考生的多元考查,也是對大學培養人才負責任的體現,這種做法有助于學校對人才的合理選拔,值得國內大學參考。
  三、深化改革大學招生考試制度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內容之一,國家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于2014年9月4日正式發布。新高考政策在完善高中學業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規范升學加分政策和提供多次選拔機會等方面不斷完善,但當前仍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空間。
 ?。ㄒ唬└母锔呖夹问?
  與中國高考普遍實行的一考定高低不同,英國大學往往會采用多種形式測量學生能力。雖然在地位上等同于高考的A-level考試成績對考生的申請非常重要,但出于對學生的高標準挑選要求,G5院校也會舉行各自學校的入學考試,作為招生學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見表二)。如牛津大學的大部分學科對申請者會有具體的學科測試要求,而倫敦大學學院更是為一部分無法在材料上達到審核要求的國際學生提供預科課程( UCL UndergraduatePreparatory Certificates),達到標準的學生同樣也可以順利進入大學學習。將延續教育的A-level成績和本校自主命題考試的成績相結合進行考量,已成為G5院校普遍認可的多元化的考核標準。
  英國A-level考試采取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全面考查了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通過每門科目有三次考試機會取最高那次的成績為最終成績的方法,盡可能避免意外風險和刷分現象。十年寒窗苦讀,一考定終身,高考在我國可謂是最重大的人生轉折點,完全容不得半點意外和閃失,否則可能遺憾終身。我國大學招生可以嘗試增加高考次數,選擇最優成績進行計量,不僅可以彌補“一考定終身”的不足以利于考生正常發揮,也讓大學能真正選拔更多優秀生源。當然,制定相對統一標準來確保多次考試成績的可比性,則是另一個確保高考公平性競爭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大難點。
 ?。ǘ┩晟谱灾髡猩?
  為盡量縮小延續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教育差距,使學生更快適應高等教育模式,保障不同學習階段的順利銜接,英國新的A-Level考試增設了“拓展項目證書(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考察學生是否具備某領域的高水準知識以及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拓展項目證書”是建立在學生個人興趣上的獨立的研究工作,主要考察學生是否具備計劃、籌備、研究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強調對具體學科的持續興趣和研究熱情,鼓勵學生創新。作為在高校會經常接觸到的學科研究的“入門”測試,“拓展項目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銜接了延續教育與高等教育。
  2003年我國開始實行自主招生政策,從此就打破了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時間招考的歷史常規。當前我國自主招生主要在高考之后、高考分數公布之前統一舉行,對通過自主招生筆、面試并與學校簽訂合同的考生,該高等院校會給與減分錄取的優惠政策。表面上自主招生政策雖然與英國名校將A-level考試成績與學校自主命題考試成績相結合考量的政策相差不大,但在學科專業性、考試流程規范性等方面還需要做進一步改善。首先是信息公開度。瀏覽我國名校的官方網站,對于自主招生考核的具體說明較少,更多的只是對相關節點進行通知發布,這對考生提前預知考試信息、準備考核帶來了很多困難,而且國內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命題大而寬泛,考核缺少對學科專業度的測量。而反觀英國名校官方網站,各個學院及各個具體學科,對申報者需要參加的自主專業命題考試都有詳細的說明。在建設一流學校和一流學科的大背景下,自主招生政策更需要強調招生的專業化觀念,要在已有的考核基礎上增加考試的專業化程度,以招到適合專門學科發展的專業化人才。另外,高校自主招生也應重視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如在校成績、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等,用多元化的考量標準選取最合適的人才。
  (三)堅持多元錄取
  無論是招生標準還是招生考試,英國G5大學的本科招生制度都體現著多元化的特點,這樣的特點不僅能保障申請者的多元化,也能通過多元化的招生模式招到學校滿意的優秀人才。
  首先是學生背景多元化,G5名校每年都會面向全球招生,而且基于不同背景的學生會出臺相應的標準和規則,如接受英語為非母語學生的英語水平測試成績作為語言參考標準,對無法達到相當標準但有學術潛力的國際學生提供預備課程等。其次是招生模式多元化,英國G5名校的招生不僅會參考學生的入學成績,也會結合學生的個人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為了最大程度確保招入學生的質量,部分高校還會對申請者進行申請學科方向的專業測試,這樣多元化、多方位的招生模式雖然對考生挑戰難度不小,但對學校而言則是選出最合適、最優異的學生的絕佳方式。
  貫徹大學招生多元錄取,是實現高等教育公平性和普及化的必然趨勢。我國高校數量眾多,層次與培養目標也各有側重,理應根據大學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優勢,制定不同的錄取準則;否則,難以體現不同的高校特色和優勢,也難以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英國G5名校面向全球招生,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錄取規則,以保證錄取的多元化。其實,為了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普惠化程度,我國高校招生的多元化錄取很早就存在,比如定向招生、委托培養,還有針對少數民族考生、邊遠地區考生、農村考生、文藝體育特長生的特別招錄政策等。我們強調多元錄取,除了增加和擴大各種入學路徑、對教育弱勢群體適當傾斜扶持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培養等數項改革,豐富高校的多層次性,提升高校招生的多樣性和公平性,讓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ㄋ模娀猩^程監管
  當然,所有改革舉措的實施都離不開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的保障。在英國的本科入學制度中,教學、考試、招生、錄取分別由不同的部門執行和負責:各大延續教育機構會根據學生的初等教育成績((GCSE)進行招生并開展學科教學工作;而A-level考試在具體組織和實行方面,由學校以外的考試機構專門負責,這些機構中既有由大學主辦的,也有由地方教育當局主辦的,他們的共同點是都獨立于政府之外,但同時都接受教育部所設立的資格及考試監督辦公室的監管。延續教育學校可以自主選擇本校學生參加哪個考試機構的考試;具體負責招生的組織是英國高校招生服務中心( Universities and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s,簡稱UCAS),考生在參加A-Level考試之后,可以通過英國高校招生服務中心同時申請六所大學,對于沒有申請成功的學生,英國高校招生服務中心也會啟動“補充申請程序( Cleaning)”和“額外調整程序”
  (UCASExtra)”,以確保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使學生盡可能進入到理想的學校;學生的錄取工作則會在各大高校中統一進行,與此同時,各個A-level考試機構都有專員負責考生的信息整合和審定,各大高校和考試機構之間緊密合作,確保整個招生流程能夠順利進行。在監督體制方面,英國教育部成立了資格與考試管理辦公室,負責監察各考試機構資格證書授予的標準,對其考試的整個流程進行官方監督和定期檢查。此外,對于部分對考試結果不滿意的申請投訴,資格與考試管理辦公室也負責接收申訴和幫助尋求法律援助,有效協調考生與考試機
  構之間的關系。其實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日本等國,雖具體監管體制不盡相同,但都通過招生的內、外部雙向監督共同維護招生的公開透明。這種內、外部雙向監督共同作用下的監督體系有效規范了招生秩序,維護了考試的公平公正。
  完善監督管理體制對規范招生秩序、促進公平以及維護國家公信力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為了實現招生錄取的公開與公正,教育部于2005年正式開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一是向社會發布各高校的招生計劃和招生政策等信息,二是在錄取過程中公示招生名單。以此來增加高校招生的信息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確保招生的公開公正公平。十多年來,“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在內容、功能和互動等板塊日漸完善,但仍可看出,目前我國的本科招生監管機制略顯單一。目前我國招生過程的監管環節主要依賴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較少有社會監督。我國或許也可以嘗試借鑒英國的監督機制,一方面設置專門的考試監察部門,專職負責監督考試流程和各環節的規范化操作、相關考試條例的執行情況,此為完善內部監管;另一方面內部監管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并對社會質疑做出及時回復和反饋,此為提高外部監督效率。如此內外協力、防懲并舉,共同確?!瓣柟庹猩甭涞綄嵦?。
  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學科建設關系緊密,而學科人才的儲備往往從本科招生時就需打下堅實基礎,英國名校通過本科招生制度體現了相當的學科專業化水準。盡管英國招生制度仍具有一定缺陷,但它依然持續擁有“黃金標準”資格考試的榮耀稱號。A級水平考試力圖通過“上構型”銜接設計,憑借著深度的學術基礎、廣博的選擇范疇、預修的專業指導、拓展項目研究奠定學生大學學術學習的知識基礎和科學研究能力,確??忌蚋叩冉逃A段學習的順利過渡。通過“下延型”的銜接設計,資格授予機構與大學協商互動,組建學科委員會參與A級考試制度的設計,管理機構搭建供需協同交流平臺,把高等教育的意愿和需求整合到招生考試中,不斷改進A級水平考試以提升高等教育的選擇,從而確保人才選拔符合高等教育的需求,促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筆者相信通過制定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深化改革考試制度、加強多元錄取等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我國大學招生制度,從而牢牢把握住“雙一流”建設的根基,更好地培育灼灼桃李定能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潘懋元.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 (2),11-17.
  [2]劉寶存,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43.
  [3]數據來源: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官方招生網站.
  [4]數據來源: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英國G5院校的招生官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2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