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208例病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了解急性中毒患者的中毒原因。方法 208例急性中毒患者, 觀察患者中毒年齡、性別、中毒種類、預后及中毒途徑。結果 ①中毒年齡、性別、中毒種類及預后情況:208例患者按照年齡劃分為≤19歲(9例)、20~39歲(59例)、40~59歲(82例)、≥60歲(58例);中毒種類為:一氧化碳、藥物、有機磷、酒精、百草枯、酸堿類、菊酯、鹽鹵、其他。急性中毒多發于40~59歲年齡段;死亡患者共15例。②中毒途徑:患者中毒途徑除自殺因素、飲酒過量所引起的中毒外, 最為常見原因為:農藥污染、殺蟲藥污染、藥物誤服、一氧化碳使用不當、毒物攻擊。自殺行為占主要原因, 其中以女性為主, 并以青少年居多。當前常見農藥中毒致病源為有機磷農藥、百草枯;常見除蟲藥中毒致病源為氨基甲酸酯類殺蟲藥、菊酯類除蟲藥;常見藥物中毒致病源為鎮靜催眠類、鎮痛類。結論 急性中毒患者的各項致病原因中, 農藥及藥物中毒的發生率明顯較高,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農藥、藥物的管理工作。此外化學物品中毒、煤氣中毒也是急性中毒的高發病因。
【關鍵詞】 急診;急性中毒;臨床;病因;分析
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是指一定量的有毒物質經口、皮膚黏膜及其他途徑迅速進入人體后, 在組織細胞和體液內發生生化及病理變化, 導致短暫或持久的器官功能障礙, 并對生命起到威脅的一個過程。目前各種有害、有毒物質種類繁多, 人民群眾獲取方式更加便捷, 加之目前生活壓力較大, 不良生活方式增多, 使近年來急性中毒的發生率居高不下。中毒事件已經成為危害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急性中毒是急診常見急癥之一, 病情緊急, 病死率、致殘率均較高, 本文研究了密云區醫院急診科收治的208例急性中毒患者, 分析中毒途徑及不同年齡階段中毒的特點, 進行相應的總結分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5年11月9日~2016年 11月9日收治的208例急性中毒患者, 所有患者均由病史及相關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其中男86例(41%), 女122例(59%);年齡16~91歲, 平均年齡(53.5±12.5)歲。
1. 2 方法 觀察患者中毒年齡、性別、中毒種類、預后及中毒途徑。
2 結果
2. 1 中毒年齡、性別、中毒種類及預后情況 208例患者按照年齡劃分為≤19歲(9例)、20~39歲(59例)、40~59歲 (82例)、≥60歲(58例);中毒種類為:一氧化碳、藥物、有機磷、酒精、百草枯、酸堿類、菊酯、鹽鹵、其他。急性中毒多發于40~59歲年齡段;死亡患者共15例。見表1。
2. 2 中毒途徑 患者中毒途徑除自殺因素、飲酒過量所引起的中毒外, 最為常見原因為:農藥污染、殺蟲藥污染、藥物誤服、一氧化碳使用不當、毒物攻擊。自殺行為占主要原因, 其中以女性為主, 并以青少年居多。當前常見農藥中毒致病源為有機磷農藥、百草枯;常見除蟲藥中毒致病源為氨基甲酸酯類殺蟲藥、菊酯類除蟲藥;常見藥物中毒致病源為鎮靜催眠類、鎮痛類。
3 討論
急性中毒是指短時間內或一次超量暴露于某種化學物而造成人體器官器質性的損害, 起病急驟, 病情兇險, 系內科急癥[1]。如處置不及時, 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本研究中, 通過對208例急性中毒患者分析, 藥物中毒占比最大, 有機磷中毒患者減少, 考慮與群眾生活水平提高, 有機磷農藥使用量下降有關[2]。但出現11例不明農藥中毒, 因農藥成分不明, 對搶救造成困難[3], 與大量新型農藥使用相關, 隨著農業技術進步, 各種新型農藥層出不窮[4], 對臨床急救提出了挑戰。從中毒人群年齡分析, 20歲以上中毒種類變化不明顯, 發病男女比例相當, 隨著社會壓力增大, 男性中毒比例逐步增加。但年齡有逐步年輕化趨勢, 中毒最小年齡僅為16歲, 對臨床醫生提出了警告[5]。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中毒的治療措施越來越多, 患者的存活率大大增加, 但仍有相當比例的患者因延誤搶救時機而危及生命, 尤其是百草枯中毒, 目前仍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 多數會死于并發癥。本研究中出現的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均轉往上一級醫院, 預后不佳, 且年齡最小<20歲, 提示臨床醫師在做好搶救工作的同時, 要注重宣教工作, 才能有效避免悲劇發生。
分析20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 年齡及中毒種類有較大的影響。死亡患者年齡均集中在60歲以上老年人, 種類以有機磷中毒為主, 考慮與老年人身體機能減退, 就醫不及時, 且易合并多種疾病有關。雖然有機磷中毒總體占比不大, 但死亡率較高, 且有機磷酸酯類農藥仍是當今生產和使用最多的農藥, 因此在較長時間內仍是急診搶救的重點。從結果中不難看出, 雖然中毒病例較多, 但總體死亡率不高, 一方面考慮與中毒種類有關, 另一方面轉診患者預后不明。
自殺行為所導致的急性中毒患者, 其自殺原因多是源于事業或家庭的不穩定性, 如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所面對的工作壓力, 在校學生所面對的學習壓力, 不良的家庭生活或情感生活帶來的消極影響, 人際交往中出現的不和或矛盾。在此背景下, 升學失利、人際受挫、失業、失戀、經濟困境、婚外關系等具體情形均會引發自殺行為。在此背景下, 相關部門應對于心理治療與社會關愛予以積極的宣傳, 以幫助該部分人群進行心理疏導的方式, 避免和減少該部分人群自殺行為的發生[6-9]。
對于現今農藥和殺蟲藥所導致的急性中毒患者高居不下, 便需要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手段進行處理。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農藥與殺蟲藥的管控工作, 強制各個購買點對于農藥或殺蟲藥購買者進行農藥安全使用的宣傳工作, 使得居民對于農藥與殺蟲藥的正確使用以及貯存方式進行了解, 且相關部門應通過合理有效的宣傳工作, 使居民掌握對于農藥或殺蟲藥中毒與其他疾病的判別能力, 并在中毒情況發生時具有一定的急救能力。此外, 社區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于其所處地區可能出現的毒物相關情況的普及工作, 通過相關宣傳盡量減少毒物蜇咬所導致的急性中毒病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急性中毒患者的各項致病原因中, 農藥及藥物中毒的發生率明顯較高,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于農藥、藥物的管理工作。此外化學物品中毒、煤氣中毒也是急性中毒病癥的高發病因。提醒急診科醫生, 要關注中毒人群, 防止延誤搶救時機, 避免悲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高健敏, 朱勇德, 符國平, 等. 三亞地區305例急性中毒患兒的流行病學調查. 海南醫學, 2018(16):2351-2353.
[2] 李志玲, 柴艷芬. 天津市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學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17(6):559-561.
[3] 趙群遠, 陳安寶, 楊春燕, 等. 女性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學分析. 浙江臨床醫學, 2016(9):1753-1754.
[4] 劉瑤, 王軍, 韓玲, 等. 353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分析.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5(11):1225-1226.
[5] 馬牧野, 王歌今, 丁素云, 等. 博山地區某綜合性三甲醫院急診科1077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山東醫藥, 2017(10):90-92.
[6] 陳銳, 丘偉. 兒童急性中毒病因分析及預防. 中國傷殘醫學, 2013(1):14-15.
[7] 宋紅, 楊鑫森. 急性中毒210例臨床病因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28):114.
[8] 郭心愛, 張海燕, 劉俊蘭. 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 中國醫學創新, 2009, 6(5):111-112.
[9] 余貽漢, 郭玉飛, 汪毅. 常見急性中毒特點分析. 臨床急診雜志, 2012(2):146-148.
[收稿日期:2018-0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