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齦出血的病因分析與止血治療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 探討急性牙齦出血的止血治療與臨床分析。方法 收集急性牙齦出血患者共115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56例對照組和59例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的止血治療,觀察組接受綜合止血治療,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一個月內的復發率以及完全止血時間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1%,觀察組患者一個月內的復發率6.8%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1.4%,觀察組患者的完全止血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在急性牙齦出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綜合止血治療能夠幫助患者迅速止血,保證治療的效果,并降低牙齦出血的復發率,值得推廣。
【關健詞】:急性牙齦出血;止血;牙齦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牙齦出血作為口腔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造成牙齦出血的原因較多,其中既有全身疾病的影響,同時還有局部口腔疾病的影響。急性牙齦出血表現為在無刺激作用下出現的牙齦出血,出血量較大,而且不能自主止血,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牙齦出血分為非自限性和自限性,其中非自限性牙齦出血指的是患者的牙齦在沒有受到任何刺激的情況下自發流血,通常是由于牙周疾病或全身疾病導致;而自限性牙齦出血通常由于牙齦炎或牙周炎引發,一般能夠自行停止[2]。在本次研究中,對急性牙齦出血患者采用了綜合治療,旨在探討該治療方案的臨床使用價值?,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齦出血患者共115例,根據患者入院日期的單雙號數分為56例對照組和59例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在19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10.5)歲。觀察組男35例,女24例;年齡在18歲-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9±10.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職業、病情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單純的止血治療,使用局部縫扎、可吸收止血明膠或云南白藥進行治療,若患者牙齦仍然流血不止,應通過局部灼燒進行止血。觀察組接受綜合止血治療,根據患者的出血原因和致病因素,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1.3 評價指標[3]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跟蹤隨訪,將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一個月內的復發率以及完全止血時間進行統計和對比:治療成功標準:患者經治療后牙齦出血有效止住,均安全回家;治療失敗標準:患者的牙齦出血無法止住。
1.4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了統計和進一步分析,并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6.0進行數據處理,將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t值和卡方進行檢驗,差異性用p值進行判定,p值小于0.05提示本次研究數據存在統計學研究意義,而p值大于0.05則提示數據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和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82.1%,觀察組患者一個月內的復發率6.8%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1.4%,觀察組患者的完全止血時間為(11.6±3.7)分鐘,顯著短于對照組(22.4±5.2)分鐘的完全止血時間,P均<0.05。
3 討論
牙齦出血屬于口腔科的常見疾病,指的是牙齦在輕微刺激下或者自發性的出現少量流血。隨著現在醫學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急性牙齦出血已經在臨床得到很好的止血治療。牙周疾病引起出血患者要在止血1周后進行牙周潔治術,對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發生的急性牙齦出血,要據病因給予相應治療,在進行常規止血的過程中因牙齦水腫質地變脆,操作一定要輕柔準確,防止操作牙齦。義齒壓迫的患者在進食時滲血最明顯,止血時要取下義齒,在局部麻醉下去除局部因素如殘根等,用紗布壓迫達到止血的目的。有研究報道稱[4],牙齦出血患者通常會并發流涎或口臭,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牙齦出血的致病因素非常復雜,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74例患者出現牙齦出血的原因是由于局部因素,主要包括牙周病28例、牙齦炎17例、不良修復體12例;其余41例患者的牙齦出血是由全身因素導致,主要包括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妊娠期牙齦炎。研究發現,牙齦如果長期受到牙結石或致病菌的刺激,就會導致毛細血管的充血和擴張,改變牙齦質地,使其在任何刺激下都有可能發生充血[5]。
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了綜合止血治療,通過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一個月內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完全止血時間為(11.6±3.7)分鐘,顯著短于對照組(22.4±5.2)分鐘的完全止血時間,P均<0.05。提示綜合止血治療的效果更加顯著。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局部因素導致的牙齦出血通常是由于牙齦毛細血管破裂,因此在治療中使用明膠海綿等可溶性的止血材料就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而如果患者牙齦出血較多,可通過碘酚燒灼或縫扎法等進行止血。相關的研究認為,針對局部因素引發的急性牙齦出血患者,應在積極消除致病因素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抗生素治療,從而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而針對由全身因素引發的急性牙齦出血患者,由于根治較為困難,因此在止血治療的基礎上還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尤其是針對無牙垢、無結石、無炎癥但出血頻發的青少年患者,必須結合全面的檢查,從而保證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急性牙齦出血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綜合止血治療能夠幫助患者迅速止血,保證治療的效果,并降低牙齦出血的復發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王淑紅.張雄.169例急性牙齦出血的病因分析與治療[J].口腔醫學,2017,31(05):312-313.
岳紅.崔惠珍.臧妍妍.等.臨床綜合治療急性牙齦出血120例[J].武警醫學,2016,21(07):622-623.
朱軍娟.李小軍.局部注射巴曲亭治療急性牙齦出血[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0(03):178-178.
車延梅.呂少亮.黃力.等.急性牙齦出血的原因及診治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5,11(04):162-162.
張文玲.劉艷林.鄭紅.等.急性牙齦出血不止病因分析和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6,24(07):3943-394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