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非遺技藝傳承下高職“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是時代所急需,培育工匠精神、推動“非遺技藝”的傳承與保護,是職業教育的使命。研究以非遺技藝傳承為切入點,分析非遺技藝傳承下提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制約條件,歸納提升策略,為提高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同時,為高職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最終共同促進“中國制造”逐步走向“中國智造”。
  關鍵詞:非遺技藝;工匠精神;職業教育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德藝并舉,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與重塑是現實趨勢,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在當前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研究等背景下, 既需要一大批具有精湛工藝和實干精神的大國工匠,又需要精通“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才??梢?,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將成為社會的選擇。
  高職教育與產業行業企業聯系緊密,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非遺技藝”傳承的主陣地。培育工匠精神、推動“非遺技藝”的傳承與保護,職業教育的使命性不言而喻。并且借著“非遺技藝”進校園為契機,探索利用非遺傳承保護,提升高職“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既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又順應時代需要,更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新突破。
  一、非遺技藝傳承與工匠精神培育的內在聯系
  工匠精神歷來受到崇尚,《說文解字》中云:“匠, 木工也”, 而后具有專門技術的人都被稱之為“匠”,工匠則是指有特殊技藝的人。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工匠“切磋琢磨”精神,德藝兼修、本真、匠心,一直都是傳統工匠的思想核心。
  工匠精神存在于非遺技藝中,而每一個非遺技藝的維系傳承都歸功于匠人的堅守,也正是匠人的堅守才讓非物質文化能夠薪火相傳。 可見,“非遺技藝”可稱為“工匠精神”的載體,工匠精神亦可稱為非遺的精髓所在。
  二、非遺技藝傳承下提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制約條件
  基于非遺技藝傳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法,是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路徑,需要高職院校在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的基礎上不斷革新教育理念。為提煉基于非遺技藝傳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升的制約條件, 筆者主要選擇開展“非遺進校園”項目的高職院校教師、學生、參與項目的企業負責人等開展深度調查和問卷訪談,累計發放調查問卷410份,累計收回有效問卷383份。
  通過對有效問卷的整理和分析可見,基于非遺技藝傳承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提升的制約條件主要有三方面。首先,“非遺技藝”中的工匠精神挖掘不夠深入。在調查中發現學生知“非遺”卻不知“非遺技藝”與其“專業技能”之間的關系,更少知“非遺技藝”所蘊含的“工匠精神”。再有,“非遺技藝”與專業技能課程契合不夠。非遺技藝融入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標準,實踐考核標準,教材等均低于20,被調查教師表示,在課程實施中“非遺技藝”僅僅作為學科發展史、知識擴展等部分介紹,尚未將“非遺技藝”納入課程體系。最后,技藝大師參與“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單一。
  三、非遺技藝傳承下提升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策略
 ?。ㄒ唬┓沁z技藝系統融入專業教育。結合行業、企業和專業特點,將“非遺技藝”融入高職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中。分析相關職業崗位與非遺技藝的聯系及需要具備的工匠精神要素,將非遺技藝的要求視為專業技能的要求,并將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素質要求列入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以及考核要求。
 ?。ǘ┘寄艽髱熞敫呗殠熧Y隊伍。通過企業技能大師、能工巧匠師資的引入,形成校內與校外師資的緊密合作,促進學生與技能大師零距離接觸,切身感受他們身上的精神魅力,體會非遺技藝中蘊含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操守。
 ?。ㄈ嵺`中內化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內化的最佳途徑受高職學生學習習慣、知識結構和學習特點三個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工匠精神得以內化,體會到其實質和價值。
  將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分解細化使其融入實踐課程,并聯合專業教師、企業工藝大師、技能大師、能工巧匠共同組建教師團隊,使工匠精神貫穿于實踐,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工匠精神的價值和魅力,進而將工匠精神內化到自身的精神結構中。
  綜上,“工匠精神”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重要環節,是優秀文化的歷史延續。利用非遺傳承保護提升高職“工匠精神”培育效果是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思路,也是職業院校加快適應社會轉型發展的基礎,同樣是非遺傳承的重要手段。然而,工匠精神的培育最終需要的是,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社會組織相互協作,最終共同促進“中國制造”逐步走向“中國智造”。
  參考文獻
  [1] 張莉.解讀《中國制造 2025》[J].今日中國,2015(07).
  [2] 周秀梅.工匠精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藝術評論,2016(10):66-70.
  [3] 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06):6-10.
  [4] 胡鄭麗.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工匠精神[J].文化遺產,2018(04):152-158.
  [5] 張旭剛.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價值、困囿與掘進[J].教育與職業,2017(21):65-72
  [6] 黃君錄.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50-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3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