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群在春季容易感染的疾病及其防治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春季雞群常見疾病有傳染性支氣管炎、包涵體肝炎、大腸桿菌病、雞白痢等,為了保證雞養殖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國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春季雞群;常見病;防治
春季對于許多的農戶來說,不僅僅是播種忙碌的開始,同時也是各種流行病爆發的時期,這個時候飼養雞群的農戶需要認真學習,積極預防,盡量減少或杜絕春季雞群各種常見病的發生。
一、春季雞群常見病的種類及防治
1.傳染性支氣管炎
雛雞:無前驅癥狀,全群幾乎同時突然發病。最初表現呼吸道癥狀,流鼻涕、流淚、鼻腫脹、咳嗽、打噴嚏、伸頸張口喘氣。夜間聽到明顯嘶啞的叫聲。隨著病情發展,癥狀加重,縮頭閉目、垂翅擠堆、食欲不振、飲欲增加,如治療不及時,有個別死亡現象。
產蛋雞:表現輕微的呼吸困難、咳嗽、氣管羅音,有“呼?!甭?。精神不振、減食、拉黃色稀糞,癥狀不很嚴重,有極少數死亡。發病第2天產蛋開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點,有時產蛋率可降到一半,并產軟蛋和畸形蛋,蛋清變稀,蛋清與蛋黃分離,種蛋的孵化率也降低。產蛋量回升情況與雞的日齡有關,產蛋高峰的成年母雞,如果飼養管理較好,經兩個月基本可恢復到原來水平,但老齡母雞發生此病,產蛋量大幅下降,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可考慮及早淘汰。腎病變型:多發于20~50日齡的幼雞。在感染腎病變型的傳染性支氣管炎毒株時,由于腎臟功能的損害,病雞除有呼吸道癥狀外,還可引起腎炎和腸炎。腎型支氣管炎的癥狀呈二相性:第一階段有幾天呼吸道癥狀,隨后又有幾天癥狀消失的“康復”階段;第二階段就開始排水樣白色或綠色糞便,并含有大量尿酸鹽。病雞失水,表現虛弱嗜睡,雞冠褪色或呈紫蘭色。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長(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2.包涵體肝炎
健康雞群突然發病,并在感染3-5天后出現死亡高峰,然后很快停止,也有的持續2-3周。發病率低,病雞呈蜷曲姿勢,羽毛粗亂,表現貧血、黃疸,虛弱和虛脫。有癥狀的病雞通常幾小時內死亡。輕癥雞數天后即可耐過恢復,多數無癥狀的感染雞體重減輕,飼料利用率降低,呈一過性減蛋。成年雞感染通常不表現臨床癥狀,但可在血液中檢出抗體。
3.大腸桿菌病
發病特點: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減少或不食、離群呆立或蹲伏不動、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視力減退或失明、羽毛松亂、肛門周圍羽毛粘有糞便、綠色或黃白色稀糞、蹲伏、不能站、不愿動或跛行、關節腫大、肝腫大、腸道粘膜出血和潰瘍、心包發炎、腹腔積有腹水和卵黃
4.雞白痢
雛雞:由保菌蛋孵出的雛。大部分在7日內死亡。同群感染的雛,則在2-3周內死亡。病雛怕冷,常常成堆擁擠在一起。翅膀下垂、精神萎靡、停食、嗜睡、排出白色糞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時阻塞肛門,排便困難,甚至排不出便。排便時常發出尖叫,腹部膨大。肺部感染時,則表現呼吸困難。還會引起關節腫大、出現跛行。幸存的雛雞多為僵雞。成雞:通常不表現急性傳染病的特征,多無癥狀而耐過,然而卵巢發病時,可引起產蛋降低,所產的帶菌蛋可降低孵化率?;蚍醭龈腥倦r,雛雞的成活率降低,被感染的雞有的也精神萎靡不振、食欲費絕、縮脖、翅膀下垂、羽毛逆立。肉垂呈暗紫色,排稀便,一部分雞1-5日齡內呈敗血癥死亡,其他病雞可漸漸耐過。
二、春季雞群常見疾病防治
對傳染性支氣管炎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人們常用中西醫結合的對癥療法。由于實際生產中雞群常并發細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藥物有時顯得有效。對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雞,有人采用口服補液鹽、0.5%碳酸氫鈉、維生素C等藥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中藥長采用平喘止咳的一些藥物.
包涵體肝炎一般采用嚴格消毒,多維+微量元素+抗生素,減少應激。肝舒飲水,連用三至四天,效果很理想。發病時,飼料戶加倍添加多維素、維生素K3,添加抗生素,可以控制并發癥和繼發感染,改善雞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同時降低舍溫。
雞白痢沙門氏菌既可垂直傳播又可水平傳播,污染面大。養雞的全過程都可造成此病的發生和流行。沙門氏茵對防治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因此,要控制此類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做好種雞的檢疫凈化工作,還要做好環境、飼料、飲水的衛生以及對種蛋、孵化過程中的消毒工作。
三、春季雞群常見病的綜合預防
第一步就必須提高雞群的飼養環境:1.用具衛生,飼槽要定期洗刷,保持干凈。2.飼料要清潔,濕料喂雞時,料置食槽時間過長,易發生酸敗;3.環境衛生,勤清掃雞糞、換墊料及消毒。
第二步幼雞飼養環境的改善,因為幼雞的抵抗力不如成年的,所以幼雞的衛生環境工作不能忽視。對光線的要求,一是陽光,陽光對雛雞的適量照射,不僅因為紫外線可以消滅病菌而且還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助生長以育,但照射量應由少到多。二是燈光,主要作用是照明和通過光照使雞加快性成熟,以及方便飼養員的工作和雞只采食。燈光以橙、黃、綠光較好,光線不宜過強,以免引起雞的不安和產生惡癖(如啄肛、啄趾)。長期有晝夜光照,常會致使小雞好動而少休息,會影響飼料報酬。另外,育雛室要保持環境安靜,因雛雞富于神經質,突然驚動會引起驚群和互相擠壓,嚴重時會造成死亡,且不安靜時亦會影響采食和休息。雛雞弱小,自衛能力差,農村養雞應特別注意防鼠害。育雛時育雛室應謝絕參觀,以免干擾雛雞的休息和帶來傳染病。
總之,為了保持雛雞的正常食欲和健康快長,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或拉稀時,可喂紅茶水,亦可在料中加入畜用土霉素粉。每次喂料應清除殘余的飼料,特別是在夏季,飼槽最低每日要清—次。對于發霉變質的飼料,切不可用,應決不憐惜。一般小雞減食或不食有如下的幾種原因:(1)飼料的品種突然調換,或飼料品質突然下降時;(2)飼料性狀的突然改變,如原喂濕料而突然改變喂干粉料時;(3)長期喂單一飼料或營養不平衡時;(4)飼料變質或有異味時;(5)冷熱不均勻,天氣突然變化,或氣候酷熱飲水不足,或飼料長期缺砂時;(6)喂料不定量,時餓時飽時;(7)雞群發生疾病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