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齊民要術》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一本關于農業的著作,其中所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與農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多方面內容。其中,農業技術的論述占據主要部分,其價值不僅體現在農業科技方面,而且這些論述中所滲透出的哲學思想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哲學思想進行分析,進而深入探究其具有時代價值。
  關鍵詞:《齊民要術》;農業;哲學思想
  《齊民要術》一書成書于北魏年間,至今也有將近一千五百年,作者在寫作此書時雖然是以農業入手,進而闡述了多種農作物與樹木的栽培、牲畜養殖以及食物加工等技術,但是作者并沒有只從技術角度來進行論述,而是在論述中將農業與社會發展、政治制度等建立了聯系,進而凸顯出農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這部著作在論述某項農業技術時,會將與這項技術相關的天時、地利以及人和融入進去,進而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洱R民要術》中的哲學思想也并非是憑空而來,而是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淵源,并且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一脈相承。
  一、《齊民要術》中的哲學思想
  《齊民要術》雖然是一本關于農業的著作,但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以下進行詳細闡述。
 ?。ㄒ唬┤吮尽⒚癖镜恼軐W思想
  《齊民要術》人本、民本哲學思想在多處都有體現,首先在該著作的序言中就對農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敘述,我們從中了解到“神龍”制作了最初的農業工具,目的是讓百姓可以進行土地的耕種;而后堯帝通過了解季節更替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制定了利于耕種的時令標準;在舜帝治理其間,將糧食的生產作為國計民生的大事,認為這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到了大禹時期,國家將土地進行了嚴格的規劃,并且制定了相應的田畝制度,進而推進了國家的治理;后來的商朝與周朝也是在重視農業的基礎上達到了良好的發展[1]?!洱R民要術》以此為開篇內容主要用于闡述農業生產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而百姓作為農業的參與群體,不僅會在具有規劃的農業生產中受益,而且也能通過推動農業生產而促進國家的安定,這充分反映出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哲學思想。除此之外,該著作中還對統治者提出了要求,認為在“圣王”的治理下,百姓可以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而達到這一水平原因在于“圣王”能夠為百姓開辟“生財之道”,而具體到古代則主要指農業生產。
  (二)天地人和的哲學思想
  《齊民要術》中對多種農業技術進行了論述,比如在對土地耕作的論述中認為耕作的時機必須符合農時,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土地的作用,而后在具體的耕作中要經過“和土”與“糞澤”的過程,進而為后續的農作物栽培提供基礎,這樣的土地耕作過程體現出遵天時、用地利以及重人和的重要性?!洱R民要術》中的這些論述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引用了之前的一些典籍,據研究該著作的引用范圍極廣,包括《仲長子》、《孝經》、《孟子》等多種典籍,這說明《齊民要術》中天地人和的哲學思想是建立在這些典籍之上的。不僅如此,作者在引用了這些典籍之后,也通過實踐的調查和分析對“天地人和”的思想進行了應用,比如在《齊民要術》的“種谷”篇中對“谷”的生長規律進行了總結,但是在具體種植時需要根據土地的不同而采取對應的種植方式,此為“量地利”;在種植時選擇合適的季節,此為“順天時”;種植中要避免“任情返道”,否則就會出現勞而無獲的結果,此為“重人和”。
 ?。ㄈ┢毡槁撓档谋孀C思想
  在《齊民要術》的“耕田”篇中對耕地的過程進行了論述,認為“耕田”與季節的變換有緊密聯系;而后又對除草方式與時間選擇進行了論述,并將除草方式與時間進行了聯系,如文中所述除草要達到“除根”的效果,而選擇在炎炎夏日則會讓暴露出的草根快速枯死,進而達到除草的目的;土地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除了進行耕種與除草之外,還需要對土地進行保養[2]?!案铩逼袑⒄碌搅碌耐恋乇pB過程進行了描述,而這些保養措施是根據不同季節的特征而制定的。我們從“耕田”篇的論述中可以得知,作者將與土地相關的因素和土地的耕種過程進行了聯系,并且采取辨證的態度來分析每種因素如何利用能達到最佳效果,比如天氣炎熱的夏天并不利于種植,但是可以利用這一季節的特點來除掉荒草。在“種谷”篇中,作者對種谷過程中的種植密度進行了分析,認為種植密度要遵循合理的標準,過于稀疏與過于密集都不利于谷物的生長;而種谷的類別也應該互為交雜,這樣可以利用各自的優勢來達到共同生長的目的,這其中也滲透著普遍聯系的辨證思想。
  二、《齊民要術》哲學思想的文化淵源
  《齊民要術》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其中的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以下進行具體分析。
 ?。ㄒ唬┤吮?、民本思想的文化淵源
  人本、民本思想的形成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根據一些古典的記載,古人對“人”的地位極為看重,認為“人”是萬物的主宰,后來經過對自然的探索,得出“天人合一”才是萬物生長的基本原則。這時古人已經認識到“天”是很難被改變的,而“人”卻可以通過某些方法來進行約束和改變,所以“人本”思想主要體現的是通過“人”的修養來達到改變其它事物的目的。這樣的“人本”思想在很多文化典籍中都有體現,比如在《論語》的“雍也”篇中對鬼神與人的關系進行了論述,認為“鬼神”可敬,但是并不能作為治理人民的手段;“述而”篇中記載了孔子不信鬼神的言論,并且在孔子得病后拒絕了弟子為自己祈禱,而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戰勝病魔,這充分體現出儒家思想中重“人本”而輕鬼神的思想要義。而“民本”是“人本”的一種具體表現,主要對應的是國家治理,比如《孟子》中將“民”作為國家治理的第一要素,認為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這一點在《荀子》中也能找到相似的論述。
 ?。ǘ┨斓厝撕退枷氲奈幕瘻Y源
  “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強調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而后在具體的農業生產中逐漸形成了天地人和的哲學思想。在《周易》中將天、地、人三者稱為“三才”,并且認為三者的發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即天道、地道與人道,然后對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進而得出三者的發展中既有制約又有依存,那么必須在發展中將三者進行融合才能達到最佳的發展狀態[3]。從《周易》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古人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并沒有將人與自然形成對立,而是從中找到了可以和諧共存的方法。在儒家典籍《禮記》中記載“人”的形成是“天地之德”,那么“人”的發展必會與天地相通,這一點在《呂氏春秋》中得到了驗證;《樂記》中認為天、地、人三者對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順天時遵地利則能獲得正確的耕種時間,而人在農業生產中具有“德”則會有更好的收成,這樣的思想內涵對《齊民要術》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普遍聯系辨證思想的文化淵源
  天地人和思想中蘊含著天、地、人三者的關系應該怎樣處理才能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而這樣的處理過程就是普遍聯系辨證思想的體現,比如《呂氏春秋》中對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進行了論述,認為“人”是負責耕種的,“地”是負責接納并保證其生長,而“天”負責滋養進而成熟,雖然各負其責,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人需要對“天、地”進行引導和預防。這一點在《齊民要術》的“種谷”篇中有所體現,具體為人在種植時需要調整谷物之間的距離,雖然土地能夠保證它們成活,但是如果間距不當也會出現互相影響而影響收成的結果;在谷物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必須保證通風良好,這樣才能保證谷物的正常生長,但是如果谷物之間過于稀疏則無法抵御風的侵襲,所以在種植時要控制間距。從“種谷”篇的論述中,我們知道“地”能讓谷物生長,而“天”會提供空氣,但是如果沒有“人”的行為參與則無法發揮“天”與“地”的作用。
  三、《齊民要術》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
  《齊民要術》不僅具有一定的科技價值,而且內部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以下對《齊民要術》哲學思想的時代價值進行分析。
 ?。ㄒ唬┤吮?、民本思想的時代價值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人本、民本思想屢次被提起,但是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致于出現了很多不利于百姓、不尊重百姓甚至對百姓生活造成毀滅的情況出現。在當今時代,這一哲學思想應該被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成為文化建設與精神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到我國,我國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為人本、民本思想的滲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比如在法律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準則,而這就是“人本”思想的一種體現;而在具體的行政管理中,要時刻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而讓人們得到最佳的管理結果;在具體國策的制定中,要以造福人民以及營造良好生活環境為發出點,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快速形成。但是“人本”思想并不能濫用,尤其是不能將“人本”思想與“人是萬物主宰”相混淆,這在現實生活中主要表現在對生態資源的無節制掠奪與破壞上[4]。針對這一點,我們應該正確理解“人本”思想,并且將這一思想運用于環境保護中,進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ǘ┨斓厝撕退枷氲臅r代價值
  天地人和思想的時代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我們可以在現在的農業生產中充分貫徹這一思想主旨。農業生產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糧食儲備這一關鍵環節。在古代社會,古人是通過對季節的觀察來發現農作物的種植規律以及其它影響因素,這樣的過程是漫長與艱辛的,而我們則可以根據古人的研究成果來指導現在的農業成產。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來控制與調整農業生產中的各種因素,進而使天地人和的思想達到更好的應用效果。不僅如此,現在的農業種植已經可以實現“反季節種植”等看似違背“天時”的行為,但是這其中仍然有這一思想的指導作用。第二,在現代的農業種植中,面臨著生態保護的嚴峻形勢,而這一思想可以促進現代農業想更加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在農業種植中要注重對土地的保養,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而不是一味開墾土地;或者在種植中可以與動物養殖形成循環系統,這樣不僅節約資源而且還能獲得良好的收成。
  (三)普遍聯系辨證思想的時代價值
  普遍聯系辨證思想對我們生活中現實行為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我們在認識事物中通過分析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進而達到全面的認識效果[5]。這一思想的時代價值可以在多個方面得到體現,比如在現在的農業生產中,很多先進的種植技術被引入其中,但是我們在使用這些技術時也需要考慮這些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果,進而使這些技術能夠在農業種植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在社會的發展中,有的人認為某些不良現象是由于社會發展過快引起的,進而對我國取得的發展成績持否定態度,但是這樣的認識是極為片面的,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某些不良現象之間并沒有直接聯系,而主要是因為某些社會管理制度存在不合理情況而引起,那么我們就需要通過普遍聯系辨證思想來找到兩者的聯系,然后進行相應地解決。而且普遍聯系辨證思想應該成為生態保護的指導思想,從而防止生態保護出現“極端”情況,進而促進生態保護的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 孫金榮.齊民要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4.
  [2] 吳昊.齊民要術中的農業與飲食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3] 王政軍.“三才”視角下齊民要術中生態農學思想研究[A].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濰坊科技學院.《第九屆中華農圣文化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選[C].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濰坊科技學院,2018:5.
  [4] 薛英芹.淺析齊民要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啟示[A].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濰坊科技學院.《第九屆中華農圣文化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選[C].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濰坊科技學院,2018:6.
  [5] 李興軍,王春梅.齊民要術農學思想主體精神之職業精神論析[J].古今農業,2018(04):28-38.
  基金項目:2018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農圣文化研究中心課題《農圣文化與地方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項目編號:2018NS005);濰坊科技學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農圣文化與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域化培育契合性研究》(項目編號:W19SZN05 )。
  作者簡介:楊洪濤(1979.03- ),男,山東壽光人,濰坊科技學院農圣文化研究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歷史文化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7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