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血管腔內介入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對糖尿病足患者選擇血管腔內介入(PTA)+負壓封閉引流術(VSD)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5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治療方式;對照組(13例):選擇PTA方法展開;觀察組(13例):選擇PTA+VSD方法展開;對比臨床效果。結果 同對照組糖尿病足患者手術顯效率(23.08%)、手術總有效率(53.85%)以及疾病復發率(53.85%)對比,觀察組前兩項(69.23%)、(92.31%)提升程度明顯,后一項(7.69%)降低程度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糖尿病足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PTA+VSD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手術療效的提升以及術后復發現象的減少,可奠定基礎。
  [關鍵詞] 血管腔內介入;負壓封閉引流術;糖尿病足;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b)-0186-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PTA) +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VS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The group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the PTA method was select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 13 cases): select PTA + VSD method to expand;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surgery (23.08%), total surgical efficiency (53.85%) 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53.85%)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two groups (69.23%) and (92.31%), the latter (7.69%) reduction was significa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PTA+VSD metho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efficacy and the reduction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Key words]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Diabetic foot; Clinical effect
  近年來,糖尿病足患者例數增加程度較為明顯,對其致病因素加以分析,主要因為高血糖病癥持續時間較長的影響,使得患者呈現出神經病變以及血管末梢病變的情況,最終使得患者下肢深部組織呈現出潰瘍破壞現象而患病。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足屬于發生率尤為顯著的并發癥之一,并且因為其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致殘率呈現出顯著增加[1-3]。該次研究主要針對糖尿病足患者明確最佳的手術療法,以此說明PTA+VSD方法應用可行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治療方式;對照組(13例):男8例,女5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9歲~82歲,平均年齡為(65.29±2.36)歲;觀察組(13例):男9例,女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51歲~83歲,平均年齡為(65.35±2.39)歲;觀察對比兩組糖尿病足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糖尿病足患者,在手術治療前,首先于局部清創、控制血糖、血管擴張以及殺菌抗炎幾方面展開治療;完成后,準備治療期間,對照組具體為:完成術前全面生化檢查后,通過CT血管造影術,就患者的病變血管表現展開檢查評估操作,完成后選擇抗血小板方法展開對應治療,并且通過對糖尿病足患者當前癥狀表現,對應完成手術穿刺方法以及手術入路方法的明確。如果患者呈現出狹窄動脈現象,則對應完成支架置入治療干預,于患者缺血范圍縮小以及干細胞濃度增加方面獲得顯著效果,以使得干細胞局部分布濃度顯著增加。如果患者呈現出髂-股動脈閉塞性病變的現象,合理選擇經皮動脈腔內支架置入術進行治療。對于患者腘窩動脈下方病變,合理選擇經皮腔內球囊成形術展開治療,對于血管通路通暢構建做出保證。   觀察組具體為:PTA方法同對照組糖尿病足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配合給予VAS治療。手術前,將患者創面壞死組織合理清除,就創周皮膚加以觀察,認真完成對應清洗工作,對創面情況進行了解后,對應進行VSD敷料的制定,主要選擇在創面位置,準備VSD敷料展開填充覆蓋操作,并且在VSD敷料外側,選擇生物半透薄膜繼續完成覆蓋,并且對于創面良好封閉做出保證,在對患者實施持續負壓吸引期間,控制負壓裝置為-125~450 mmHg。在>7 d,將創面VSD敷料拆除,如果獲得理想治療效果,則合理閉合創面;如果未獲得理想治療效果,則繼續展開VSD治療以及引流操作,直至獲得理想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糖尿病足患者的手術效果以及術后復發率。
  1.4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患者潰瘍面以及患肢血液循環基本表現正常;有效:者潰瘍面以及患肢血液循環獲得好轉;無效:者潰瘍面以及患肢血液循環無好轉[4]。
  1.5  統計方法
  對于兩組糖尿病足患者的手術結果,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手術效果以及術后復發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效果對比
  同對照組糖尿病足患者手術顯效率(23.08%)、手術總有效率(53.85%)對比,觀察組(69.23%)、(92.31%)提升程度明顯,見表1。
  2.2  疾病復發率對比
  同對照組糖尿病足患者疾病復發率(53.85%)對比,觀察組(7.69%)降低程度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非創傷截肢患者誘因進行分析,以糖尿病足感染占有較高比例,以往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療期間,以抗感染藥物+清除的實施較為普遍,觀察肉芽組織獲得理想生長后,則于臨床對患者閉合創面+植皮干預。但是此種方式的實施,需要長時間進行,往往使得最佳治療時機有所延誤[5]。
  在該種情形下,PTA方式的應用,效果獲得大幅度提升。但是此種方法在獲得療效顯著以及創傷性輕微優點的同時,表現出較高復發率的治療缺點。VSD的應用,其主要利用負壓隔離,針對創面同環境之間進行有效處理,從而對于交叉感染加以充分避免,此外負壓裝置以及生物半透膜的應用,對于患者創面分泌物滲出加快以及壞死組織液化加快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將其與PTA方法聯合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能夠對創面同外界之間的隔絕做出充分保證,對于感染接觸可以充分避免,并且對于創面皮膚汗腺分泌的正常可以做出保證,此外對于開放創面向閉合創面進行轉變能夠做出保證,進而對于創面覆蓋充分實現,對于創面進行有效保護。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PTA+VSD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手術療效的提升以及術后復發現象的減少,效果明顯,最終對于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復加快,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延祠,王浩汀,崔樹廷,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聯合皮瓣移植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效果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8,31(11):76-80.
  [2]  黃祖根,吳杉英,雷忱.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創面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8,15(12):36-39.
  [3]  尉志剛,賈中偉,于瀚,等.脛骨橫向骨搬移技術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18,27(12):892-897.
  [4]  韓梅,蘇俊平,劉欣榮,等.高壓氧聯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療效及對血管生成因子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8,24(11):1829-1833.
  [5]  譚孟榮,張義庚,王帥,等.改良負壓引流技術聯合醫用幾丁糖治療糖尿病足感染創面療效觀察[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20(6):453-458.
  (收稿日期:2019-01-27)
  [作者簡介] 宿獻偉(1979-),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研究生,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臨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481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