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螳螂劍術精要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柳國順
郝家太極梅花螳螂劍實戰性強、行劍風格獨特,在螳螂門器械中頗具代表性。該劍是由實用的“劍字”練習入門。再相繼練習螳螂八仙劍、螳螂達摩劍兩套劍路。螳螂拳宗師郝恒祿為該劍的創編,以及“十二劍字”理論劍譜的創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同時也顯示出其精湛的螳螂拳技藝,尤其螳螂達摩劍實為他的武學代表作。郝信奉道家思想,外人稱他為“郝老道”,他卻將所創的后一套劍路取名“達摩”,劍路中并有諸如“老僧灑麈”、“老僧閱經”、“老僧登殿”、“雙手獻佛”、“平觀四眾”(四眾:佛教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浮云摩頂”(摩頂:為佛教受戒儀式)等與佛家有關的劍式名稱。其實這是有緣故的,據恩師張萬福先生記憶,郝家世代傳練少林拳,受佛家思想影響較深,至郝宏受業于梁學香后,才改練螳螂拳,郝恒祿有感于郝家命運的沉浮,所以借此來表達對郝家祖先的懷念之情。
十二劍字訣是郝家螳螂劍術的綱要,即:撩、點、封、合、隔、刺、摔、窩、纏、崩、磨、氣。前十一字是具體的攻防劍招,第十二字“氣”,是指在行劍動作過程中,把握氣的升、降、平、凝等合理的運行方式。十二劍字訣的練習對于愛好者學練該劍套路,并進而掌握該劍的技擊精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撩,是白下而上反手(即握柄手拇指朝下)行劍,以劍芒(尖鋒)傷敵的攻擊性劍招。其行“若白蛇出洞之像,速而不滯”;其力“望之若浮而實沉”。撩多用于擊遠取利,如劍從自身左側下向前上撩時,輔以進右登山式,同時側身順肩伸臂,達到放長擊遠的效果。左右皆可用撩。步法多用登山式、小登山式進步。行劍要訣:“氣須沉定而不升,力須寸而輕,肩宜塌而不可聳,雙足實踏于地,心神之力注達劍芒。”撩多用于跟進擊敵,然而在進中又須隨時生退,配以其他劍招進行攻防。
點,是自上而下抖腕催力行劍,以劍芒擊敵的攻擊性劍招。點的出劍極為便利靈活,步法多變,以小登山式進步為主,兼用登山式進步、撤虛步、墊步、插步、提步等。技擊用途廣泛。“遠近皆可使以點”。而且可從上路也可從下路,可從中門也可從側門以點擊敵。行劍要訣:“用于上,則須知神升膝崩與氣提之要;用于中側,則須記行效游龍之像;用于下,則須存迅速曲中之訣”。點擊時須輕速有力,旁指正取,虛實進退。進可點,退亦可點,外輕內重,寸力為助。
封。是提劍旋腕使劍身向右外劃弧以撥壓出敵械的防御性劍招。封用于御出上、中路的敵方來械,動作大而有力,步法穩實,神態威厲。封敵械的同時身體隨之疾入,步法以登山式進步為主。行劍要訣:“身步相隨,目盯來方之三關,劍上提而氣仍下凝。”封雖是防守招式,卻要遵循“既封而又取”的防中寓攻的法則,以及可進則進,弗利則守,如進若退,令敵莫測的應對策略。封在行劍時,可用雙手握緊劍柄以增強力度。
合,是隨腕里旋至劍身由右外側向左里下劃弧,以向右外貼住敵械的防御性劍招。隨彼旋轉,合而存取。合用于御出中、下路的敵方來械。動作柔中含剛,至于剛柔的多寡變化,取決于具體的技擊情況。步法多為小登山式進步。行劍要訣為:“心與神合,手與身合,步與手合,目與氣合,性與法合,法與意合,劍與道合。而后以己之動,合彼之進。”合在施用時,以氣、神、力為助,似輕非輕,若虛非虛,并隨即跟進而取敵。
隔,是以劍刃向外側磕碰出敵械的防御性劍招。大多以運劍之手的陰陽突變,促使劍身瞬間滾動,以增強御敵效果。要御取相連、逼進一氣。上中下三路皆可施用。“上隔則順,下隔則挑,中則半磨而直入。”步法可小登山式進步、可托式退步、可提步、可插步等。行劍要訣:“宜刃隔而進,陰陽混助。若粘似附。”用隔時,身體的動作和步法的移動相一致。來械即隔,應而即取,又須取而防變。
刺,是用劍尖直線扎敵的攻擊性劍招。刺之法,可劍刃上下向豎刺,而握柄之手或正(拇指朝上)或反(拇指朝下);也可劍刃左右向平刺,握柄之手或陰或陽或陰陽雙手。用時,有空即人,見隙則進,中門、側門皆可尋機勇速進取。步法多為小登山式、登山式進步,兼用提步、撤步等。行劍要訣:“動而不張,取而不可忘變?!贝潭嗯c隔、磨、纏等劍招配合施用,隨機而動,變化無窮。平刺,一般右陰左陽(右拳背朝上,左拳背朝下)雙手握柄;陽手(拳背朝下)握柄刺時,常用左掌推劍首部以助力。
摔,是隨手臂外翻劍身順時針外旋,用劍脊自上而下擊敵的攻擊性劍招。此招未用尖刃部,是說在具體的技擊情境下,有時用劍脊擊敵更為便利,或者為不想重創敵手而用。動作時,身斜步牢,肩塌腕直。步法以登山式進步、托式退步、撤虛步為主。行劍要訣:“手、步、身、神,皆宜取大而不散、寬而不疏之要?!彼な怯蓛榷庑袆?,形如青龍翻身,肢體的動作伸展放開。摔出后,根據具體情勢或下漏或上提回防,須氣平不散、劍之寸動、心神敏智。
窩,是右側身含胸縮腹用劍刃向里下向側后貼引出敵械的防御性劍招。動作用法與“合”近似卻不同。合是活右步將敵械貼逼出右膝外即順勢進擊:窩須是在進步或撤步的同時劍近胸腹御出敵械而出擊,比合的動作柔化得多。然而也是外形飄灑輕敏,內中卻是穩固凝重。柔中含剛。窩用于防御中、下路的敵方來械。步法以進虛步、猴式撤步為主。行劍要訣:“合肩回劍壓撥,氣下抑而圓和?!笔┯脮r,自外而內行將敵械御出,隨即順敵械勇而進擊。窩而疾取。
纏,是以劍前刃向左或向右劃圓以撥出敵械的防御性劍招。其主要的技擊目的是“彼若入之。則勿令其逃脫”。故以能順械而不離為貴。迎械即纏,隨械而入,身步閃進靈速。纏用于防御上、中路的敵方來械。步法以小登山式進步、撤步為主。行劍要訣:“以肩為行劍之基礎點,然后使力達于劍芒。氣充聚而不升?!崩p時,劍不離敵械尋機進擊,如順利則常以刺隨其后以取敵。不利則常以退而崩來取敵。常用陰陽雙手握柄行纏。
崩,主要是以劍刃向右后方或左后方側掛出敵械的防御性劍招,其次也是以劍芒傷敵臂腕的攻擊性劍招,具有攻防兩重性。動作注重勇力,又速而不滯。其性剛而附柔。用于應對上、中路的敵方來械。步法以撤虛步、提步、進蓋步為主。行劍要訣:“以力為根,以神為主。剛柔合作,鎮定行之?!北篮螅瑧杆夙槃葸M取,可相機進點、割、刺等擊招取敵,須劍不離敵械,崩取一氣。常用雙手握柄用崩。
磨。是以劍尖朝下劍脊貼敵械順勢撤步回拉、上步推進的防御性劍招?;乩莿ψ呋⌒螌承祦韯荼埔鰝群?,推進是在控制住敵械的同時乘機直進取敵。動作外柔內剛。主要用于對付下路的敵方來械。步法以撤虛步、小登山式進步為主。行劍要訣:“塌肩壓劍,凝氣貼逼,推撤活步,劍隨步動。”磨在用推時,可乘勢進挑以取,并隨勢變化用招:在用撤時,須有退而有進、似舍欲取之意。一般用雙手握柄行磨。
氣,主要是指在具體的不同的行劍動作中,掌控氣在體內的提升、沉降-、平行、凝聚等合理的運行。氣的升降運行與劍招動作密不可分,否則行劍時易產生力浮神慌、動作不合要求的諸多弊端。行劍要訣:“動之輕捷,則氣宜提;動之沉力,則氣宜降。”
劍招單行有其技擊價值,而劍招與劍招之間又往往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助益的攻防關系,所以兩招或數招之間的配合是十分必要的。郝家螳螂劍術講求劍字的有機組合,根據劍字各自的動作意義和性質,總結出撩點同行、封合一致、隔刺并用、纏崩合論等劍字組合的實質內容。以此揭示出劍招在技擊上相互配合的規律。
十二劍字訣為綱??傤I郝家螳螂劍術的劍招技法。實際上具體劍招并非局限于前十一劍字。譬如“劈”,與“點”近似,行劍路線也是自上而下擊敵,但劈的著力點可在劍芒、可在前端劍刃,力經前臂發出,滿把握柄甚至雙手緊握柄,出劍勢沉力大;而點的著力點在劍芒,力隨劍芒下行由提腕抖出,一般單手活握柄,出劍輕靈疾速。再如“挑”,與“崩”的行劍路線、提腕發力基本相同,但挑是用劍芒劍刃傷敵,崩主要是以劍身施勇力御出敵械,而且可用雙手握柄行劍。再如“割”與“隔”行劍路線相近而技擊意義不同,割是以劍刃傷敵,劍常隨攻勢前移:隔是以劍刃撥磕敵械,劍則隨敵械來勢向側后運行。另外,還有出人意料的“點睛”之招,即用劍首擊敵上部,這種短兵相接身體貼近時的擊敵妙法,體現了該劍術極強的技擊性。
總之,郝家螳螂劍術獨樹一幟,它將螳螂拳的技法精髓融入劍術之中,強化了其實實在在的技擊實用性,其精要就是十二劍字和劍字組合。這實際上是螳螂拳不斷演進發展的絕佳表現。它有眾家劍術的劍如飛鳳輕靈飄逸的一面,更有諸如用雙手握劍施招、用螳螂拳的主要步法配合行劍等方面表現出的凝重渾厚的一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30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