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雙一流”戰略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重點建設的新時代,這也給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帶來很大沖擊。位于湖南省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的吉首大學,受到地理區位劣勢的影響,在教育資源獲取方面受到極大限制。本文探討了如何在“雙一流”背景下針對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以滿足地方對環境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以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為特色方向,通過建立以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為特色方向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強化校企合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等三方面的課程體系改革,以適應“雙一流”背景下地方對環境工程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雙一流”;地方高校;課程體系改革;環境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132-02
   “雙一流”戰略的實質在于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傳統的身份固化、避免學科專業同質化發展[1]。全新的戰略理念已經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重點建設的新時代。這不僅給傳統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給地方高校學科專業建設帶來了很大沖擊。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開展清潔生產、強化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此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已成為社會廣大工業企業的迫切需要。對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在“雙一流”背景下針對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以滿足環境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這對于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為例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發展現狀
  吉首大學位于湖南省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貧困山區,是典型的民族性地方高校。吉首大學辦學受到地理區位劣勢的影響,各種教學資源以及學生生源普遍處于劣勢。多年來,吉首大學秉承“平民大學”的辦學理念,針對湖南湘西地區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設置符合地區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同時具有學校自身鮮明特色的專業。
  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創辦于2006年。經過十余年建設,目前已擁有環境工程本科專業、資源與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環境工程專業于2010年被評為吉首大學校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2012年被評為吉首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建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實驗室、武陵山地區生態安全與環境保育校級重點實驗室、生態旅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錳鋅礦業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等實驗室平臺。與企業合作建有湘西礦業重金屬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等十余個人才培養基地。目前環境工程專業在學科發展、師資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2]。
  二、“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雙一流”戰略分離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并實施開放競爭、動態調整,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這些重要舉措釋放出的廣泛公平競爭機制,刺激了地方高校推進學科專業建設和改革,為部分地方高校在個別優勢學科上實現超越發展提供了可能。然而,“雙一流”背景下,高校之間的人才爭奪和流動將更加激烈,地方高校專業建設可能面臨更加嚴重的高端人才的流失。同時“雙一流”背景下,辦學經費和教學資源將可能集中配置,地方高校專業建設的資源獲取和經費支持將會更加艱難[3]。在此狀況下,社會關注點可能更多轉向“雙一流”建設高校,而普通地方高校的優質生源可能更加縮減,專業辦學可能更加窘迫。因此,對吉首大學來說,傳統的環境工程專業建設與發展模式必須重新思考和定位,而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三、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湖南省湘西地區,地處武陵山連片貧困地區腹地,長期以來以“老少邊窮”著稱。近年來,在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引導下,區域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非常迅速。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十三五”規劃和當前社會需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節約資源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治理環境污染等成績顯著的企業。各種背景機遇下,地區經濟和環保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環境相關專業特別是環境工程的專業技術人才。對于吉首大學來說,在“雙一流”戰略下,其核心目標在于為地方(尤其是湘西地區)培養服務地方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以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為特色方向,不僅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有充沛的就業市場,而且具有充分的科研、教學實力和基礎,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正當其時。具體來說,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按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1.建立以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為特色方向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將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作為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的特色方向,主要目的是順應當前環保產業市場的需求,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重創新”的原則,構建全面系統的環境工程專業知識課程體系和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別強調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以滿足湘西地區用人單位的需求。在系統比較分析各高校環境工程專業不同方向課程體系的設置之后,結合吉首大學地方特色,根據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特色方向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在新的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從大三開始,大幅增加了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實驗、設計和環保咨詢的相關實踐課程,除了增加了相應課程的設計外,還大力引入實習基地的培養。
  2.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根據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特色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設置,進行系列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首先進行系統的教學資料的收集和匯集工作。徹底改變傳統的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重點推行三個互動,即課堂互動、實習基地互動和社會企業互動,以期強化實驗與實踐環節,通過參觀學習,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形成動手實踐和理論學習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最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其實踐應用能力,以期減少企業需求和學生能力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率,有效地服務地方社會。
  四、結語
  “雙一流”背景下,吉首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建設可能面臨高端人才的流失、教學資源獲取困難及教育經費緊張等問題。再加上目前隨著國家社會對環保人才的需求不斷發生劇烈變化,因此單一的依托吉首大學的師資條件和實驗室硬件設施來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人才,已不能適應當前環境工程教育的需要。本文在“雙一流”背景下,針對本校具體情況及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分析現有培養計劃的不足,進行了環境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設置的全面規劃和調整,在武陵山區率先形成新的環保工程專業特色方向——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針對環境工程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改革,開展了三個方面的改革探討,即建立以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和環保項目咨詢為特色方向的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強化校企合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譚光興,王祖霖.處境與策略:“雙一流”戰略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8):53-58.
  [2]史凱,劉春瓊.地方高校大學生科研創新素質的現狀、問題與培養——以吉首大學環境類專業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188-189.
  [3]陳端呂,彭保發,王亞力,等.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模式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15,(05):1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9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