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降糖聯合混合換藥治療糖尿病足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強化降糖聯合混合換藥治療糖尿病組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62例糖尿病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3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胰島素控制血糖聯合換藥治療,研究組采用強化降糖治療聯合混合換藥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及臨床療效。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 hPG及HbA1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PG、2 hPG及HbA1c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2hPG及HbA1c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化降糖治聯合混合換藥能夠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促進糖尿病足創面愈合。
[關鍵詞] 糖尿病足;強化降糖;混合換藥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82-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多由于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外周血管及神經功能損害,導致足部皮膚及皮下組織對外界損傷抵抗能力及修復能力下降,發生局部的組織損害,多表現為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臨床治療多難以獲得滿意的效果[1],近年來該院采用強化降糖及混合換藥治療糖尿病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2例,患者入選標準①患者糖尿病病史明確,均經三級醫院確診且規范治療。②糖尿病足部皮膚潰瘍診斷明確,無局部外傷史?;颊吲懦龢藴盛傧轮o脈曲張等靜脈疾病。②多發性動脈炎等原發性外周動脈疾病。③腦血管疾病后肢體運動或感覺障礙。④局部濕疹、皮炎等原發性皮膚病?;颊呷脒x后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其中研究者組31例,其中男18例, 女13例,患者年齡63~77歲,平均年齡(68.6±3.9)歲,患者糖尿病病程7~24年,平均病程(15.8±3.7)年,糖尿病足病程1~17個月,平均(4.2±1.2)月,患者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級[2],1級26例,2級5例,潰瘍面積4.4~21.6 cm2,平均(8.4±2.3)cm2,對照組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 女14例,患者年齡64~78歲,平均年齡(68.4±4.1)歲,患者糖尿病病程5~23年,平均病程(15.1±1.9)年,糖尿病足病程1~21個月,平均(4.3±1.3)個月,患者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級1級26例,2級6例,潰瘍面積4.7~20.9 cm2,平均(8.6±2.4)cm2,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病程及足部潰瘍病程、足部潰瘍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糖控制
患者入選后均進行血糖控制,對患者進行疾病教育,嚴格控制因素,均采用胰島素(諾和靈R及諾和靈N)控制血糖,對照組采用標準方法降糖治療,依據血糖下降情況調整胰島素至血糖達標,研究組患者采用胰島素泵強化降糖[3],依據血糖皮下持續輸入胰島素(諾和靈R),控制空腹血糖及睡前血糖4.4~6.1 mmol/L,2 hPG在8.0 mmol/L以下,然后采用諾和靈R及諾和靈N聯合格列齊特口服控制血糖。
1.3 換藥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換藥方法,清理創面后碘伏消毒,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采用油紗布覆蓋創面,無菌紗布包扎,開始每日換藥1次,滲出減少后依據敷料滲出情況適當延長換藥間隔。研究組采用混合換藥法[4.5],早期清創、消毒沖洗后采用水凝膠 + 泡沫敷料包扎,依據患者的創面滲出情況調整換藥頻率。2周后壞死組織減少,滲液增多,采用水凝膠 + 銀敷料 + 泡沫敷料包扎,依據滲出情況調整換藥頻率,創面纖維素樣滲出減少,創面轉為紅色創面期后采用水凝膠 + 德濕泰外包扎換藥,保持創面濕潤清潔,依據滲出情況換藥,一般每周一次,直至創面愈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及血糖達標時間,血糖達標標準:FPG 4.4~6.1 mmol/L,2 hPG<8.0 mmol/L,HbA1c<7%,
兩組創面愈合情況,創面愈合情況評估依據相關文獻制定[4-5],治愈:創面愈合,顯效:創面面積減少50%以上且創面變淺,有效:創面明顯減少不足50%或創面深度無減少,無效:創面無減小,創面加深。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0%。
1.5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控制情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 hPG及HbA1c無顯著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FPG、2 hPG及HbA1c均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FPG、2 hPG及HbA1c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情況
對照組血糖達標時間為(154.2±17.6)h,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為(96.7±11.3)h,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
治療3個月后評估治療效果,研究組創面愈合有效率為93.5%,對照組為64.5%,研究組創面愈合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之一,與高血糖對外周血管、神經的損傷及皮膚組織的直接損害有關,長期的高血糖狀態能夠引起血管內膜的損傷,導致外周動脈狹窄,微血管閉塞,組織修復能力下降以及末梢神經損害,導致皮膚組織失營養。在輕微損害時既可發生破潰,導致潰瘍形成,且組織修復能力下降,潰瘍往往經久不愈,因此嚴格的控制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組的前提和基礎[6],強化降糖能夠快速的使血糖控制到達標水平,研究組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控制血糖后應用胰島素及口服藥物維持血糖穩定,不僅血糖達標時間短,而且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較對照組下降的更為明顯,HbA1c水平下降的更低,說明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時,血糖的波動也較小,更有利于維持血糖的穩定。
研究組患者采用混合換藥方法處理潰瘍創面,早期以清創、去除壞死及感染組織為主,在肉芽組織形成、滲出增多時,適當增加換藥頻率[7],才采用水凝膠及泡沫敷料換藥保證滲液的吸收效果,加用銀敷料促進創面的生長,在轉為紅色創面期后,采用德濕泰外包,能夠有效的保持創面的濕潤,促進組織的修復[8],在對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情況比較發現,研究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強化降糖治聯合混合換藥能夠改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促進糖尿病足創面愈合,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滕馨慧,董學剛,于方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6(33):168-169.
[2] JR WF. The dysvascular foot: a system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Foot Ankle, 1981,2(2): 64-122.
[3] 楊華. 吳海清,張艷. 強化降糖配合羅格列酮對老年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載脂蛋白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6):778-781.
[4] 劉凌云,郭進玲,葛淵. 不同敷料和換藥方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5):4985-4986.
[5] 徐波,楊彩哲,李小紅,等.糖尿病足嚴重程度評估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27):120-123.
[6] 楊少玲,朱旅云,胡麗葉.負壓傷口療法對糖尿病足不同程度缺血創面肉芽組織Ⅰ型膠原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8,13(1).
[7] 申見.糖尿病足防治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9):168.
[8] 黃鳳泂,張建華,樓映,等.復方黃柏洗液灌洗配合VSD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效果觀察[J].江西中醫藥,2018,49(4):51-52.
?。ㄊ崭迦掌冢?019-01-27)
[作者簡介] 黃偉林(1981-),男,廣東揭陽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全科醫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