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側切和限制性會陰切開對初產婦分娩時盆底功能的影響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會陰側切和限制性會陰切開對初產婦分娩時盆底功能的影響。方法:從我院遴選8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術中會陰處理方式的差異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會陰側切,觀察組給予限制性會陰切開,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時的盆底功能正常率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產婦分娩時的盆底功能正常率以85.0%顯著高于對照組70.0%,且觀察組產婦術后發生排尿困難、傷口疼痛、性交痛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限制性會陰切開能提高初產婦分娩時的盆底功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產婦產后性生活影響小,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 會陰側切;限制性會陰切開;初產婦;分娩;盆底功能
【中圖分類號】R5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59-02
會陰側切術屬于陰道分娩中最常見的一種操作,是在第二產程期間對會陰切開后以擴張陰道口、松弛盆底肌,達到加速分娩,避免會陰裂傷的一種外科操作。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大量研究指出會陰側切術可能會造成患者術后性交痛、尿失禁、排尿困難等問題,同時術中會造成分娩時盆底功能異常[1]。本文為了探究會陰側切術與限制性會陰切開對初產婦分娩時的盆底肌影響,回顧性分析了既往80例初產婦的分娩過程與術后情況,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遴選80例初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術中會陰處理方式的差異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0例。對照組年齡22~32歲,平均(26.4±3.8)歲;孕周36~41周,平均(39.0±1.2)周;新生兒體質量2.8~4.4kg,平均(3.2±0.5)kg。觀察組年齡20~33歲,平均(26.2±3.7)歲;孕周36~42周,平均(39.2±1.1)周;新生兒體質量2.5~4.2kg,平均(3.1±0.7)kg。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新生兒體質量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會陰側切,以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側會陰,待宮縮出現后,使用左手食指與中指一并伸入陰道內,并撐起左側陰道壁,用鈍頭剪刀將會陰后中線左側的45°剪開長4cm的切口,同時剪開黏膜與會陰皮膚。觀察組給予限制性會陰切開,在分娩前對其產婦給予B超檢查,記錄腹圍、宮高數據,評估胎兒的大小,宮口擴張3cm時使用41~48℃的無菌生理鹽水將棉紗墊浸透,宮口全開后指導產婦正確用力,待胎頭撥露會陰聯合緊張時,可保護會陰,以最小頭徑通過陰道口,再予以限制性會陰切開,若胎兒偏大、宮內窘迫、會陰撕裂嚴重時則給予會陰側切分娩[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時的盆底功能正常率與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盆底功能肌力采用如下方式進行評價,共5級,I級:患者能感受到盆底肌肉輕微收縮,但無法持續收縮;Ⅱ級:患者能明顯感受到盆底肌肉收縮,但只能持續2s;Ⅲ級:患者能感受到盆底肌肉收縮且可以順著手指方向向上運動,持續3~4s;Ⅳ級:患者能感受到盆底肌肉明顯收縮,且能對抗手指壓力,持續4s;V級:患者能感受到盆底肌肉明顯收縮,且能對抗手指壓力,持續5s以上;正常率=(Ⅳ級+ V級)/總例數×100.0%[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盆底肌力的正常率比較
2.2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會陰側切術是產科常見的一種術式,部分醫生對產婦分娩時行會陰側切術是為了防止盆底神經損傷以及會陰裂傷,加速第二產程的進程,因此會陰側切術在產科中的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4]。但本文的研究結果卻發現,采用會陰側切術的對照組(P<0.05),分娩時的盆底功能正常率明顯低于觀察組(限制性會陰切除術),同時對照組產婦術后發生排尿困難、傷口疼痛、性交痛的幾率也高于觀察組(P<0.05)。分析原因如下:限制性會陰切開前會對會陰、胎兒及產婦的情況進行評估,判定第二產程是否需要實施會陰切開,胎兒的評估主要是觀察胎兒的胎頭可塑性以及體重,產婦方面主要是了解產婦是否有妊娠合并癥或全身性疾病,在對第二產程的會陰進行準確評估和規范助產后,才確定是否要進行限制性會陰切開[5]。由此不僅明顯降低了一來就對第二產程的產婦施行會陰側切的操作,更好的維護了產婦的盆底肌功能,同時也降低了產婦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綜上所述,限制性會陰切開能提高初產婦分娩時的盆底功能,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對產婦產后性生活影響小,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 卓華珊,郭鴻慧,陳冰.無保護和限制性切開會陰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2):3109-3110.
[2] 李秀艷.新法接生技術在限制性會陰側切及降低分娩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9):135,137.
[3] 王麗娜,鄭劍蘭,汪文雁, 等.限制性會陰側切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5):2439-2441..
[4] 葉金好,歐少玲,肖月華, 等.限制性會陰切開術在陰道分娩中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33-34.
[5] 饒琳,黃群,王蕾, 等.會陰切開前綜合評估對初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7):40-4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4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