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公共衛生的困境及解決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農民缺乏醫療保健意識和收入低、農村流動人口大等因素,為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開展帶來巨大困難。本文針對農村公共衛生面臨的諸多困境,從國家和政府、公共衛生組織和個人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 農村公共衛生;困境;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43-01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字龐大,而我國的農村公共衛生水平卻較低。受到農村居民存在流動人口大、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多等問題影響,加上農村居民養成的不良衛生習慣和對健康知識了解不足等因素,在農村開展公共衛生工作難度極大,但是公共衛生工作的作用巨大,不但能預防傳染病,提高農村嬰幼兒育苗接種率,而且能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疾病治療。因此,突破農村公共衛生面臨的困境,已經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1 農村公共衛生面臨的困境
  1.1 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醫療費用支出低 我國地域遼闊,受地形地貌影響,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不僅體現在中西部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上,還體現在城鄉經濟差距大這一方面。與城市醫療衛生相比,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①農村醫療衛生水平低,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缺乏:鄉鎮衛生院面臨的困境很多,其中以基本醫療衛生設施缺乏為主,如衛生院內病床不齊,醫療器械只有聽診器、溫度計、血壓量器等;基層藥物不齊,醫改實施的基本藥物制度限制了鄉鎮衛生院的藥物采進,基本藥物不全,導致鄉鎮病患直接流入城市;由于鄉鎮衛生院待遇不高,鄉鎮衛生技術員大部分流失,導致鄉鎮衛生技術員極度缺乏,鄉鎮衛生技術員工作量大,工作任務重,不利于鄉鎮公共衛生工作的發展。②農村醫療費用支出較低:受到消費習慣、收入低、衛生健康知識不足等因素影響,農村居民用于醫療費用的支出遠遠低于城市居民,生病時不及時治療,無病時無預防疾病意識,加上公共衛生健康教育較少,疾病成為造成農村居民生活困難的主因[1]。
  1.2 人口流動增加公共衛生工作難度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落后,也無支柱產業,大部分年輕的鄉鎮居民選擇進城務工,人口流動性大,給城鄉公共衛生工作造成極大不便,如進城務工者屬于城市邊緣人,無城鎮戶口,不能享受所在城市的醫療衛生優惠政策,便出現“有病不醫,無病不防”的現象,加上居住環境差、自身衛生習慣差等因素影響,極易患上傳染性疾病?;疾『蟮膭展ふ叻掂l醫治,不了解傳染病預防知識,傳染給家人或村民,嚴重時造成傳染整個村莊的惡劣現象,增加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難度[2]。
  1.3 農村生態環境衛生問題突出 農村生態環境衛生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農村公共衛生發展的主因。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大部分的鄉村街道老舊,未設置排污管道,大暴雨時期排污能力不足,導致污水直接流入街道或房屋;鄉村未設置垃圾處理廠,居民垃圾習慣性四處亂扔或者直接挖坑埋藏,污染水土資源;村民未形成良好的衛生意識,小孩隨地大小便,村民隨地吐痰,使農村生態環境衛生日益嚴重,治理困難。
  2 農村公共衛生困境的解決措施
  2.1 國家及政府需采取的措施 農村公共衛生困境的突破途徑,需從國家和政府方面做起,具體措施有:①加大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國家和政府需要完善已有的農村衛生服務補助政策,尤其是健全鄉鎮衛生院的基本設施工作,需盡快提上日程;②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監督制度:縣級政府需成立一支農村公共衛生監督隊伍,對農村醫療衛生單位中存在的貪污、浪費、不合理行為進行監督、改善,尤其是針對農村醫療衛生院中挪用財政撥款作他用的現象進行嚴懲,對農村衛生工作人員中售賣假藥和虛假宣傳等不良行為,需追究其法律責任;③各級公共衛生管理部門需積極引進專業技術強、綜合素質高的衛生技術人才,為農村公共衛生事業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需提高農村公共衛生醫療技術員的待遇,減少人才流失,從而為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人力資源提供條件[3]。
  2.2 公共醫療衛生組織采取的措施 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需依賴公共醫療衛生組織,尤其是縣級和鄉鎮級的公共衛生組織的支持,具體采取的措施:①加強對村民健康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鄉鎮衛生院需定期組織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向農民居民宣傳傳染病知識,并對國家生育政策進行解讀,幫助其了解基本的衛生知識,學會健康生活;②鄉鎮衛生院以電話或短信、微信等方式通知村民注射應季疫苗,尤其是嬰幼兒疫苗接種工作,需及時開展并落到實處;③健康檔案的登記和管理:為每一位農村居民做好健康檔案登記工作,包括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兩種,并定期更新健康檔案內容,針對外出務工人員,需及時與其工作地的公共衛生單位聯系,跟蹤了解其衛生健康狀況[4]。
  2.3 個人衛生采取的措施 農村居民需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具體內容有:①做好個人衛生和家庭衛生:加強對水果蔬菜的清洗,多吃熟食而少吃生食,避免寄生蟲進入人體;每天打掃室內環境,及時更換垃圾袋,居室需隨時通風;勤洗澡勤刷牙,不隨地吐痰,不讓嬰幼兒隨地大小便,養成較好的家庭衛生習慣;②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大部分疾病與飲食習慣差有關,農村居民需養成較好的飲食習慣,多食用蔬菜水果,飲食以清淡為主,且飲食搭配需合理,少食辛辣食物;③有病需及時醫治,無病需定期預防:農村居民發現疾病時,需養成及時醫治的習慣,并每年組織家人進行健康體檢,確保無疾病隱患[5]。
  3 結束語
  農村公共衛生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薄弱環境,這與我國城鄉醫療水平差異大有關,也與農村居民對公共衛生知識了解不足有關。針對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差、衛生工作難度大和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等現狀,政府及相關衛生部門需采取積極措施予以解決,同時農村居民自身也要反思,為創建文明、和諧、健康的社會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單侯乾.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中公共衛生課教學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3):70-71.
  [2] 張曉榮.北京市村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現狀及保障分析——以H區與M縣實地調研數據為例[J].衛生軟科學,2018,32(11):64-66.
  [3] 張偉,周成超.農村學校公共衛生狀況與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1):137-138.
  [4] 王曉霞,李翔,梁慧敏,等.山西省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現狀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8,31(10):11-14.
  [5] 方素梅.西藏農村婦女的生殖健康與公共衛生服務[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3):29-34+118+1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8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