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堯舜禹禪讓與儒家的理想關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上古時期的禪讓制是將首領位置(帝位)授予給賢德者的一種制度,這是當時政治權利變化的形態,折射出了兩種不同社會(部落)文化觀念的更替。在原始部落社會時期,“國家”還沒形成,其政治權力不會安穩有序的轉移,所以堯舜禹之間權利的禪讓制度很有可能是儒家學派為了自己的政治需求而編造出來的歷史。
  關鍵詞:禪讓制;儒家;理想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關堯、舜、禹“禪讓”的問題一直來爭論不息,春秋之際堯、舜的事跡還是流傳較廣的 ,各派學者在記敘時有所取舍 ,使得問題復雜起來。據《尚書》、《孟子》、《史記》等記載,在上古時期的原始部落中,禪讓制是存在的。本人觀點是原始部落時期的禪讓制是儒家學派的政治理想——權力平穩有序的移交方式,而構建這個政治理想模式與儒家學派的思想哲學有很大的聯系。
  一、禪讓的內容
  堯舜禹禪讓天下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禪讓傳說,在《尚書》中有著最早、最完整的記載,其中有關于堯舜禹禪讓過程的詳細記載:
  “帝曰:‘咨 ! 四岳:朕在位七十載 ,汝能庸命 ,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唬骸髅鲹P側陋?!瘞熷a帝曰:‘有鰥在下 ,曰虞舜。’……月正元日 ,舜格于文祖 ,詢于四岳 ,四門 ,明四目 ,達四聰。”
  眾所周知,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生于春秋末期,我們發現在《論語》中,孔子對于堯舜禹賢能、治國、為民之道贊美推崇,但是對于其禪讓過程卻只用寥寥數語來記載:
  “堯曰:‘咨爾舜 ,天的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儒家學派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孟子,對禪讓過程也記載了很多,主要在《孟子·萬章篇》:
  “昔者舜薦禹于天 ,十有七年 ,舜崩 ,三年之喪畢 ,禹避舜之子于陽城 ,天下之民眾之 ,若堯崩之后 ,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孟子對于堯舜禹禪讓的過程記錄得比孔子詳細多了,有時間,地點,人物的出現以及具體的經過??赡苊献铀⒉辉谝鈭蛩从淼亩U讓經過,更在意的是堯舜禹作為先王的圣賢典范,他們的治國為民之道,施“仁政”的重要措施。在提及禪讓制度時,儒家學派的孟子同戰國時期的大多數諸子百家一樣,很少關注它的經過,多是借助闡述堯舜禹禪讓的過程來彰顯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
  二、禪讓制與儒家的道德理想關系
  在原始社會的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的是推舉制,也就是說堯、舜、禹時代財產和生產資料都是公有制,首領同普通氏族成員一樣沒有特殊性。所以領袖的職位無須相爭,必然相讓。但是在原始部落時期,成員崇尚英雄主義,所以關于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有著不少儒家的理想成分在其中。
  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是仁??鬃诱f:“仁者,人也?!笨鬃拥茏佑凶诱f:“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由此可見,仁的根本是“孝悌”,人只有遵循孝悌之禮才能與動物區別開?!渡袝虻洹贰ⅰ睹献印とf章》等古史典籍中有記載,舜的日常行為符合孝悌倫理,所以被堯選定為繼承人。《堯典》記載說,舜為“瞽子,父頑,母囂,象傲,克諧,以孝蒸蒸。關不格奸?!泵献拥摹度f章篇》中有記載: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績。牛羊父母,倉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爾。’忸怩。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該書中孟子深層次的闡述了舜的孝道。象欲殺舜,但舜卻厚待象。孟子認為“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之而已矣?!庇恚涓铬呍鴰退粗嗡?,但治水九年了不成功。禹長大后繼承了父親之志,艱苦努力的治水,其中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做法是繼承了先輩的遺愿,完成了先輩未完成的事業,這就同儒家宣揚的孝悌之義是一致的。
  通過以上材料來看,舜和禹能得到民眾的認可,是因為孝悌或是因為孝行。而這恰好與儒家一直所宣揚的仁道思想核心相吻合。所以,堯舜禹的禪讓行為同儒家的道德理想關系之間有著相同的聯系。
  三、堯舜禹禪讓與儒家的政治理想關系
  儒家學派的政治理想核心就是通過自身的修養從而達到統一天下的愿望。故《大學》說: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由此看出平治天下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目標,實現該目的基本方法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自我完善修身是為最根本的前提。
  從相關的資料記載來看,舜在修身齊家上的行為表現同儒家的政治理想是相符合的。舜自小身處布滿荊棘的家庭中,卻能維持整個家庭的穩定。《史記·五帝本紀》記此事云:“齡是堯妻之以二女,觀其德于二女?!眻虬雅畠杭藿o舜,表面上為了考察其德行和治家能力,實際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觀國”?!妒酚洝の宓郾炯o》中有記載舜理家的方法,舜“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復雜家庭之中,還有堯派來的,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處理難度應該很大,但是最后卻能安然無恙,和睦友好相處。由此可見舜的確有治家的才能。等到禹時,他心懷天下,心系人民,縱覽全局。禹因為有著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故成為舜的繼承人。
  中國從遠古時期開始推崇家國一體,先能理家,再能治國;在家能行孝悌之道,在國才能守忠君之禮,才能成為禪讓的繼承人。根據上述一系列的古代史籍材料可知,儒家的政治理想可以通過舜的治家才能和禹的治國才能的呈現出來。
  四、結語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禮崩樂壞,禮制不興,諸侯混戰開始不服從周天子權威,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主張要結束這種不成體統的局面,故提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只有正名才能恢復秩序,促進周禮的復興。
  總而言之,在遠古時期,社會生產力落后,私有制的觀念還未出現,社會等級分化也沒有出現,這個時期的部落聯盟選舉是靠禪讓制,民主選舉。可是到了戰國時期,井田制的破壞,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實力不斷強大,這樣的情況下不再可能提出“復興周禮”,戰國時期的孟子站在地主階級立場,這一時期的主張禪讓,提出禪讓制,就是為了給地主階級提供一種理論上的借口和武器來奪取政權,因此,堯、舜、禹的禪讓制度是儒家學派的一種理想全面、深刻的權利移交模式。
  參考文獻
  [1]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 趙爽.先秦時期的禪讓理想[J].語文學刊,2013(05).
  [4]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 中華經典名著: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5.
  [8] 中華經典名著:大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5.
  [9]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0]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1]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張雪嬌(1989.02- ),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二級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史(中學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845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