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的應用與影像學表現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的應用,對影像學表現分析。方法:選擇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60例經過病理診斷為膝骨關節炎案例作為報道對象,對左右案例實施關節鏡和核磁共振技術診斷,診斷后對結果分析。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效果分析,核磁共振的確診率是96.7%,關節鏡的確診率是83.3%,對比后,核磁共振技術的優勢明顯。結論:對于膝骨關節炎案例實施核磁共振診斷技術,相對診斷率高,能提升診斷優勢,值得實施和推廣。
  【關鍵詞】:核磁共振;膝骨關節炎;影像學表現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膝骨關節炎是當前臨床研究中常見的一種慢性關節性疾病,軟骨關節沒有明顯的癥狀,主要是以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和關節退行性疾病為主,患者存在運動障礙以及關節腫脹的現象,直接對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在當前老齡化的背景下,膝骨關節炎的發生幾率呈現上升的趨勢,如何盡快進行判斷是重點。為了分析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的應用,對影像學表現分析,選擇60例經過病理診斷為膝骨關節炎案例作為報道對象,對左右案例實施關節鏡和核磁共振技術診斷,診斷后對結果分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60例經過病理診斷為膝骨關節炎案例作為報道對象,對左右案例實施關節鏡和核磁共振技術診斷,診斷后對結果分析。其中男女分別是35例和25例,年齡區間在50-78歲,平均年齡(68.5±0.50)歲。病程在2個月-5年,平均病程3.2±0.2年。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對所有案例實施組不同的診斷方式,關節鏡檢查方式如下:檢查對象進行連續硬膜外麻醉,進入到麻醉狀態后,在硬膜髕上囊部位進行穿刺,抽取溢出液體作為標準,清除體液后關節內則將生理鹽水注入膝骨關節炎病變部位,以腫脹作為標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結合影像學的具體表現進行記錄。
  核磁共振檢查也是重點,診斷儀器采用開放式永磁0.35T核磁共振診斷儀器,采用配套的膝關節線圈,在工作參數基礎上合理進行層厚和層距設定,分別是3.5mm和層距1.0mm,常規SE縱向切面平掃,受檢對象取仰臥體位,擺放于檢查臺上,指導其保持膝關節屈曲狀態,外旋 15°對患側區域進行常規掃描,記錄下影像學表現[1]。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對診斷結果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錄入統計學軟件,采用軟件對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 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效果分析,核磁共振的確診率是96.7%,關節鏡的確診率是83.3%,對比后,核磁共振技術的優勢明顯,如表一:
  3 討論
  膝骨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時膝關節內部軟組織出現實質性的損傷、硬化和退變等,通過關節鏡檢查方式后可以比較直觀的對關節病現象檢查,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診斷病變具體情況。但是診斷有效率不高,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膝骨關節炎的案例以老年人為主,無創治療方式,容易獲得認可,實施關節鏡檢查方式,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核磁共振技術的不斷推廣,診斷技術直接應用到膝骨關節炎的診斷中,整體上取得理想的優勢[2]。在本次研究中結合臨床病理學結果可知,將其作為金標準,可以用來臨床診斷和分析。核磁共振的準確率和漏診率比較低,在整個診斷過程中,可能存在韌帶損傷的現象,通過對臨床資料分析后得知,需要確保患者韌帶組織結構的穩定,通過關節鏡檢查后,整體準確率,甚至存在誤診和漏診的情況。針對當前報道的具體情況,核磁共振技術形式屬于的是無創方式,在操作中合理使用后降低了感染幾率,整體舒適度高。在檢查指導中,通過圖像掃描的方式后可以明確病變的具體位置。在掃描分析中生成的三維圖像比較清楚,在檢查過程中準確率高,通過防輻射診斷設備的合理應用后,能減少刺激[3]。
  膝骨關節炎患者病程比較長,針對具體特點和變化等,在整個階段需要了解具體治療情況,對影像學資料分析??紤]到纖維層變化以及軟組織的解剖情況等,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檢查和指導后,符合具體診斷趨勢。只有合理判斷,才能促進恢復。在臨床報道中,合理選擇無危險的診斷方式是關鍵,在輔助檢查中,需要準確做出判斷,輔助檢查指導模式比較穩定,符合影像學的檢查要求。采用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具有很高的
  準確率,另其無創、迅速、圖像清晰等優點,要求對應的檢測和管理人員等引起重視,合理采用,確?;颊咛嵘缽男?,盡快恢復[4]。
  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效果分析,核磁共振的確診率是96.7%,關節鏡的確診率是83.3%,對比后,核磁共振技術的優勢明顯。說明對于膝骨關節炎案例實施核磁共振技術進行診斷,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核磁共振技術形式本身有一定的作用,符合當前診斷要求,準確率高,值得實施推廣。
  參考文獻
  賴思可,曹暢,李箭,李棋.玻璃酸鈉作用于兔膝骨關節炎的代謝組學研究[J].華西醫學,2018,33(09):1153-1161.
  李淼.核磁共振在膝骨關節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05):61-62.
  張艷輝,張立新,劉巖.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的應用與影像學表現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6):101-102.
  史云鵬,段麗霞.探討核磁共振診斷膝骨關節炎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2):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