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的價值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觀察評價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98例初產婦作為治療對象,以隨機數字分組法均分為觀察組、對照組2組。觀察組49例產婦均于產后早期給予盆底康復治療方案,對照組49例產婦均于產后早期開展常規康復訓練模式,綜合比較2組產婦的的盆底功能康復水平差異。結果 經不同康復治療模式干預后,觀察組49例產婦的各項盆底康復指標,相比同期對照組49例產婦明顯較好,且組內產婦的治療總滿意度水平也顯著較高,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產后早期開展盆底康復治療,可有效促進產婦盆底肌張力恢復,減少盆底功能障礙情況,值得后續臨床綜合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盆底功能;價值;評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in women. Methods Cases of primipara admitted 98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grouping method. All the 4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nd all the 4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de.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s, th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ndexes of 4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dicat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n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and reduc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elvic floor function; Value;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從產婦妊娠分娩角度來看,無論是自然分娩抑或剖宮產分娩,均會由于盆底肌過度拉伸、受損情況,而導致產婦盆底功能負面影響,間接誘發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等系列盆底功能障礙性病癥,不利于產婦的產后康復。目前,盆底功能障礙已成為威脅女性產后健康的重要病癥類型,如不及時開展治療干預,隨產婦年齡增長可導致生理功能的消極影響,亟待臨床合理關注[1]。本研究為促進產婦產后康復,強化預后生活質量水平,系統納入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9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了觀察組、對照組2組,分別實施了產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模式及常規康復訓練模式,進而對不同模式干預下的2組產婦預后情況作了綜合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具體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間接收的98例初產婦作為治療對象,所有產婦均為產后6周入院復查階段,經醫患溝通交流前提下,主動接受康復治療干預相關措施。系統排除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泌尿系統、盆腔炎癥產婦。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實施分組,共分為觀察組、對照組2組。觀察組49例產婦的年齡區間分布為23~31歲,平均(25.8±4.2)歲,孕(38.4±2.1)周,分娩方式:剖宮產婦28例,自然分娩產婦21例。對照組49例產婦的年齡區間分布為22~32歲,平均(26.2±3.4)歲,孕(38.6±1.9)周,分娩方式:剖宮產婦27例,自然分娩產婦22例。本研究2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2組產婦均于產后給予健康教育,指導產婦產后42d保持規范休息,期間禁止盆浴、性交,避免感染情況,告知產婦產后不可久蹲久坐,避免腹內壓升高情況。飲食方面盡可能維持清淡,禁煙酒、濃茶及辛辣刺激食物。在健康指導基礎上,對照組49產婦均在產后早期開展常規盆底肌訓練活動,引導產婦規范參與產后盆底肌鍛煉活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進行盆底肌肉鍛煉,作收陰、收肛動作,快收3秒、放松3秒,維持收縮狀態6 s后放松6s,反復訓練15分鐘,每日訓練兩次[2]。   觀察組49例產婦則在盆底肌肉鍛煉基礎上,結合盆底康復儀器開展電刺激、生物反饋訓練。具體即在產后第4周開始,選用PHENIX神經肌肉電生理刺激治療儀,開展電刺激治療,合理設置儀器電流為0~60 mA,脈寬為200~320 ?s、頻率為50~80 Hz;再行開展生物反饋治療,20~30min/次,每周2次,每療程10次[3]。本研究2組產婦治療期間,均密切關注其盆底功能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2組產婦均實施為期6個月隨訪調查,通過結合盆底肌肌電評估評分標準,對2組產婦治療前、治療3個月、6個月階段的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實施評估,盆底肌力評分標準共分為5項。0分:無收縮。1分:稍微顫動。2分:微弱收縮。3分:完全收縮,無對抗。4分:正常收縮,輕微對抗。5分:強收縮,持續對抗。分值越高,代表盆底功能恢復效果越好。隨訪調查期間,綜合比較2組產婦盆底功能障礙性病癥發生情況,通過POP-Q標準實施產婦盆腔臟器脫垂情況評價,采用壓力性尿失禁診斷標準實施產婦尿失禁情況評價,并做好各項指標詳細記錄,以便后續開展2組產婦療效價值評價[4]。另外,采用科室自制問卷實施2組產婦治療滿意度調查,調查指標共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3級標準。治療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均錄入SPSS20.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反之,P>0.05,代表組間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盆底肌力康復水平比較
  本研究2組產婦不同時段的盆底肌張力恢復狀況比較可知:觀察組49例產婦治療前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2.38±0.74)分、治療3個月后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4.17±0.53)分,治療6個月后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4.89±0.26)分。相比對照組49例產婦治療前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2.34±0.81)分、治療3個月后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3.25±0.62)分,治療6個月后的盆底肌張力評分均值為(4.02±0.36)分。綜上內容可知,2組產婦治療前的盆底肌張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經不同治療方案干預后,2組產婦盆底肌張力均良好改善,但觀察組49例產婦改善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49例產婦,P<0.05,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產婦并發癥情況比較
  本研究2組產婦的預后康復水平比較可知:觀察組49例產婦中,治療期間共出現尿失禁1例(2.048%),盆腔器官脫垂2例(4.08%),并發癥總率6.12%。相比對照組49例產婦中,治療期間共出現尿失禁4例(8.16%),盆腔器官脫垂6例(12.24%),并發癥總率20.4%。綜上內容可知,觀察組49例產婦治療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49例產婦,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水平比較
  本研究2組產婦的治療滿意度水平比較可知:觀察組49例產婦中,持十分滿意態度者25例(51.03%),滿意者22例(44.89%),不滿意者2例(4.08%),臨床治療總滿意度達95.92%。對照組49例產婦中,持十分滿意態度者19例(38.78%),滿意者23例(46.94%),不滿意者7例(14.28%),臨床治療總滿意度為85.72%。綜上可知,觀察組產婦治療滿意度水平明顯較高,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現實來講,盆底功能障礙隸屬女性產后較常見并發癥狀,主訴表現為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情況反應,如不及時給予產婦治療干預,會嚴重影響產后生活質量水平。從盆底功能障礙出現誘因來講,呈相對多元化傾向。孕期階段,產婦往往存在子宮增大、膀胱位上移情況,加上膀胱位置增高、膀胱容量降低等生理結構變;在產婦分娩階段的產鉗操作、產道擴張以及產程延長因素,均不同程度構成了盆底肌纖維損傷,對盆底肌肉強度構成負面影響,從而引發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引發女性盆底功能障礙[5]?;诋a婦盆底功能障礙情況的出現與多元因素相關,在產后早期積極開展盆底康復治療,支持產婦盆底功能康復十分關鍵。
  本研究2組產婦采用的盆底功能訓練方法,主要是通過借助對應的生理運動訓練方式來提升產婦盆底肌肉張力,達到盆底功能障礙情況緩解目的,預防盆底器官脫垂及尿失禁等并發癥問題。而觀察組49例產婦在盆底肌訓練基礎上,實施的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方法機制,主要是通過低頻電流對產婦引導形成刺激反應,喚醒本體感受,推動盆底肌肉、神經的自主收縮,來提升盆底肌肉彈性,在肌力恢復前提下,良好降低肌肉萎縮情況的發生。此外,通過電刺激治療方式可以發揮膀胱逼尿肌興奮抑制作用,達到降低各類尿失禁類并發癥的目的?,F實中,通過常規盆底訓練結合低頻電力刺激,在二者治療作用協同背景下,能夠更好的提升肌肉收縮強度,支持女性盆底功能恢復[6],因此在現代臨床得到了較廣泛應用,為女性產后生活質量水平提升形成了有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42例產婦經產后早期康復治療后,組內產婦的盆底功能康復水平明顯較好,且組內產婦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率較低(P<0.05)。由此表明了產后早期盆腔康復模式對產婦盆底功能恢復的價值,可有效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發生,提高產婦產后生活質量。且觀察組49例產婦的治療總滿意度水平顯著較高,進一步改善了醫患服務關系,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后續持續推廣。
  參考文獻
  劉玉潔,霍丹.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家庭醫藥,2018,(11):123.
  雷小妹.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作用的探討[J].母嬰世界,2018,(21):29,31.
  陳寧.通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3):3-4.
  張艷芝.產后早期盆底肌康復治療對產婦盆底功能的近期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97-98.
  張慧敏.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早期康復治療最佳時期選擇[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9):41.
  劉艷冬.陰道順產與剖宮產對孕婦產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響及康復治療效果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4):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8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