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循證護理對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討基于循證護理對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5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效果、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11, P=0.017<0.05)。觀察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9例, 良好6例, 較差0例;對照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0例, 良好12例, 較差3例;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07, P=0.007<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 P=0.034<0.05)。結論 循證護理模式能夠幫助膝骨關節炎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生活狀態,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 應用價值顯著,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膝骨關節炎;膝關節功能;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99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 發病原因主要是繼發性骨折增生以及關節軟骨面退行性變, 患者多為老年人[1]。在臨床無法根治的前提下, 護理效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質的護理能讓患者更輕松地接受治療, 并且取得不錯的療效。本研究針對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 分析探討循證護理對于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12例;年齡50~75歲, 平均年齡(65.78±5.23)歲;患病部位:單膝18例, 雙膝7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5例, 女10例;年齡50~73歲, 平均年齡(64.23±5.12)歲;患病部位:單膝16例, 雙膝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患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主要包括成立護理小組、制定循證護理方案,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成立護理小組 選取本院優秀且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以及優秀的主治醫師(同時治療對照組患者)。護理人員進行專門的定期培訓, 了解相關膝骨關節炎的知識, 并且隨時進行更新補充。護理人員要迅速掌握所需護理患者的詳細情況, 找出患者的問題。
1. 2. 2 制定循證護理方案 通過互聯網尋找相關病癥研究并且被肯定的案例, 通過循證護理的方法, 在尋找資料的時候, 應“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紤]到各方面的情況,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制定精細的護理方案, 護理人員在獲取方案后根據被護理患者的具體情況, 給予適當的修改, 分出重點與次重點, 然后進行方案的實施, 提出問題, 并且給予相應的解決方式。
1. 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效果、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1. 3. 1 治療效果 療效判定標準[2]:①痊愈:膝關節功能恢復, 臨床癥狀消失;②好轉:膝關節功能部分恢復, 臨床癥狀部分消失;③無效:膝關節功能未恢復, 臨床癥狀未消失??傆行?(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1. 3. 2 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 膝關節功能恢復程度分為三個等級:①優秀: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程度更高, 能夠進行日常生活;②良好:患者有輕微的膝關節功能障礙, 影響日常生活;③較差:患者膝關節功能嚴重障礙, 無法正常生活, 需要家屬幫助進行日常生活。
1. 3. 3 護理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表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11, P=0.017<0.05)。見表2。
2. 2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9例, 良好6例, 較差0例;對照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0例, 良好12例, 較差3例;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07, P=0.007<0.05)。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中, 很滿意19例, 滿意4例, 不滿意2例;對照組患者中, 很滿意12例, 滿意5例, 不滿意8例;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 P=0.034<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年人的持續增多, 老年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也日益增加,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關節障礙、膝關節僵直、膝關節疼痛以及膝關節腫脹[3]。醫學上針對老年膝骨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以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為主, 以能夠減緩患者疾病發展進程, 降低患者膝關節畸形殘廢發生率為目的[4]。近些年來, 為了能夠更好地護理膝骨關節炎患者, 醫學上提出了循證護理的觀點, 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具體內容如下。①如何有效地緩解膝關節的疼痛, 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措施:啟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及時評估患者疼痛, 定時給予非甾體抗炎藥口服, 觀察療效。使用本院自制三七散中藥外敷, 聯合玻璃酸鈉治療。同時配合超聲波、干擾電、中藥熱奄包、針刺治療, 能夠減輕關節僵硬, 改善患者膝部血運狀態, 提高其新陳代謝能力及免疫力, 臨床效果顯著[5]。②如何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措施:與患者建立友好醫患關系, 耐心告知患者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 回答患者提出的各方面問題,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 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 幫助其改善負面心理[6]。③如何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措施:監督患者的生活習慣模式, 并且進行適當的干預, 叮囑其合理飲食, 控制體重,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告知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治療的影響, 提高疾病認識度, 讓患者主動配合改變生活方式。④患者如何有效地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措施:根據患者情況, 制定明確的鍛煉時間, 鼓勵患者參與制定康復計劃, 臥床期間指導行踝泵功能運動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 防止肌肉萎縮。組織患者在醫院的綠化帶中進行適當、適量的運動、散步、伸膝, 注意勞逸結合, 并做好安全防護。另外要注意膝關節保暖, 避免受涼。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11, P=0.017<0.05)。觀察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9例, 良好6例, 較差0例;對照組患者中, 膝關節功能恢復優秀10例, 良好12例, 較差3例;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07, P=0.007<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0, P=0.034<0.05)。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模式對于膝骨關節炎患者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治療效果, 改善生活狀態,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 應用價值顯著,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杜莉, 余優琴. 中西醫結合護理對膝骨關節炎關節功能及疼痛影響的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2):1100-1101.
[2] 李冬梅, 顧頻頡, 殷磊, 等. 延續性護理對膝骨關節炎出院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 33(17):19-22.
[3] 王東梅, 張瑜晶, 孫可豐. 中藥離子導入及熏蒸法對膝骨關節炎功能的影響. 中醫藥信息, 2016, 33(1):83-85.
[4] 朱建粉, 緱曉霞, 謝書堂. 中頻脈沖治療儀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基層醫藥, 2015, 22(23):3679-3680.
[5] 宋海云, 張東云. 浮針配合超短波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護理和預防.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3(13):1466-1468.
[6] 劉紅娟, 郭會利, 郭樹農. 云克聯合中藥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護理. 中醫正骨, 2015, 27(8):75-76.
[收稿日期:2018-07-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