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化延續護理對原發性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個體化延續護理對原發性肝癌患者出院后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 60例行肝部分切除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出院后給予常規生活指導, 觀察組患者出院后給予個體化延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體化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行肝部分切除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質量, 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個體化延續護理;原發性肝癌;生存質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going partial hepat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life guidance after discharg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continuing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role function, physical pain, general health, energy, social function, emotional function and mental health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86.7% than 6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and improve their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continuous nursing; Primary liver cancer; Quality of life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 具有病程長、易復發等特點。大部分患者的健康問題在住院期間雖已解決, 但出院后回家仍易出現焦慮、憂郁等健康問題。個體化延續護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醫療模式轉變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整體護理服務模式, 該模式將住院護理服務延續至家庭, 通過強調住院和出院護理計劃的連續性和協調性, 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1]。本科將個體化延續性護理用于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術后護理中,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9月在本科行肝部分切除術的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②均首次行肝部分切除術;③語言交流、書寫能力無障礙, 并愿意參與完成實驗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肺疾病、腦卒中的患者;②有神經和精神系統疾病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中, 男21例, 女9例;年齡43~71歲, 平均年齡(55.3±5.6)歲。對照組中, 男22例, 女8例;年齡42~69歲, 平均年齡(54.6±5.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 出院時由醫生制定后續治療方案, 叮囑患者定期復查等;出院后行常規生活指導。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護理同對照組, 出院后給予個體化延續性護理, 具體方法如下:①成立個體化延續護理小組, 通過選擇4~6名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谱o士, 進行系統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個體化延續護理理念, 肝癌術后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微信、電話和上門隨訪的方法, 相關資料收集方法等;②建立患者健康檔案:該檔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情況、肝功能的監測結果等;出院時向患者及家屬發放本科室自編的《肝癌患者術后監測日志》, 內容有自測心率、血壓、尿量、血紅蛋白、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酶原時間等化驗結果以及飲食情況、睡眠情況、用藥情況和心理狀態;③微信或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 每周進行1次或2次微信或者電話隨訪。如果患者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較高的服藥依從性, 可在出院后第4個月改為每2周微信或電話隨訪1次。在隨訪中, 護士仔細詢問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及不依從的原因并做好記錄, 作為后續微信或電話隨訪的著重點, 并預約下次隨訪時間。如患者有疑問, 則耐心解答疑問, 對于無法解答的疑問, 立即與主管醫師或責任護士匯報, 并做到及時正確地解答。④出院后每3~6個月, 召開病友聯誼會, 選擇依從性良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 分享經驗, 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同時由個體化延續護理小組成員講授與原發性肝癌有關的護理新進展, 使患者知道自我監測和護理的重要性。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 3. 1 生存質量 于干預后6個月, 采用中文版健康調查簡表(SF-36)[2]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 其分為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 每個維度分數為0~100分, 所有維度評分的總和為綜合評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功能損害越輕。
1. 3. 2 護理滿意度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 于干預后6個月, 由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做出評估, 主要內容為主動介紹、主動健康教育、主動答疑、主動溝通、文明用語規范等5個項目進行評分??偡止灿?00分, 評分<60分為不滿意, 60~69分為一般, 70~89分為滿意、≥90分為非常滿意??傆行?(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上述量表均使用統一指導語, 由患者獨立作答, 如遇書寫困難者, 則由調查者協助完成。全部患者均隨訪12個月, 無失訪患者。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 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術后, 出院居家治療康復期間, 患者擔心手術的預期效果和疾病復發, 加上治療費用支出的增加和服用化療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 患者容易出現焦慮、憂郁的心理狀態, 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能力, 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的生活質量[3-5]。近年來, 延續性護理已經在產后、高血壓、糖尿病、乳腺癌等眾多疾病中應用,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受到了廣大護理人員的重視。延續性護理的目的, 并不是為出院后患者直接提供長期護理, 而是幫助患者以其家屬一起提高自我的護理能力, 對患者的指導內容主要是以循證醫學為依據, 包括藥物的名稱、不良反應、服藥方法、協調用藥、飲食、運動等提供個性化指導[6]。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說明通過延續性護理, 使患者更加清楚地了解疾病, 根據個體化的病情主動對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生活習慣和方式等進行相應地調整, 從而改變既往的不良生活習慣;醫護人員通過定期聯系患者, 及時開展身心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服藥依從性, 督促患者健康飲食、適量運動、規律服藥, 最終提高其生活質量, 這與王莉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
護理滿意度調查是評價護理服務治療的重要方法, 也是評價護理干預是否有效的指標之一。護理滿意度主要是從患者的角度進行評價, 充分體現了患者的接受程度, 本研究顯示, 干預后6個月,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此結果說明患者對延續性護理比較滿意, 其原因可能為:通過延續性護理的開展, 解決患者居家康復冶療期間出現的各種問題, 消除了患者心中的顧慮。
綜上所述, 個體化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行肝部分切除術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質量, 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Lin IP, Wu SC. Effects of long-term high continuity of care on avoidable hospitaliz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Health Policy, 2017, 121(9):1001-1007.
[2] 王山, 樊文潔, 俞婉琦, 等. SF-36量表應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質量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6, 37(3):344-347.
[3] 嚴海鷗, 李立人. 原發性肝癌患者生命質量的研究進展.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5):417-420.
[4] 王東禹, 邢芳. 原發性肝癌術后采用延續護理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12):158-159.
[5] 楊潤琴, 湯妹娥, 李莉. 延續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河北醫學, 2016, 22(3):514-517.
[6] 劉飛. 延續護理對早期原發性肝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32):141-142.
[7] 王莉, 孫曉, 吳茜, 等. 二、三級醫院慢病延續性護理開展現況調查. 護理學雜志, 2017, 32(2):85-89.
[收稿日期:2018-1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