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生豬常見疾病防治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秋冬季天氣轉寒,一些豬疫病發生影響養殖穩定,受多種因素影響,疫病發生后將造成生豬停止生長或死亡,給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可見,針對秋冬季節的生豬疾病防治迫在眉睫。秋冬季節天氣干燥,適宜病菌繁殖,對生豬養殖造成嚴重威脅。文章針對秋冬生豬常見疾病發病原因分析,對其防治方法仔細詳細論述,旨在為優化生豬養殖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秋冬季節;生豬;常見疾病;防治
生豬疾病發生后,往往伴隨有傳染性病菌產生,若不加以防治,疫情擴展蔓延,給養殖業造成嚴重損失。秋冬季節屬生豬疾病高發季節,常見疾病有:豬丹毒、腹瀉、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疫等。生豬養殖需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采取措施綜合防治,做好養殖管理,控制疾病發生,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
一、秋冬季節生豬常見疾病分析
秋冬季節天氣驟然變化,生豬疾病種類繁多,預防控制困難,且單一疾病往往誘發其他疾病,疾病發生后病菌還可能產生抗藥性,影響養殖管理。例如,豬疫病屬病毒性疾病,發病后伴隨有乙腦、胃腸炎等,疾病可傳染,發病后周圍生豬均受影響。此外,環境復雜性加之生豬生物特性,導致疾病發生后多為非典型疾病。秋冬季節病菌繁殖環境良好,不同病菌加大生豬發病率,給疾病防治工作造成較大壓力。部分細菌性疾病因生豬長期服用抗菌藥,導致病豬有較強抗藥性,不利于疾病優化防治。
二、秋冬季生豬疫病發生原因分析
1.免疫接種力度不足
?。?)免疫接種屬生豬疾病防治有力措施,采用科學的疫苗接種,可降低病菌危害。但是,實際養殖中,一些養殖方出于正規疫苗高額成本考慮,多采用廉價疫苗,或只注射幾種簡單疫苗,不重視免疫接種工作,造成秋冬季大量生豬疾病發生。
?。?)生豬養殖普遍規模偏大,數量多,免疫工作受運輸、儲存、接種數量等因素影響,可能造成疫苗失效,導致接種未起到應有效果,間接影響秋冬季生豬疾病發生。
?。?)免疫接種對工作人員專業性有嚴格要求,其實際操作水平的差異,勢必影響接種效果。例如,免疫接種中,一些工作人員忽視抗生素、坑病毒藥物使用要點,接種中不按照要求操作,一味以自身經驗行事導致接種失敗,對后期養殖疾病出現造成嚴重隱患。
2.傳染性病原體傳播。一些傳染性病原體在秋冬季節肆虐,在人體、動物、空氣中殘存,被移動對象攜帶傳播,傳染范圍擴大。傳染性病原體多位于生豬糞便、食物或動物尸體中,秋冬季節轉寒,傳播中形成新病菌。生豬受多種病菌感染影響,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極易發生集體感染,發病后傳染速度加快,危害巨大。
3.養殖管理缺乏科學性。秋冬季生豬疾病爆發范圍廣,受養殖管理影響較大。
?。?)飼養上,養殖無科學管理制度引導,飼養具有隨意性,飼養飼料忽多忽少,生豬易產生腸胃病,誘導嚴重疾病產生。
?。?)養殖場地上,對溫度控制不合理,秋冬季節未及時進行防寒處理,一些防寒處理不科學,造成養殖場地溫度不均,溫度控制不好,導致生豬抵抗力下降,進而流行感染病容易發生。
?。?)飼料營養供給不足,導致生豬正常生長受限,造成疾病高發。
?。?)養殖管理上,養殖人員忽視疾病預防工作,未及時做好檢疫、消毒工作,導致養殖產地存在大量細菌,增加生豬感染疾病發生風險。
三、秋冬生豬常見疾病防治分析
1.加強免疫工作力度。要加強秋冬季生豬疾病防治,需提前分析疾病產生原因,有預見性的開展管理,預防疾病發生,以科學防治手段,強化免疫工作力度。
?。?)養殖方需針對生豬養殖場特點,建立科學的養殖場免疫監測系統,實時掌握生豬養殖情況,全程監督生豬動態變化。例如,在養殖場放置溫度計,監測內部溫度,溫度較低及時保暖,喂食階段觀察生豬活躍度,發現生豬出現傳染病癥狀后及時隔離,注射藥物治療。對原養殖場消毒處理,控制疾病擴大傳染。
?。?)生豬免疫接種時,操作人員按照要求操作,規范接種步驟。對養殖方而言,應認識到免疫接種對控制秋冬生豬疾病產生的重要作用,選擇安全有保障的疫苗接種,確保疫苗接種齊全、可靠。
2.以藥物實現秋冬季生豬疾病防治。預防秋冬疾病爆發中,對某些無法提前免疫接種的疾病預防,可使用對癥藥物預防疾病。養殖人員對疾病有充分了解,對其發病期、發病癥狀、發病原因充分理解后, 針對疾病的細菌種類、傳播特點、誘發原因,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摻入生豬飼料、飲水或注入體內,預防秋冬季生豬嚴重疾病發生,實現對疾病的有效防治。
3.落實科學養殖管理??茖W的養殖管理可有效避免秋冬季生豬疾病發生。
?。?)進入秋季之前,做好防寒準備,注重窗口防風、防寒,養殖場上方設置通風口,保證養殖場內部空氣流通。
?。?)生豬飼養上,秋冬季節注重增加飼料營養,定時定量飼養,發現生豬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后,需減少一次飼料喂養量,落實“少食多餐”理念,觀察生豬狀態,避免食欲不振時飼料遺留飼養槽,積聚導致病菌滋生。發現生豬未及時食用飼料后,應將槽中飼料及時清理,保證飼養環境整潔。此外,可合理調配營養飼料和谷物比例,可加入保健藥物,增強生豬免疫力。發現生豬食欲不振或精神萎靡,可適當喂食草類植物,提高食欲。
?。?)定期清理生豬飲水管道,防治水體中雜物誘發疾病。采用固定水桶供應生豬飲水的,需定期清潔、消毒飲水水桶,采用直接管道供應飲水的,需在合適時間停止供水,在管道中加入消毒劑,全面清理管道(此時養殖中采用臨時飲水供應),清理完畢,確保飲水管道無病菌滋生隱患后正常投入使用。
?。?)日常管理中,養殖人員注重采取科學消毒措施,對養殖場定期消毒,1天清理1-2次生豬排泄物,清掃養殖場內部,為生豬生長提供良好環境。
?。?)秋冬疾病檢疫上,請專家對生豬疾病定期檢疫,及時發現生豬養殖中的潛伏性病菌,對病菌預見性處理,避免疾病發生,造成大量病豬出現。應對整個生豬養殖過程科學管理,確保生豬健康生長,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衛生方面,應保證生豬養殖環境穩定,秋冬季節控制養殖場內部溫度穩定,減少疾病發生。一般溫度保持在10-13℃,在養殖場內部設置地暖或保溫燈,做好溫度保障,在保證恒溫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空氣流通,及時交換污濁空氣,破壞病菌生長存活空間。養殖場內部應保持干燥,避免潮濕環境加速病菌繁衍。
嚴格控制飼料溫度,避免溫度過低,影響生豬消化。要求飼料溫度需控制在環境溫度以上, 保證飼料干凈、衛生,秋冬季節可增加喂食草類食物,提高生豬免疫能力。受環境、氣溫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秋冬季屬于生豬疾病高發期,影響生豬產量,因此,需從疾病產生原因出發,開展多樣化疾病防治工作,實施科學生豬養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豬疾病給生豬養殖造成嚴重影響,在秋冬季傳染性疾病高發,因此,需對秋冬季生豬疫病發生原因分析,針對原因制定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通過加強免疫工作力度、以藥物實現秋冬季生豬疾病防治、落實科學養殖管理等方式,控制疾病產生及蔓延,及時做好消毒工作,確保生豬養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紅彪. 秋冬生豬常見疾病防治研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7(2):189-189.
[2]黃正斌. 淺談秋冬生豬常見疾病的防控措施[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7, 33(5):142-142.
[3]黃生立. 淺析生豬常見疾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J]. 農家參謀, 2017(10):182-1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