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丘陵山區艾草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養生保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艾灸、艾浴等醫養結合的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艾草的市場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態勢,也推動了邵陽市艾草產業鏈的發展?;诖?,本文從選地整地、選種繁殖、田間管理、病蟲防治和收獲加工等方面總結艾草在邵陽市丘陵山區高產栽培技術措施,為艾草種植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丘陵山區;艾草;高產栽培技術
艾草別名香艾、遏草、艾蒿、艾、灸草、黃草、艾絨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濃烈香氣,有驅蚊蟲、滅菌消毒,預防疾病等功效。艾草全草可入藥,有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調經、止崩、消炎、抗過敏、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鎮咳及祛痰、鎮靜、護肝利膽作用功效。艾草曬干可分離為“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邵陽市地處亞熱帶,屬典型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雨熱同季,全市年平均氣溫16.1-17.1℃,日照時數為1350-1670小時,具有發展艾草產業優良的自然條件。邵陽市多丘陵山地,傳統大田作物投產比不高,且極易受灌溉條件和天氣因素影響。艾草種植投入少,可實現一年投入多年回報。艾草種植當年干葉產量為500-650 kg/畝,收購價格是6-8元/kg,扣除購種、肥料、除草等田間管理費用,畝產值在3000元左右;第二年以后干葉畝產量在650-800kg/畝,畝產值在3500元以上。目前,市場上艾葉銷路廣闊,價格穩定,一些艾草加工企業甚至為艾草種植戶免費提供種子、技術,簽訂收購服務。近3年來,邵陽市艾草種植開始興起,尤其在一些貧困村,通過引導貧困戶種植艾草致富脫貧成效顯著,艾草產業有望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
一、選地與整地
艾草極易繁衍生長,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寒耐旱,丘陵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均可種植,以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佳。艾草作為藥食同源的植物,其在栽培中除了要獲得較高的干葉產量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艾草原料的質量安全及藥用品質,因此種植地周邊應空氣應潔凈無揚塵、無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水污染。艾草地塊種植前清理殘茬、惡性雜草、枯枝,畝施腐熟農家肥或者艾草專用有機肥1500-2000kg,深耕土壤25-30cm,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分廂種植,廂寬1.5-2.0米,廂溝寬、深各30-40cm,按45cm開種植溝,溝深5-8cm。
二、品種選擇與繁殖方法
艾草生產上應選擇生長勢強,葉片肥厚寬大,莖稈粗壯直立,葉色濃綠,香氣濃郁,毛密而厚,根系發達的植株作為繁殖材料。經采集地方野生艾草資源以及引種栽培發現,蘄艾植株高大、香氣濃烈、葉厚毛密,干葉產量高,在生產上表現良好,十分適宜在邵陽地區栽培種植。
艾草的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根狀莖繁殖和分株繁殖3種。因艾草種子繁殖出芽率低且苗期長,生產上多采用根狀莖繁殖和分株繁殖。
1.根狀莖繁殖。艾草芽孢萌動前,將多年生艾草全根挖出,選取嫩的根狀莖,切成10-15cm長的節段,放入3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靈、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泡后立即取出,將根狀莖節段按20 cm株距平放于播種溝內,覆土掩蓋后噴灑1次艾草專用除草劑對雜草進行封閉殺滅。若播種后2-3天無降水,應注意澆水保墑。
2.分株繁殖。每年3-4月,選取苗株多而健壯的艾草株叢,小心挖出后分成幾個單株,按行株距45*20cm進行移栽,并澆水保墑。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艾苗長出后,根據種植地雜草生長情況及時中耕除草,直至艾苗封廂。對于多年生頑固性雜草應整株連根挖除,清理出種植地。使用除草劑時,應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不得私自使用除草劑。
2.追肥。艾苗高30cm 時,畝施5-7kg尿素作提苗肥。此后每采收一茬后都要施一定的追肥,追肥以腐熟的農家肥或者艾草專用有機肥為主,每畝配施用NPK復合肥15-20 kg。10月中下旬,最后一茬收割后畝施農家肥或專用有機肥1000kg作基肥。
3.灌溉與排水。積水和干旱均易導致艾草生長不佳,加劇病蟲害發生。因此,艾草種植時候應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雨季時,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防止積水漬害。干旱時,應根據土壤水分狀況進行適當灌溉或者噴灌,保持田間濕潤。
四、病蟲害防治
艾草香氣濃郁,抗病蟲害性較強,基本無病蟲害發生。但如果生產上管理不當,病蟲害同樣也會發生。雖然化學農藥對艾草病蟲害防治有一定效果,但長期施用農藥可能會造成農藥殘留并影響艾草品質,因此生產上應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選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其要點是合理密植,加強水肥管理,培養健壯植株,提高植物抗病蟲害能力。艾草病蟲害防治要嚴格按照艾草田間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盡量少使用農藥、抗生素或者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
1.病害。艾草比較常見病害主要是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銹病等。生產栽培中若發現應加強中耕除草,發現病株立刻撥出,集中燒毀,病穴用生石灰消毒;同時,用3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多菌靈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施或者灌蔸。
2.蟲害。艾草常見的蟲害一般有蚜蟲、螨蟲、介殼蟲和紅蜘蛛,一旦出現蟲害就會導致枝葉出現損傷,影響艾草生長。生產上若發現后蟲害要及時捕捉或使用藥劑噴霧防治。艾草蟲害的藥劑防治的常用方法多采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800倍液、30%吡蟲啉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200倍液交替噴霧,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五、收獲加工
艾草一年可采收2-3次,采收時應根據降雨情況、氣溫、貯放時間等進行綜合考慮。通常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完成第一次采收;在7月底至8月上旬完成第二次采收;在10月中下旬完成第三次采收。收獲高度應為株高80-100 cm,離地面7-10 cm處割取,除去雜質和枯葉,并進行莖葉分離,攤曬在太陽下曬干 或者低溫烘干,用打包機壓實打包,貯存于倉庫。貯存時按1個月、3個月、半年、1年的間隔期進行抽樣,測試含水量,發現含水量超標,要及時翻垛、晾干。
參考文獻:
[1]張曉青,韓琪,魏國平,王偉明.菊科幾種野菜的營養價值與種植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03):174-176.
[2]顧???,劉桂君,宋梅芳,許揚,唐新紅.艾草標準化人工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04):89-90+93.
[3]孫建,丁曉蕾,李群.中日韓艾草利用比較研究[J].中國農史,2015,34(05):131-141.
[4]管先軍,李愛英.濮陽縣艾草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06):41+45.
[5]張元,康利平,郭蘭萍,周愛香.艾葉的本草考證和應用研究進展[J].上海針灸雜志,2017,36(03):245-255.
[6]康海平.艾草的發展前景及栽培注意事項[J].河南農業,2017(22):19.
[7]沈亮,徐江,孟祥霄,李西文,李剛,李琦.人參屬藥用植物無公害種植技術探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8,24(23):8-17.
[8]聶宗岳,趙彬,聶紅艷,李柱林.黔西北山區艾草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初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7):175-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37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