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鋰對急性狂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鋰對急性狂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88例急性狂躁癥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碳酸鋰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聯合碳酸鋰方案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45%(42/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 (36/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動作評分分別為(2.17±0.42)、(1.77± 0.41)分, 語言評分分別為(2.03±0.41)、(1.71±0.35)分, 睡眠評分分別為(2.15±0.38)、(1.73±0.37)分, 情緒評分分別為(2.11±0.47)、(1.78±0.40)分;觀察組患者的動作、語言、睡眠、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21、3.938、5.253、3.547, P=0.000、0.000、0.00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5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5, P=0.000 <0.05)。結論 在急性狂躁癥患者治療中應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鋰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BRMS評分, 提高治療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 阿立哌唑;碳酸鋰;急性狂躁癥;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81
急性狂躁癥屬于心理疾病, 發病時患者行為、情緒等不受控制, 不僅會對自己造成傷害, 還會傷害他人,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妄想、精力旺盛、易激惹、情感高漲等, 碳酸鋰抗 精神類藥物是臨床主要治療藥物, 但治療效果不甚理想[1]。 鑒于此, 本研究對44例急性狂躁癥患者實施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鋰治療方案, 旨在為臨床急性狂躁癥患者治療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接受治療的急性狂躁癥患者中抽取88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 版(CCMD-3) 中狂躁癥相關診斷標準, BRMS評分均>18分。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4例。對照組中, 男24例, 女20例;年齡27~39歲, 平均年齡(33.0±6.0)歲。觀察組中, 男25例, 女19例;年齡27~38歲, 平均年齡(32.5±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碳酸鋰(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3020372)進行治療, 初期劑量為0.5 g/d, 10 d 后根據患者情況將劑量調整為1.00~1.75 g/d。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507) 聯合碳酸鋰方案進行治療, 阿立哌唑初期服用劑量為10 mg/d, 10 d后根據患者情況將劑量調整為30~50 mg/d;碳酸鋰服用劑量、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根據BRMS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判定與對比,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BRMS較治療前減分率≥75%;有效:BRMS較治療前減分率為50%~74%;無效:BRMS較治療前減分率<5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BRMS評分, 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對患者動作、語言、睡眠、情緒等各維度進行評價, 0分為無癥狀、4分癥狀最嚴重。并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45%(42/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36/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后BRMS評分對比 治療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動作評分分別為(2.17±0.42)、(1.77±0.41)分, 語言評分分別為(2.03±0.41)、(1.71±0.35)分, 睡眠評分分別為(2.15±0.38)、(1.73±0.37)分, 情緒評分分別為(2.11±0.47)、(1.78±0.40)分;觀察組患者的動作、語言、睡眠、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21、3.938、5.253、3.547, P=0.000、0.000、0.000、0.000<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治療后, 對照組中發生不良反應10例, 其中惡心4例、腹瀉3例、煩渴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73%(10/44);觀察組中發生不良反應2例, 其中惡心2例、腹瀉0例、煩渴0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55% (2/44);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5, P=0.000<0.05)。
3 討論
急性狂躁癥患者情感容易沖動、出現不安全行為, 屬于心境障礙中的一個獨立的單元, 躁狂抑郁癥的一種發作形式, 通常會伴有語言和活動增多、精力旺盛、莫名緊張、幻覺等癥狀, 需要通過藥物進行對病情進行控制, 該病具有遺傳性, 通常性格內向、孤僻、敏感、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者或者受到過精神刺激者發病率較高。碳酸鋰是狂躁癥臨床治療的主要藥物, 但單用碳酸鋰治療藥物發揮作用速度較慢, 對于急性狂躁癥治療效果不佳, 有研究報道碳酸鋰合并其他藥物治療能夠迅速改善狂躁癥患者臨床癥狀, 有助于預后[2, 3]。 孟憲春[4]在研究中發現, 對躁狂癥患者應用阿立哌唑聯合碳酸鋰治療后2周的BRMS評分較氯氮平聯合碳酸鋰治療下降更顯著, 能夠迅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蘇琳琳[5]研究中對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應用阿立哌唑片和碳酸鋰片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 阿立哌唑片和碳酸鋰片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效果理想, 且短期療效更佳。碳酸鋰主要用于治療躁狂癥, 是通過抑制神經末梢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 促進神經細胞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 從而增加其轉化和滅活, 降低甲腎上腺素濃度達到情緒穩定的效果。阿立哌唑是新型的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病藥物, 其對多巴胺和5-羥色胺(5-HT)系統具有獨特的穩定作用, 還能有效提升患者對碳酸鋰的敏感性, 促進藥效的提升, 具有較好的興奮減弱、穩定情緒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45% (42/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82%(36/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動作評分分別為(2.17±0.42)、(1.77±0.41)分, 語言評分分別為(2.03±0.41)、(1.71±0.35)分, 睡眠評分分別為(2.15±0.38)、(1.73±0.37)分, 情緒評分分別為(2.11±0.47)、(1.78±0.40)分;觀察組患者的動作、語言、睡眠、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521、3.938、5.253、3.547, P=0.000、0.000、0.000、0.000<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5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5, P=0.000<0.05)。
綜上所述, 應用阿立哌唑和碳酸鋰治療急性狂躁癥能夠迅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晶. 急性躁狂發作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評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3):125-126.
[2] 徐孟松, 符彬. 喹硫平聯合碳酸鋰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發作的療效評價. 浙江實用醫學, 2017, 22(5):324-325.
[3] 李少華, 李延精, 李海霞, 等. 利培酮與阿立哌唑治療雙相障礙躁狂發作的臨床療效比較. 西南國防醫藥, 2016, 26(9):994-996.
[4] 孟憲春. 阿立哌唑聯合碳酸鋰治療躁狂癥的療效分析. 黑龍江醫學, 2016, 40(7):631.
[5] 蘇琳琳. 用阿立哌唑片和碳酸鋰片治療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的效果對比.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8):111-112.
[收稿日期:2018-1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