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保險+期貨”模式農戶參與意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自2015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這一模式仍然遇到了許多問題,如農戶知識水平落后、參與意愿不強烈等?;谶@一現狀,本文結合2018年在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倫農場、北安市趙光農場和佳木斯市樺川縣、樺南縣的調研數據,運用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農戶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模型結果顯示,對“保險+期貨”、農業保險以及訂單農業的了解程度和認可度越高的農戶更傾向于參與“保險+期貨”模式。農戶的風險偏好、風險感知水平、政府補貼等因素也影響著農戶的選擇?!氨kU+期貨”的未來應提升“保險+期貨”試點模式的覆蓋面和靈活性,加強對“保險+期貨”模式的實質性宣傳引導,扎實推進農業風險管理教育與基礎教育機制。
  關鍵詞: 保險+期貨;農戶;參與意愿;有序Logistic回歸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1902067
  一、問題的提出及樣本數據來源
  為了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價格保險試點。隨著政策的出臺,蔬菜價格保險、生豬價格保險逐漸出現,農產品的市場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隨著試點的不斷展開,價格保險的弊病逐漸顯現:首先,價格保險實施過程中存在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保險公司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其次,各試點地區的約定目標價格難以確定,阻礙了價格保險的發展。并且,2014年國家將“臨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政府補貼”模式,使得農戶面臨的市場風險不斷提升。為了解決以上問題,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提出“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 自此,“保險+期貨”這一模式在我國不斷推廣。在隨后的三年中,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仍然發現了許多問題,如農戶知識水平落后,參與意愿不強烈;保費仍主要由期貨公司和政府財政承擔,缺乏可持續性等?;谶@一現狀,本文對黑龍江試點地區進行調研,從農戶參與意愿角度研究“保險+期貨”模式的可行性,探究其影響因素,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
  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性,此次調研對象主要是黑龍江省多個“保險+期貨”模式試點地區的農戶,采取的調研方式為實地問卷調研。通過前期信息搜集,最終選擇了黑龍江省海倫市海倫農場、北安市趙光農場和佳木斯市樺川縣、樺南縣作為調研地。累計收回問卷194份,剔除5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89份,問卷有效率為97.42%。其中69戶農民參與,占樣本總數的36.51%。沒有參與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開展了試點,也有部分農戶知道但因為不了解具體情況或者不相信效果。在了解過“保險+期貨”的模式后,87.83%的農戶都表現出未來有參與意愿,充分說明該模式將來的發展潛力。
  二、研究假設、變量選擇與研究方法
 ?。ㄒ唬┭芯考僭O
  “保險+期貨”模式的創新性和復雜性決定其在影響農戶參與意愿時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本文結合理性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對農戶參與意愿心理進行分析,同時結合試點地區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可能影響農戶對“保險+期貨”模式參與意愿的因素。并以愿意為“保險+期貨”模式支付的最高保費價格為因變量,檢驗影響因素對參與意愿的影響程度。
 ?。ǘ┳兞窟x擇
 ?。?)農戶特征變量。本部分包括家庭決策者性別、家庭決策者年齡、家庭決策者學歷水平、家中是否有村干部、農戶種糧的規模、農戶種糧的凈收入和農戶對于未來糧食種植的信心程度。對于性別變量,通常來說,男性面對風險會更理性地應對,因而更愿意參加“保險+期貨”模式。對于決策者年齡變量,大多數年長者對風險持規避心態,通常更愿意通過保險等措施進行風險管理。此外,學歷決定其是否能接受“保險+期貨”,是否能對其中的條款有正確的理解,對其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而對于是否為村干部這一變量,由于“保險+期貨”模式現還處于試點階段,通常是由政府推行,在村鎮級別上表現為村政府和村支部進行宣傳和推廣。因此,可以認為村干部對模式有著更深的了解,對因變量有正向影響。對于種糧規模,農戶種糧規模越大,成本越高,其對該項事業的關注程度就越高,因此種糧多地農戶會更加注重農業風險規避。而農戶種糧凈收入越多的農戶,參與風險管理的資本就相對較多,即他對新的風險管理模式的參與意愿和愿意付出的保費水平都相應較高,所以本文認為農戶種糧的凈收入會對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最后,如果農戶對未來糧食種植有較好的預期,他們會相應地增加對農業風險的關注程度,對“保險+期貨”模式的參與意愿也會相應增加。
  (2)農戶風險感知水平變量。本部分包括風險偏好水平、對當前糧食價格的看法、風險感知水平以及目前政府實施的農業補貼政策是否滿足需求。首先,農戶的風險偏好水平對其參加“保險+期貨”模式的參與意愿有負向的影響。風險偏好者常常是擁抱風險,即對風險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他們不會為此付出較多的保費金額;而風險回避者則是希望有效地控制風險大小,如果遇到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他們會為此付出更多的保費金額。而農戶對于糧食價格波動的看法會較為有效地影響其風險管理的意識,即會對其參與意愿起到負向的影響。另外,風險感知水平是農戶對各類風險未來可能發生概率的判斷以及風險一旦發生對其造成的損失程度的影響。為了后期實證分析的方便,本文將自然風險、價格波動風險、政策變動風險、找不到適合的銷售途徑風險進行整合處理,結合農戶對該類風險發生概率的預測以及風險發生后的影響反饋形成農戶風險感知水平變量。風險感知水平越高,可以反映出農戶對于風險管理的自我認識相對較強,可以認為風險感知水平對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最后,一般認為對政府補貼不滿意的農戶更愿意參與“保險+期貨”模式。  ?。?)對“保險+期貨”模式了解程度變量。本部分包括農戶對“保險+期貨”模式的了解程度、村里對“保險+期貨”模式的宣傳力度、是否參加過“保險+期貨”模式以及對“保險+期貨”模式的認可程度。理論上,農戶對模式的了解程度越高,政府對于模式的宣傳力度越大,農戶的參與意愿就越強烈。并且,之前參與過該模式的農戶,對該模式有著更加充分的認識,對該模式是否與自身相適應有著更加準確的判斷,更傾向于參與“保險+期貨”。另外,一般認為對該模式認可程度越高的人,參與意愿相對會更大。
 ?。?)參與其他風險管理辦法變量。本部分包括是否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否購買了農業保險、對合作社的認可程度、對農業保險的認可程度和對訂單農業的認可程度。農業合作社憑借其規模效應和較好的產品銷售渠道和信息優勢,對農業風險有較好的指示作用。而農業保險和訂單農業都可以看作“保險+期貨”的前身,為“保險+期貨”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一般認為,對這些風險管理方式的認可程度和參與程度越高,對“保險+期貨”模式的參與意愿越強。
 ?。ㄈ┭芯糠椒?
  本文模型涉及農戶對“保險+期貨”參與意愿的變量為有序的分類變量,因此本文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農戶對“保險+期貨”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表達式為:
  其中,k表示農戶參與意愿的k類程度,[p1、p2…pk]分別為因變量取第一類、第二類到第k類時的概率。模型中各自變量的系數[β1、β2…βk]都保持不變,所改變的只是常數項[α]?;貧w系數[β]表示在其他自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僅考查自變量x,改變一個單位,因變量提高等級的概率比。
  三、計量結果與分析
  對實地調研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對調研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和對結果的分析如下所示:
  從有序Logistic回歸結果看,LR chi2(20)的值為49.09,prob>chi2的概率為0.003,表明模型無效假設檢驗的概率極低,模型回歸結果顯著。
  其中對當前糧食價格的看法、對風險的感知水平、對“保險+期貨”模式的了解程度、是否購買過農業保險、目前政府實施的農業補貼政策是否滿足需求、對訂單農業的認可程度、對購買農業“保險+期貨”的認可程度、風險偏好這8個變量對農戶“保險+期貨”的參與意愿有顯著影響。下面,對相關變量做具體分析。
  是否購買過農業保險是極其顯著的變量,P值為0.006,且系數為正,表明有正向影響。即如果農戶在之前有過購買農業保險的經歷,他愿意為參與“保險+期貨”所支付的保費越高。說明農業保險在當地的推廣有助于農戶了解保險的運作模式及理賠情況,對“保險+期貨”在試點地區的推廣有積極作用。
  對購買農業“保險+期貨”的認可程度是極其顯著的變量,P值為0,系數為正,表明對“保險+期貨”模式認可程度越高,愿意支付的保費價格越高。
  風險偏好也是極其顯著的變量,P值為0.007,且系數為正,表明兩者正相關。風險偏好越強的人,愿意為“保險+期貨”模式支付的保費越高;風險偏好越低的人,越不愿意為“保險+期貨”支付過多費用。這說明越喜歡冒險的人,越愿意嘗試新鮮事物,更愿意嘗試“保險+期貨”這一新模式。
  對“保險+期貨”的了解程度是較為顯著的變量,P值為0.027,系數為負,表明對“保險+期貨”越了解的農戶,對“保險+期貨”愿意支付的保費越低;對這一模式了解程度越低的農戶,愿意支付的保費越高。
  對訂單農業的認可程度也是較為顯著的變量,P值為0.038,系數為正,表明對訂單農業的認可程度越高的人,越愿意參與“保險+期貨”模式。這是由于在期貨市場上可以鎖定價格,也可以直接進行實物交割,與訂單農業有相似之處。因而,簽訂相關合同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會使得農戶更傾向于參加“保險+期貨”模式。
  對當前糧價的看法是顯著變量,系數為正,表明認為當前糧價較高的人,更愿意參加“保險+期貨”,認為當前糧價較低的人,更不愿意為“保險+期貨”支付高保費。這可能是因為,認為當前糧價高的人預計未來價格會下跌,所以希望通過“保險+期貨”降低種糧風險;而認為目前糧價低的人預期未來糧價會上升,所以不愿支付過多保費。
  對風險的感知水平是顯著變量,P值為0.059,系數為正,表明對風險越敏感的人,愿意為“保險+期貨”支付更多保費;相反,對風險越不敏感的人越不愿意支付保費。當風險發生時,風險敏感者會認為自身受到的損失較大,因而更傾向于花更多的錢參與“保險+期貨”。
  目前政府實施的農業補貼政策是否滿足需求也是顯著影響變量,且系數為負。表明越是對政府補貼不滿意的人,愿意為“保險+期貨”支付的保費越高;而越是滿意的人,愿意支付的保費越低。可以認為,當農戶認為政府補貼可以滿足農戶對農產品價格和收入的要求時,農戶對鎖定農產品價格,或鎖定種糧收入的需求度較低,更不愿意花費過多的錢參與“保險+期貨”;而如果農戶認為政府補貼不足,需要自己采取措施抵御風險時,他們更傾向于支付高保費參與“保險+期貨”模式。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農戶對風險管理模式的了解程度和認可程度對農戶的參與意愿有顯著影響,尤其是農業保險、訂單農業的廣泛宣傳及其優良的實施效果,有助于提高當地農戶“保險+期貨”模式的參與度。并且,農戶的風險感知水平和風險偏好對其參與意愿影響顯著,對風險敏感的農戶更愿意參與其中。另外,政府補貼及農戶對糧價的看法也對其參與意愿有顯著影響。
  針對上述的研究分析,結合當下“保險+期貨”模式的推進情況和發展前景,本文試給出以下政策性建議:
  (1)提升“保險+期貨”試點模式的覆蓋面和靈活性。從調研的結果來看,試點地區農戶對于“保險+期貨”模式在有效防范農產品價格風險的認可程度還是相對較高的,認為該模式可以較好地管理農產品的市場波動風險。從全國的范圍看,自2016年全面鋪開試點之后,各類實行“保險+期貨”模式的農產品試點區農產品價格都得到了與之前相比更為有效的控制。為了充分發揮“保險+期貨”模式的優勢,建議應在現有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擴大試點規模,力求使其覆蓋更大的農產品種植區域,并引入更多的期貨種類與保險進行掛鉤。在更大的規模下對“保險+期貨”的適用性進行進一步檢驗。可以將目標放在改進基差風險控制、探索引入收入保險、美式期權(保險)、 階梯型期權(保險)等更加靈活的保險產品。   (2)加強對“保險+期貨”模式的實質性宣傳引導。經過檢驗,“保險+期貨”管控農業風險效果相對顯著,建議政府應該繼續推廣該模式?,F階段許多政府均將其與扶貧相掛鉤,作為給貧困戶的政策幫扶措施,在試點區宣傳力度和參與積極性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水平。結合當下情況,政府應該逐步放開對“保險+期貨”模式的適用條件,讓更多的農戶都可以享受到“保險+期貨”模式帶來的好處。同時政府應在區域內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不僅要讓農戶聽說過這個名詞,更應該讓農戶深入了解模式的細則規范和來龍去脈,方便其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是否參與的選擇,逐步將該模式從當下的“計劃”屬性向“市場”屬性引導。
 ?。?)扎實推進農業風險管理教育與基礎教育機制。從試點地區農戶的情況可以看到,農戶對于農產品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感知和影響程度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但是總體來說農戶對于農業風險整體把握和如何防控的認識相對較弱。與此同時,農戶反映當下對該方面的培訓指導相對較少,建議加強對農戶風險管理意識的培訓。同時,農戶知識水平對其在接受新事物以及風險管理思想的作用中起到較大的影響,當下農民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農戶都只有小學或初中學歷。國家應該堅持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有條件時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制度,提高“未來農民”的整體學歷水平,這對未來農業發展有著較為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燕青,武拉平. “保險+期貨”模式及農戶參與程度研究——基于微觀調研數據的實證分析[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3):36-50.
  [2] 王學仁. 山東省蘭陵縣大蒜種植戶“價格指數保險”選擇意愿分析[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3] 劉倩楠. 我國農產品“保險+期貨”模式的發展研究[D]. 沈陽:遼寧大學,2017.
  [4] 秦萍. 保險與期貨對接服務農業風險管理模式分析[J]. 保險理論與實踐,2016(10):42-50.
  [5] 安毅,方蕊. 我國農業價格保險與農產品期貨的結合模式和政策建議[J]. 經濟縱橫,2016(7):64-69.
 ?。ㄘ熑尉庉? 朱凱)
  Abstract:Since 2015,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rst document has emphasize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government guides agricultural?related enterprises to use futures, options to manage market risks, and steadily expands the pilot project of “insurance & futur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project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farmers’ low level knowledge and weak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nd so on. Based on the sit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farmers information in the pilot areas of Heilongjiang. The ordered logistic model is employed in the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with highe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contract farming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Moreover, farmers risk preference, risk perception level, government subsidy and other factors also affect farmers choi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insurance & futures” pilot, to strengthen the substantiv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of the project, and to promote th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risk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nsurance & futures” project; farmer; participating willingness; ordered logistic model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136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