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癥支持護理對晚期卵巢癌患者負性情緒、生存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對癥支持護理服務對其負性情緒、生存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6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31例,常規護理)與觀察組(32例,常規組+對癥支持護理)。比較護理前后兩組負性情緒與生存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癌癥病人生活功能指標(FLIC)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HAMA、HAMD評分均降低(P<0.05),觀察組遠低于常規組(P<0.05),FLIC評分均升高(P<0.05),觀察組遠高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對癥支持護理服務可緩解其負性情緒,提升生存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對癥支持護理;晚期卵巢癌;負性情緒;生存質量;滿意度
卵巢癌為發病率、致死率較高的女性惡性腫瘤。由于卵巢具有復雜的功能與解剖結構,且患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發展為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對于晚期卵巢患者而言,通常采用化療等方式盡量延長生存時間,但副作用較多,嚴重影響患者心理狀態與生存質量,有效的護理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將分析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對癥支持護理服務對其負性情緒、生存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抽取63例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入選患者符合《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中晚期卵巢癌診斷標準[2],均為Ⅲ期、Ⅳ期,經病理檢查確診,使用手術與化療治療后4~9個月復發,無法再次手術,預計生存期限>6個月,需長期接受化療,排除精神障礙、非自愿患者。常規組31例,年齡48~76歲,平均(59.8±6.8)歲,Ⅲ期、Ⅳ期分別18例、13例;觀察組32例,年齡48~77歲,平均(59.9±6.9)歲,Ⅲ期、Ⅳ期分別19例、13例。兩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結合疾病護理需要與醫囑開展護理,為患者提供常規心理指導、基礎生活護理等護理服務。
觀察組另采用對癥支持護理:
1)情緒干預。加強對患者心理狀態的關注,評價其狀態,提供適當的心理指導服務;指導患者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用冷靜的態度面對疾病與死亡;將社會支持的作用講解給家屬,叮囑家屬在患者最后的人生中多陪伴、鼓勵患者,使其感受到溫暖。
2)化療干預。選用合適留置針,在粗大且彈性好的血管位置穿刺,減輕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在使用紫杉醇等化療藥物前行過敏測試;若在化療中發生藥物外滲問題,立刻暫停靜脈輸液,局部封閉滲液部位。
3)疼痛干預。使用三階梯藥物止痛、音樂療法、冥想方式等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減輕疼痛。
4)口腔與皮膚干預。密切監察口腔狀態,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以及漱口液等清潔口腔;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容易出現褥瘡等問題,增加翻身頻率,定期改換體位、更換床品,維持被褥的干燥。
5)飲食干預。多攝入高熱量、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控制每天液體輸入量<1L,定期對患者電解質情況進行評估。
兩組均護理30d。
1.3 研究指標
1)護理前后兩組負性情緒與生存質量評分。負性情緒根據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3],分數均為0~56分,分數越高,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生存質量根據癌癥病人生活功能指標(FLIC)評價,分數為0~253分,分數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好。
2)護理滿意度。將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發放給患者[4],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評分在85分及以上;滿意:評分在60~84分;不滿意:評分低于60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組間數據統計學差異的檢驗使用SPSS 20.0軟件,分別用(±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兩組負性情緒與生存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HAMA、HAMD、FLIC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HAMA、HAMD評分均降低(P<0.05),觀察組遠低于常規組(P<0.05),FLIC評分均升高(P<0.05),觀察組遠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現階段在卵巢癌的臨床處理中通常使用手術聯合化療的治療方式,可暫時控制病情,但預后效果并不理想。晚期卵巢癌患者長期忍受疾病與化療帶來的痛苦,機能衰退、死亡造成的心理壓力逐漸增加,顯著影響生存質量[5]。在現代醫學理念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護理重心也轉變為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改善其心理狀態,常規護理已經很難滿足該需求。
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HAMA、HAMD評分遠低于常規組(P<0.05),FLIC評分遠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對癥支持護理可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升生存質量;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遠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該護理可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對癥支持護理加強對疾病癥狀與護理需要的研究,將改善患者身心狀態作為目標,從患者角度采取全方位對癥護理措施。超過75%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存在癌因性疼痛,嚴重降低患者生存質量。疼痛干預可減少疼痛對患者的影響,促進其身心愉悅程度的提升;患者免疫能力降低,加上化療影響,口腔普遍存在潰瘍以及出血等問題,口腔護理可維持口腔健康狀態;心理干預使用藥物結合非藥物的方式將疼痛對患者的影響降至最低;飲食干預可保證患者與疾病斗爭中的營養需要,避免營養不良。相較于僅使用常規護理,增用對癥支持護理充分體現出現代護理中的針對性、適用性、全面性特征,將患者需要作為護理原則,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綜上,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對癥支持護理服務可緩解其負性情緒,提升生存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高平.卵巢癌患者患病期間不確定感、生存質量和社會支持狀況的研究調查[J].河北醫藥, 2017,39(05):787-789.
[2] 中國抗癌協會.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59-60.
[3] 何筱衍,李春波,錢潔,等.廣泛性焦慮量表在綜合性醫院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上海精神醫學,2010,22(04):200-203.
[4] 谷波,張駿,成翼娟.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量表信度效度測量[J].護理學雜志,2008,23(05):45-47.
[5] 張海萍,李威威,吳敏.優質護理對卵巢癌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24(03):470-4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