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在甲床損傷修復中的應用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指甲具有美觀、保護指端及抓握精細物品等功能,但甲床質地較脆容易受損。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意識的增強,諸多的甲床損傷患者要求修復,以保證手外形美觀,因此甲床損傷的修復越來越受到關注。傳統的甲床損傷修復方法為縫合線縫合,凡士林紗布覆蓋,無菌敷料包扎,術后甲床愈合常不平整,新生長的甲板常有縱嵴、粗糙,甚至甲板畸形,若甲床缺損面積較大時,需行殘端修整術,嚴重影響手的外觀和功能。目前,臨床上有多種新型甲床損傷修復材料,如縫合線替代物醫用膠,甲床替代物皮耐克、創必復以及甲板替代物輸液管、家鵝羽軸根等,能夠良好地修復甲床恢復手部外觀和功能。本文就甲床損傷修復的新型材料做一綜述。
[關鍵詞]甲床損傷;皮瓣;甲床移植;新型材料
[中圖分類號]R758.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6-0171-03
Abstract: The nail has the functions of beautiful appearance, protection of fingertips,and grasping of fine objects. The texture of the nail bed is brittle and easily damaged.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many patients with nail bed injuries need to repair the nail bed to ensure the beautiful appearance of the hand. Therefore, the repair of nail bed damag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repairing nail bed injury are suture suture,Vaseline gauze covering and sterile dressing. The healing of the nail bed after operation is often uneven. The newly grown deck often has longitudinal ridge, rough, and even deck of deformity. If the area of the nail bed defect is large, stump repair is needed,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hand.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new types of nail bed repair materials in clinic, such as suture substitute medical glue, nail bed substitute skin Nike, Chuangbifu, deck substitute infusion tube, goose feather axle root and so on, which can restore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han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new materials for nail bed repair.
Key words: nail bed injury; skin flap; nail bed transplantation; new materials
手在社交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是人的“第二張臉”,指甲是手指末梢的重要結構,具有保護指尖軟組織和支持指端軟組織、強化指腹感覺等作用,并輔助完成捏、搔、彈、戳等特殊功能,在某些精細操作中必不可少,指甲的殘缺不僅影響功能而且影響心態[1]。甲床質地較脆,在工作中極易受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指甲的完整及美觀逐漸引起患者的重視,甲損傷修復研究勢在必行。傳統的甲床損傷修復方法是甲床縫合后直接以凡士林紗布覆蓋、無菌敷料包扎,后期甲床愈合常不平整,新生的甲體粗糙、有縱嵴,甚至畸形等缺點,嚴重影響手指的美觀與功能。目前,臨床上有多種新型甲床損傷修復材料,如:縫合線替代物醫用膠,甲床替代物皮耐克、創必復,甲板替代物輸液管、家鵝羽軸根等能夠良好地修復甲床。怎樣選擇合適的修復方法,獲取最大的效果,是臨床醫生共同思考的問題。
1 甲床的結構及血供
甲床是介于甲板與指骨之間的一種演化了的真皮組織,由較厚的育基質和較薄的不育基質組成。育基質是甲板生長的基礎,位于甲根和甲半月下方;不育基質是甲生長的軌道,位于甲體下方[2]。關于指甲來源有兩種學說,Zook的三元學說,認為甲基質、甲床與近端甲皺襞均參與指甲生長;鈴木順夫的一元學說,認為指甲僅來源于甲基質,甲床及甲皺襞不參與指甲的生長,僅提供甲的生長軌道。吳軍等[3]通過臨床研究證實鈴木順夫的一元學說正確,認為只要有完整的甲根存在,都有可能促使指甲生長。甲床的血供來自其四周且非常豐富[4],甲弧影區甲床血管由并置的縱行排列的微動脈組成,其深層為靜脈網,甲弧影遠區微動網營養層有密集而規則排列的發夾樣毛細血管袢[5],為新型材料修復甲床提供了血供保障。
2 甲床損傷的分型
由于損傷程度及參考中心不同,臨床上有多種分型方法,為臨床修復提供依據。1995年,顧玉東[6]參照有無合并周圍組織損傷將甲床缺損分三型:Ⅰ型:單純甲床損傷;Ⅱ型:甲床合并甲周軟組織損傷;Ⅲ型:甲床合并甲周、指骨與指腹軟組織損傷,并給出了相對應的治療原則,但未詳細介紹甲床損傷。楊曉東[7]按照甲床損傷程度將其分為三型:Ⅰ型:甲床無缺損;Ⅱ型:部分性甲床缺損;Ⅲ型:完全性甲床缺損,包括周圍軟組織部分缺損,合并末節指骨骨折等。其中Ⅰ、Ⅱ又分為多個亞型,ⅠA為甲下血腫,ⅠB為單純裂傷(包括甲根部裂傷),ⅠC為多發裂傷或甲床指骨分離;ⅡA為橫行缺損,以甲床近1/3為界線,界線以遠的缺損為ⅡAl,界線以近甲根與甲弧部缺損而遠端完整為ⅡA2;ⅡB為縱行缺損,將指甲縱行分成三等分,ⅡBl縱行缺損<1/3,ⅡB2縱行缺損>1/3;ⅡC不規則缺損,包括斜形、中心性、多創面等不規則缺損,較為詳細地對甲床損傷分類。兩類分型都有各自的特點,相互補充,為臨床修復提供理論支撐。 3 甲床損傷修復的新型材料
甲床損傷若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創面愈合,而且造成甲畸形,如:裂紋甲、鉤甲及嵌甲等,甲床的修復對恢復手指的功能及外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出現諸多新型材料替代傳統的甲床修復材料(縫合線、油紗)。
3.1 甲床縫合線替代物-醫用膠:甲床的縫合即使是微創的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損傷,包括縫線的排異反應;縫合可加重滲出、增加感染幾率、誘發瘢痕增生及破壞基質細胞,從而影響甲體的外形;愈合后縫線被組織包裹而又使拆線困難,時常造成二次損傷,可導致創面Ⅱ期瘢痕形成。李宏[8]等在文中介紹,甲床質脆,縫合時易撕裂,易再次造成甲床損傷,對60例甲床缺損實施指甲原位縫合修復,術后有8例拆線后指甲相繼脫落,其中2例外力使指甲與甲床分離,3例有甲下積液,3例甲床瘢痕形成。醫用膠是1959年由美國Eastman Kcxiak公司出品,自誕生以來,已被廣泛地用于外科領域,其主要作用是替代縫合線[9]。常興華[10]等對96例患者(115指/趾)按甲床損傷程度進行分級,并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應用醫用膠粘合法修復損傷甲床,對照組用傳統的縫合法修復,記錄手術時間及術后甲床創面愈合時間,觀察并分級評價甲床修復的效果。結果使用醫用膠甲床修復療效佳,術后局部滲血較少,甲床水腫發生率低,切口愈合快。Strauss等[11]在2-氰基丙烯酸辛酯粘合劑與直接縫線縫合修復甲床的對比研究中,認為兩組治療結果沒有差別,但粘合劑組比直接縫合組手術時間更少,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時長。黃力斌等[12]運用醫用膠修復甲床破裂發現較傳統縫合療效更好,愈合時間更短,尤其是減少了患者換藥時的痛苦。張春龍等[13]認為小兒甲床破裂修復中,醫用膠更具有優勢。醫用膠可以形成薄膜封閉創面,減少滲出,預防創面細菌感染,值得臨床推廣。
3.2 甲床替代物:最好的甲床缺損修復仍是甲床回植,若離斷甲床挫傷嚴重則應用其他修復方法,目前臨床上有不同方法治療甲床缺損,較常用的有游離甲床移植、皮瓣修復、末節指骨短縮縫合等,以上方法可導致手指畸形、供區損害等,給傷者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對于楊曉東所述的Ⅱ型甲床缺損,臨床醫師應用新型材料修復取得了相當滿意的效果。以下為甲床替代物的新型材料。
3.2.1 創必復聯合海膚康:創必復由膠原蛋白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組成,能促進毛細血管新生及細胞再生,促進創面的主動修復,縮短愈合時間。實驗證明[14]創必復海綿蛋白既有止血、促進愈合,又有防治創面感染的作用。海膚康指套為甲殼胺人工皮,從海洋生物甲殼中提取,其主要成分透明質酸和甲殼胺均屬氨基葡萄糖聚糖,有較好的組織相容性,而且海膚康具有半透膜性能,既可防止細菌入侵,又有一定透氣和透濕功能,具有閉合性敷料作用。章偉祥等[15]2012年5月-2015年3月對30例Ⅱ型甲床缺損伴骨外露患者應用生物材料(創必復聯合海膚康)外貼進行修復治療。結果30例指端缺損者傷口全部愈合,2例術后1周傷口少許分泌物滲出,經再次清創及換藥后應用創必復聯合海膚康外貼后治愈。該方法可直接覆蓋甲床缺損伴骨外露創面,保留手指長度,最大程度恢復指甲形態及功能,效果良好。
3.2.2 皮耐克:人工真皮(皮耐克)是Yannas[16]在 1980年開發的一種膜狀人工皮,形狀為兩層式長方形,上層為硅膠膜,可防止細菌入侵及防止水分過度蒸發,下層為膠原蛋白海綿,膠原蛋白海綿免疫排斥反應小,具有多孔三維結構,能為創面愈合提供再生網狀支架,誘導真皮重建。曾林如等[17]對39例45指及8例8趾的甲床缺損甲根殘留病例采用人工真皮修復,術后指甲生長光滑、平坦,外形美觀,指端無疼痛及感覺過敏等癥狀。陶忠生[18]等應用人工真皮治療全指甲撕脫大面積甲床缺損骨外露患者12例,均取得滿意效果,無需二次住院,相對其他手術方法簡單,技術要求低,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不多,易于接受。人工真皮對甲育基質保留的大面積甲床缺損修復有獨特的優勢,操作簡單,適合基層醫院應用。
3.3 甲板替代物:傳統的甲床損傷縫合后直接用油紗布覆蓋無菌敷料包扎,未使用甲板替代物,甲床愈合常不平整,新生長的甲板常有縱嵴、粗糙、甲板和甲床分離,甚至甲板畸形,嚴重影響手的外觀和功能。替換甲板作為良好的生長模板,以誘導甲根生發細胞的生長,使指甲沿甲模板生長,維持甲體表面的平整及甲溝形狀,這是新甲良好生長的基礎。
3.3.1 輸液管:輸液管是臨床上常見的材料,應用輸液管覆蓋壓迫甲床,使甲床在輸液管的保護下平整生長,避免了傳統方法換藥時因油紗直接包扎甲床創面粘連導致的疼痛,甚至撕脫。姚京輝等[19]應用輸液管作為替代甲板修復甲床缺損11例,與原甲板覆蓋游離斷層甲床修復甲床缺損相比,治療結果基本相同,甲床生長平整無明顯畸形,獲得了預期療效,術后傷指形態、功能良好。牛洪華等[20]在原甲板丟失的情況下應用輸液管作為甲板替代物覆蓋修復的甲床,術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甲床平整光滑,無1例鉤甲、甲刺及畸形。應用輸液管壁作為替代甲板覆蓋修復后的甲床18例,平均術后隨訪5個月,術后甲體均平整,指端美觀,患者滿意。該替代物價格便宜、技術簡單,療效滿意,值得推廣。
3.3.2 家鵝羽軸根:家鵝羽軸根部位,質地硬韌、有彈性,易加熱成型,簡單處理后表面光滑、半透明,與指(趾)甲性狀相似。孫迎放等[21]將家鵝正羽羽軸的根部處理制成替代甲板,用醫用膠將其黏合于甲床來治療甲床損傷,療效滿意,術后新甲板生長平整,無鉤甲、縱嵴。目前,甲板替代物還有原甲板、硅膠板、注射器管壁、塑料樹脂板,具有保護甲床、預防感染及新生甲體塑形等作用。筆者認為甲板替代物應滿足以下特征:應用安全、效果良好及價格低廉。
4 小結
指甲有著美觀和諸多特定功能,甲床質脆容易受損,如何及時正確地以較小的代價恢復良好的手部功能及外觀是至關重要的。盡管目前新型材料較多,但是對甲育基質損壞及特殊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創面的修復仍不完善,將是以后臨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任遠飛,梁海東,王春生,等.102例甲床損傷的急診修復[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9,32(1):78-79.
[2]李春洪,榮紹遠,胡民,等.斷層甲床游離移植一期修復手指甲床缺損的臨床研究[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7,21(2):82-84.
[3]吳軍,趙艷明,李寶山,等.手指甲長度測量與指甲再生解剖組織學基礎[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3,17(3):157-158.
[4]郭家松,尹保國,何尚寬,等.甲床動脈的解剖學研究[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01, 6(2):81-83.
[5]真炳攸,張云鵬,張留保.成人手指甲床和甲皺微血管構筑[J].解剖學雜志,1990,27(3):195-197,260.
[6]顧玉東.手的修復與再造[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5:40-42.
[7]楊曉東,楊錦,劉楊武,等.手指甲床損傷的分型與治療[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0, 24(3):182-184.
[8]李宏,李東旭.指甲原位縫合治療甲床損傷60例體會[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8, 36(4):53.
[9]田霞,盧永順.福愛樂醫用膠(FAL)及其應用[J].國際外科學雜志,2006,33(1):74-78.
[10]常興華,李仕國,王志軍.醫用膠粘合法修復甲床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9,20(6):330-332.
[11]Strauss EJ,Weil WM,Jordan C,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2-octylcyanoacrylate versus suture repair for nail bed injuries[J].J Hand Surg,2008,33(2):250-253.
[12]黃力斌.醫用膠黏合治療甲床破裂療效觀察[C].杭州:浙江省醫學會手外科暨顯微外科學學術年會,2014.
[13]張春龍,李衛共,張宗杰.小兒甲床損傷醫用膠粘合修復法[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26(18):2447-2448.
[14]黃顯凱,朱渝軍,王韜.創必復生物蛋白海綿對創面止血及愈合的影響[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5):390.
[15]章偉祥,黃益楚,姬強明,等.生物材料外貼治療Ⅱ型甲床缺損伴骨外露療效觀察[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7,31(3):286-287,290.
[16]Yannas IV, Burke JF. Design of an artificial skin. I. Basic design principles[J]. J Biomed Mater Res,1980,14(1):65-81.
[17]曾林如,侯橋,吳國明,等.應用人工真皮修復指(趾)端甲床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3,29(3):225-226.
[18]陶忠生,王秋生,賈銳,等.人工真皮治療手指甲床大面積缺損骨外露[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7,33(2):156.
[19]姚京輝,童作明,王穗源,等.甲板替代物覆蓋游離斷層甲床修復甲床缺損的臨床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5):400.
[20]牛洪華,袁宏偉,王水勛,等.塑料板回植顯微修復術治療外傷性甲床損傷[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5):315-316.
[21]孫迎放,張少林,溫敬波,等.家鵝羽軸根替代甲板治療甲床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2):133-135.
[收稿日期]2018-12-29
本文引用格式:米守湖,何俊娥,胡宗苗,等.新型材料在甲床損傷修復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6):171-1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39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