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少年離家出走看家庭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啟蒙的第一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場所,同時是青少年心靈創傷的第一避風港。對于青少年來說,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家庭環境不和諧就會導致青少年心理扭曲、壓抑等心理的問題的出現,進而引發青少年的一系列問題的出現。而青少年離家出走這一問題也與家庭環境的不和諧有著莫大的聯系,因而構建和諧家庭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青少年離家出走;家庭環境
青少年越軌、犯罪等問題跟青少年離家出走有著莫大的聯系。家庭是每位青少年思想最早的啟蒙之地,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讓青少年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第一步。筆者希望透過青少年離家出走的這一問題,讓人們知道家庭環境對于青少年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案例引入分析
王小華(化名),男,15 歲,家境貧寒,小學文化程度,身體健康。自幼生活在偏遠山區農村,經濟落后,交通不發達。小王的父母約四十歲左右,為了改變貧困現狀,小王父母靠務農攢的錢,到縣城謀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導致王小華小學沒有上完就輟學務農,后因生活所迫而隨父母到縣城幫忙。小王的父親性脾氣暴躁,由于忙于生計,對孩子的教育沒有耐心。小王犯了錯,要么對孩子謾罵,要么拳腳相向,對孩子的教育存在暴力傾向。而母親對此,則表現出較為冷漠的態度。父親的暴力行為,使馬曉明內心恐懼、怨恨和不滿。不久,為了逃避這個冷漠的家庭,王小華離家出走不知去向。
王小華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和諧的家庭中,時常遭受父親的家庭暴力,對更多的充滿了怨恨。由于家庭生活困難,王小華自幼輟學,認知能力較差,由于在校時間段,輟學之后就從事農業活動,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加上父親的毒打和母親的冷漠,讓王小華在家庭中找不到真正關愛自己的人,內心寂寞這種情況下,選擇離家出走。
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是按照一定互動規律運作的系統。在溫暖、支持的家庭氣氛中,親子之間分歧較少,而在充滿敵意、強制的家庭氣氛中,親子之間經?;ハ啾г?,對相互之間的分歧采取回避態度,沖突較多。如果王小華生活在一個溫暖、支持的家庭環境中,不會遭受父親的毒打、母親的冷淡,二十更多的得到父母的信任、關懷和支持,那么即使生活在一個很貧困的家庭里他也不會走上離家出走的道路。
二、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原因
(一)單親家庭(不完整式的家庭環境)?,F代社會,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雙方離異又再婚的現象可以說是比較多的?,F在的父母其實很多都不明白一個完整的家庭,對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個單親家庭中,不管青少年最終跟的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會缺少父愛或者母愛。而且在一般單親家庭中,不管是父親一方還是母親一方所承受的撫養孩子的壓力都比較大,并且往往會出現父親或者母親一方忙于養家糊口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本身已經缺少一方父親(或者母親)的關愛,而另一方面母親(或者父親)又忙于自己的工作對孩子的關注減少,導致青少年的覺得孤獨,缺少安全感。加上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大都處于叛逆期,為了尋求自我,尋找缺失的安全感,他們就會選擇離家出走。
?。ǘ└改钙谕^高(高壓下式的家庭環境)。隨著社會的發展,所帶給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對于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一方面,學業壓力大;另一方面,還要承擔畢業后找工作的壓力。而父母心理往往都抱著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一種高期望,把孩子的將來壓在學業上。這些青少年一方面壓迫承受著學業的壓力、學校方面的壓力、乃至社會上的壓力,最后還要承受父母的壓力,這種強高壓下會導致青少年產生厭學的心里。而父母只是單方面的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在青少年身上,而忽視了青少年自身的感受,又很少跟青少年進行必要的互動,去了解青少年內心的真正的需求。青少年面對父母的期望,以及父母的養育之恩,這些青少年最初先忍受著,當內心的矛盾與父母希望產生強烈的沖突時,他們認為父母總是不了解自己,都沒有為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為了逃避現實中的壓力或者讓父母更加的關注自己,他們就選擇離家出走。其實每個青少年的興趣愛好都不一樣,每個青少年所擅長的技巧也不一樣。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加自己的期望強加給青少年。父母只能起著引導的作用,不應該妄圖決定青少年的人生。
?。ㄈ┤鄙訇P愛式的家庭環境。即父母雙方只顧著自己的工作,而忽視青少年。在這種家庭中,父母為了自己的工作、為了養家糊口,將青少年寄宿于學校甚至交給自己的父母撫養。一個星期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與孩子見上一面。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最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關愛,如果這時候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容易使青少年染上惡習,或者結交一些不良的社會上的青少年以至于做出一些越軌甚至犯罪的事情。由于在這種家庭中的青少年,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就認為,自己的父母不關心自己,不理自己。在心里就對父母產生了一種怨念,當這種怨念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這時候的青少年則對父母更為的厭惡,不僅認為父母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而且對自己的束縛還很多,即使父母說的很對,青少年也不會承認,因為父母在他們心目中已經喪失了權威的地位。為了逃離父母的管束,獲得更多的自由,他們就會選擇離家出走。
?。ㄋ模﹦t是剛剛所闡述的家庭暴力所導致的青少年離家出走現象。在這里就不多做闡述了。其實總結以上幾種情況,可以說現在的家庭環境缺少的是親自之間的互動。而在當今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由于種種原因變得冷漠、無情。在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的繁忙等,一些原因,缺少與青少年的溝通并且無法了解他們心中的所思所想,使得青少年與家庭之間的矛盾沖突愈演愈烈,以至于導致青少年離家出走、越軌、犯罪的悲劇發生。
三、結語
按照科塞的沖突論,青少年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式非常密切的,一旦沖突爆發也是最為激烈的,這種沖突屬于群體的內部沖突。而這種沖突多是因為家庭缺少一種和諧溝通的環境,由以上對青少年的離家出走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家庭環境對青少年來說意義重大,筆者主要將其歸結如下: ?。ㄒ唬┘彝キh境為青少年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家庭作為青少年的思想啟蒙,如果在這期間父母沒有把握好對青少年的思想啟蒙教育,或者缺乏對青少年的關注和關愛,會導致青少年誤入思想誤區,或者導致青少年的思想變差。如果在這期間,青少年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則會導致青少年的暴力傾向等行為偏差的出現,嚴重阻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發展,致使青少年做出離家出走、越軌、犯罪等極端的舉動。
?。ǘ┘彝キh境是青少年成長的有力支持。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家庭則是青少年可以依賴或者依靠的“避風港灣”,這個時期父母也許幫不上什么忙,但是只要給予青少年默默的支持,提供援助,都能夠讓青少年感到一股力量在支持這他,他不會孤獨,會更加用動力去做事情。如果在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缺乏家庭的支持,不僅如此,父母還不斷的給其施加壓力,只能讓青少年倍感失望和精力焦脆。當其承受不了這種強大的壓力是,最終則會做出極端的行為,如自殺、離家出走等來逃避現實。
?。ㄈ┘彝キh境為青少年成長提供了參照標準。家長的言行對青少年來說,可能是青少年的一種參考,也就是說青少年會受到家長的言行影響。對于單親家庭來說,如果是母親帶著兒子,那么兒子受母親言行的影響可能會帶有一點女性的氣質;如果是父親帶著女兒,那么女兒受到父親言行的影響可能就會帶有一點男性的氣質。這樣會使青少年對自我認識性別偏差,甚至是對自我性別的錯誤認知。當他走向社會的時候,可能會由于這種行為偏差而受到社會歧視,導致這些青少年心理扭曲、自尊心受損等問題的出現,嚴重者則會導致心理變態。如果是生活在一個充滿家庭暴力的,則會導致青少年有著嚴重的暴力傾向,這樣對青少年的成長都不利。
筆者希望,家長們要注重與孩子們的溝通,更多的關注青少年內心的思想,更多的讓青少年自己去選擇自己的道路,多給青少年一點自由的空間,不要將青少年逼的太近。其實對于青少年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會想到“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其實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打,如果你肯好好跟他溝通,用另一種方法來教育他,或者會更好。打,只會增加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只會增加青少年的怨念和傷心。通過與青少年的溝通互動,更多的支持、鼓勵青少年,為青少年營造一個溫暖、和諧、良好的家庭環境。
參考文獻
[1] 涂翠平,方曉義,劉釗.家庭環境類型與青少年親子沖突解決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6(03):187-191.
[2] 王瑞鴻著.人類行為與環境[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3] 侯鈞生主編.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M].南開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4] 劉勇.把根留住——因家庭暴力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個案[J].知信行,2009(12):43-44.
作者簡介:韓瀟霏(1989.09- ),女,漢族,海南文昌人,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青少年社會工作、農村社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