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的應用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的應用價值。方法 62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患者入院單雙號進行分組, 將入院號為單號的31例患者定為對照組, 入院號為雙號的31例患者定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采取FAC方案化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AC方案化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化療效果及化療毒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77.4%, 對照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80.6%, 兩組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期間觀察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6.1%、25.8%、29.0%、38.7%、6.5%、12.9%, 對照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1.9%、51.6%、54.8%、64.5%、29.0%、35.5%。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采用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的效果均較好, 但AC方案化療的安全性較高, 患者治療過程中不易出現多種毒副反應。
【關鍵詞】 乳腺癌;AC方案;FAC方案;應用價值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 該病的發病率較高, 手術和術后全身化療是目前臨床針對乳腺癌疾病采取的主要治療方法[1]。但為患者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術后化療方案, 最大限度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 仍是目前臨床相關學者重點討論的話題[2]。為此, 本次研究將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的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分析對象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5年
7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 依據患者入院單雙號進行分組, 將入院號為單號的31例患者定為對照組, 入院號為雙號的31例患者定為觀察組。其中, 觀察組患者年齡35~65歲, 平均年齡(50.0±5.1)歲;對照組患者年齡35~66歲, 平均年齡(50.5±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取FAC方案化療, 其中包括給予患者靜脈滴注500 mg/m2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1020593), 靜脈滴注60 mg/m2注射用鹽酸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5983), 靜脈滴注500 mg/m2注射用環磷酰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0857), 1個周期為21 d。連續重復給藥4個周期。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取AC方案化療, 靜脈滴注60 mg/m2注射用鹽酸吡柔比星, 靜脈滴注500 mg/m2注射用環磷酰胺, 1個周期為21 d。連續重復給藥4個周期。
1. 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化療效果。將兩組患者化療期間出現的肝功能損傷、心臟毒性、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等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進行記錄對比。
1. 4 化療效果判定標準 兩組化療效果對比依據WHO標準評價判定, 以治療后患者所有目標病灶消失為完全緩解;患者腫瘤縮小50%為部分緩解;患者腫瘤縮小或增加幅度均較小為穩定;患者腫瘤增加>25%或出現新病灶為進展?;熆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77.4%, 對照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80.6%, 兩組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化療毒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化療期間觀察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6.1%、25.8%、29.0%、38.7%、6.5%、12.9%, 對照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1.9%、51.6%、54.8%、64.5%、29.0%、35.5%。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該病主要在女性群體中發病, 男性發病率較低,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該病的誘發因素尚未明確, 且遺傳因素、長期過量飲酒及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絕經后肥胖及攜帶相關突變基因等與乳腺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聯[3]。該病的早期不具備典型的癥狀和體征, 因此易被人們所忽略, 大多數患者通過體檢才會發現存在乳腺癌疾病。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及腋窩淋巴結腫等臨床癥狀。且隨著病情加重, 上述癥狀也會隨之加重[4]。
臨床針對乳腺癌疾病主要采取手術和術后化療治療, 通過化療來控制患者腫瘤細胞轉移及擴散, 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AC方案與FAC方案為臨床常用的新輔助化療模式。FAC方案是采用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及環磷酰胺三種藥物聯合應用, 而AC方案則采用吡柔比星及環磷酰胺兩種藥物聯合應用, 其兩種化療方案均是以蒽環類為基礎, 蒽環類藥物是目前公認的治療乳腺癌最有效的化療藥物之一[5-7]。但FAC方案中所添加的氟尿嘧啶會增加患者輸液時間, 致使患者易出現化療耐受性差。而且在臨床應用中發現, 兩種化療方案的化療有效率無明顯差異, 而FAC方案采用的氟尿嘧啶則易增加患者的化療副反應, 因此該藥應用的必要性受到了人們的質疑[8, 9]。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 觀察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77.4%, 對照組患者化療總有效率為80.6%, 兩組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熎陂g觀察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6.1%、25.8%、29.0%、38.7%、6.5%、12.9%, 對照組患者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脫發、乏力、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化療毒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1.9%、51.6%、54.8%、64.5%、29.0%、35.5%。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乳腺癌的應用價值均較高, 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延長患者生存期均能起著重要性作用。但FAC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患者的化療副反應, 因此建議臨床相關學者對其再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盡早為乳腺癌患者探尋一種安全有效的化療方案, 最大限度幫助乳腺癌患者延長生存期。
參考文獻
[1] 孔凡立, 趙洪遠, 馮國麗, 等. TAC方案新輔助化療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重慶醫學, 2016, 45(10):1393-1395.
[2] 許強. 乳腺癌通過TE方案與TEC方案新輔助化療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2(30):108-109.
[3] 邱冬梅, 張梅, 鄒沅曄. 新輔助化療方案對乳腺癌患者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醫學綜述, 2016, 22(11):2212-2215.
[4] 李帆. 不同新輔助化療方案治療乳腺癌近期療效觀察. 臨床研究, 2016, 24(3):70-71.
[5] 梁武勇, 廖建鳳. 兩種新輔助化療方案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對比.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6):55-56.
[6] 趙華鋒, 許菊萍, 王輝, 等. AC方案與FAC方案新輔助化療治療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比較. 腫瘤藥學, 2016, 6(4):303-305.
[7] 聶紅霞, 劉葉娟, 唐偉敬. 新輔助化療方案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當代醫學, 2013(5):48-49.
[8] 張曉清, 劉鵬熙, 任黎萍, 等. TAC與FAC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比較. 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1):38-40.
[9] 孟令新, 丁兆軍, 孟芹, 等. AC聯合與FAC聯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比較.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6, 10(11):1645-1647.
[收稿日期:2018-1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