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策略在控制手術部位感染中的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在控制手術部位感染方面的價值。方法 100例行外科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傷口愈合程度、術后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程度優于對照組, 術后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48/50),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40/50),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外科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并能促進術后傷口愈合, 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護理;手術感染;住院時間;傷口愈合程度
  手術系一種侵入性操作, 若處理不當會出現術后切口感染, 研究表明手術切口感染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 甚則誘發全身感染, 重則危及生命[1]。因此加強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干預對預防術后切口感染有著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在控制手術部位感染方面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行外科手術的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均行擇期手術;②對本臨床試驗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②急診手術患者;③無法耐受麻醉患者;④嚴重精神-神經系統疾病, 不能配合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 每組50例。試驗組中男21例, 女29例;平均年齡(61.27±0.78)歲;手術部位:腹部15例, 脊柱4例, 甲狀腺4例, 骨科15例, 婦科12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27例;平均年齡(61.21±0.72)歲;手術部位;腹部13例, 脊柱3例, 甲狀腺5例, 骨科16例, 婦科1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常規護理,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 包括手術室管理、手術室感染管理、完善術前護理、規范的手術操作、術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 2. 1 手術室管理 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左右, 濕度在50%左右, 并對手術室進行定期檢查, 標明限制區及非限制區等, 嚴格控制人員流動。
  1. 2. 2 手術室感染管理 成立感染控制限制組, 由科室主任、護士長等人員構成, 對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進行建立無菌意識的培訓,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監測手術室內的各項感染指標, 實行隔離制度, 確保控制感染。
  1. 2. 3 完善術前護理 嚴格根據手術流程操作, 在術前1 h對手術患者進行備皮, 避免感染發生, 在手術室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前, 確保更換手術室專用衣帽等, 在執行手術前需進行嚴格的刷手、消毒燈, 并對手術器械進行嚴格消毒, 避免因不規范操作引起的感染。
  1. 2. 4 規范的手術操作 在外科手術中無菌操作極其重要, 在術中嚴格遵照無菌操作會減少術后傷口感染的幾率。在術中應全程規范使用口罩與手套, 并及時處理傷口附近的分泌物及膿液等。
  1. 2. 5 術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嚴格按照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原則使用抗菌藥物, 注意藥物的劑量、使用時間及敏感性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②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程度及術后感染率 傷口愈合判定標準[3]:甲級:切口愈合良好, 無不良反應;乙級:切口愈合處有紅腫、硬結、積液等, 但未化膿;丙級:切口未愈合并出現化膿, 需切開引流。對疑似術后感染的患者需行切口分泌物細菌性檢查以確診。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定量表進行評價, 總計100分, ≥80分為非常滿意;≥60分且<8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程度和術后感染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傷口愈合程度優于對照組, 術后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48/50),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0.00%(40/50),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術后切口感染是院內感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其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 也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 同時也占用了一定的醫療資源, 故在外科手術時應極力避免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4]。相關研究表明, 對手術患者實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地控制圍手術期可能誘發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 從而起到預防和控制術后感染的目的[5]。
  本研究通過常規護理及綜合護理對手術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程度、術后感染率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傷口愈合程度優于對照組, 術后感染率低于對照組,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對手術患者進行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從而減少誘發術后感染的可能, 并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還能提高切口的愈合等級, 促進切口愈合, 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從而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增加臨床治療的效率。
  綜上所述, 加強手術室綜合護理可有效預防外科手術術后感染, 縮短患者手術及住院時間, 促進切口愈合, 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玉華, 孔雙紅, 王華麗, 等. 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3):622-624.
  [2] 蒙光義, 王冬曉, 盧婷, 等. 外科Ⅱ類切口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6, 36(1):54-58.
  [3] 張慧霞, 司保才, 劉路光, 等. 應用慷舒靈含銀抗菌敷料換藥對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控制效果評價.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2):2775-2778.
  [4] 趙永青, 胡夢強, 李瑞博, 等. 手術室綜合護理干預策略對手術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評價.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7): 1670-1672.
  [5] 朱靜. 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外科傷口感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35):238.
  [收稿日期:2018-1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7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