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因子對感染致膿毒癥患兒的診斷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炎癥因子對感染致膿毒癥患兒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 78例感染致膿毒癥患兒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同期 78例非膿毒癥患兒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 ,分析炎癥因子與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結果 觀察組患兒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 (CRP)水平分別為(26.46±8.93)ng/L、(131.26±7.82)mg/L,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11.24±4.67)ng/L、(51.38±2.97)m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0.05);兩組患兒血清游離鈣離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 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觀察組患兒 PCT水平與 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 (r=0.534, P<0.05);CRP水平與 APACHEⅡ評分無相關性 ( r=0.401, P>0.05)。結論 膿毒癥相關的臨床指標PCT、CRP有助于協助臨床醫生對膿毒癥進行早期診斷, 但血清游離鈣離子無法協助診斷, 且 PCT可作為評估膿毒癥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炎癥因子;感染;膿毒癥;臨床指標;診斷價值
膿毒癥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 多為患兒嚴重創傷、燒傷、感染后的并發癥, 是目前絕大多數感染性疾病患兒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近幾年, 我國膿毒癥死亡率逐年升高, 有報道顯示:若膿毒癥發生2 h內得到有效治療, 絕大多數患兒的生存率可達到80%左右, 一旦>6 h, 患兒就有生命危險[2]。故加強膿毒癥早期診斷識別, 從而盡早對患兒進行抗感染、輸液等是治療該疾病的關鍵。近幾年, 有學者稱, 可通過參考膿毒癥患兒的某些炎癥因子、典型臨床表現及病原菌檢測可早期預防和發現膿毒癥。目前有幾種生物指標已應用到膿毒癥的診斷中, 如PCT、CRP、血清游離鈣離子及血漿D-二聚體(D-D)等。另外, 臨床上通常采用APACHEⅡ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 主要由急性生理評分(APS)、年齡評分及慢性健康評分(CPS)三部分組成, 可對患兒的患病程度做出較準確的評價[3, 4]。本研究通過對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本院治療的78例感染致膿毒癥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 并同時選取同期非膿毒癥患兒78例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進而探討炎性因子在膿毒癥早期診斷及評估膿毒癥嚴重程度中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感染致膿毒癥患兒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40例, 女38例;年齡1個月~7歲, 平均年齡(1.03±1.99)歲;平均病程(2.57±0.65)d;基礎疾病:肺炎38例, 腸道感染20例, 顱內感染9例, 泌尿系統感染4例, 其他疾病7例。同時選取同期78例非膿毒癥患兒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45例, 女33例;年齡1個月~6歲, 平均年齡(1.16±1.65)歲;平均病程(2.34±1.28)d;基礎疾?。悍窝?6例, 腸道感染19例, 顱內感染15例, 泌尿系統感染2例, 其他疾病6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兒均于住院后1 d內按無菌要求抽取
5.0 ml外周靜脈血。應用免疫熒光技術測定PCT水平;采用Premier血氣分析儀對血清游離鈣離子進行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對CRP水平進行檢測。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 分析炎癥因子與APACHEⅡ評分的相關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PCT、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血清游離鈣離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患兒炎癥因子與APACHEⅡ評分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觀察組患兒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r=0.534, P<0.05);CRP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無相關性(r=0.401, P>0.05)。
3 討論
當病原菌侵入人體后, 可在血液中進行大量繁殖, 同時釋放內外毒素, 這可能引發患兒出現嚴重膿毒癥甚至膿毒性休克, 嚴重者危及生命。膿毒癥患兒主要為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不同病原菌感染發病過程不同, 且致死率也不同, 其中革蘭陰性菌與其他病原菌相比, 導致的膿毒癥更為嚴重[5-10]。近年來研究顯示, PCT、D-D及CRP等標志物在膿毒癥早期具有臨床診斷價值, 然而對于游離鈣離子還缺乏相應的報道。PCT主要是由甲狀腺C細胞、腸道神經內分泌細胞分泌的一種新型炎癥標志物, 正常情況下, 人體中PCT含量較低, 當出現病原體入侵而引發機體感染時, 該物質會大量分泌, 在第4小時進入血液循環, 8~12 h內達到最高峰。由于PCT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不受溫度、體內外環境的影響, 因此可長時間進行檢測, 可作為檢測膿毒癥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11-1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PCT、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血清游離鈣離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觀察組患兒PCT水平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r=0.534, P<0.05);CRP水平與APACHEⅡ評分無相關性(r=0.401, P>0.05)。觀察組患兒PCT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與APACHEⅡ評分呈正相關, 表明PCT不僅能對患兒是否出現膿毒癥進行診斷, 還可以評估患兒膿毒癥的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 由于膿毒癥病因復雜, 病情復雜多樣, 且后果嚴重, 故實施早期診斷在膿毒癥的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膿毒癥相關的臨床指標PCT、CRP有助于協助臨床醫生對膿毒癥進行早期診斷, 但血清游離鈣離子無法協助診斷, 且PCT可作為評估膿毒癥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 臨床診斷中, 醫務人員可應用PCT診斷膿毒癥, 達到降低患兒死亡率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姜相明, 田惠玉, 趙紅敏, 等. 膿毒癥休克患者早期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價值的研究. 河北醫藥, 2018, 40(15):2279-2283.
[2] 寧永忠, 王輝. 病毒性膿毒癥的流行病學和處置.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0):1446-1449.
[3] 姚樂, 趙浩, 張潔, 等.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和序貫器官衰竭評估評分對急診重癥監護病房膿毒癥患者的預后評估價值.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3):276-278.
[4] 趙磊, 盛博, 李麗娟, 等. 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炎癥因子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性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7):3841-3844.
[5] 毛小強, 樓炳恒, 崔益明. 體溫高峰與重癥監護室內膿毒癥患者預后的相關性. 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8, 48(8):582-586.
[6] 李愛林, 袁鼎山. 膿毒癥患者血清CRP、sTREM-1和PCT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研究.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8, 37(4):729-733.
[7] 包利峰, 方強, 樓炳恒, 等. 炎癥因子對感染致膿毒癥患者的診斷價值.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4):547-550.
[8] 許曉蘭, 許鵬, 於江泉, 等. 各炎癥因子在細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膿毒癥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24):3319-3321.
[9] 劉英其, 李春梅, 葉曉燕, 等. 血流感染膿毒癥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動態變化對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預測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0):27-30.
[10] 任延波, 張彧. 膿毒癥與炎癥因子//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全國第11屆創傷復蘇中毒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5:78-80.
[11] 陳煒, 牛素平, 臧學峰.早期聯合測定炎癥因子對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15, 24(4):369-373.
[12] 明穎. 多項炎癥因子聯合監測對細菌性膿毒癥的輔助診斷作用. 安徽醫藥, 2019, 23(3):491-494.
[13] 薛慶亮, 賈金虎, 劉杜姣. 膿毒癥與炎性因子的研究進展. 臨床肺科雜志, 2015(2):335-336.
[14] 唐甜, 譚利平.炎癥反應在膿毒癥ARDS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重慶醫學, 2017, 46(15):2146-2149.
[15] 王勇濤. 膿毒癥心肌病發病機制的探討. 中國急救醫學, 2016, 36(2):120-125.
[收稿日期:2018-12-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