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致災氣象因子對嶗山茶葉產量年景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為了確定嶗山茶葉致災的農業氣象指標,把嶗山茶葉多年產量資料分為“歉年”與“非歉年”2種年景,利用SPSS22.0統計分析系統,首先選取影響顯著的氣象因子,再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主要影響因子。結果表明,冬季日最低氣溫連續2 d低于-10℃是嶗山茶葉遭受凍害的主要農業氣象指標,低溫凍害是嶗山茶葉減產和品質下降的主要氣象災害。
  關鍵詞 嶗山茶;年景分析;氣象因子;二元logistic回歸
  中圖分類號:S571.1;S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2-086-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2.036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grometeorological indicators of tea disasters in Laoshan Mountain, the multi?year yield data of Laoshan tea were divided into apologetic year and non?apologetic year. Using SPSS22.0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s were selected first, and the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b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agrometeorological index of Laoshan tea freezing injury was that the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10℃ for two consecutive days in winter, and low temperature freezing injury was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Laoshan tea yield reduction and quality decline.
  Key words   Laoshan tea; Year’s harvest analysi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嶗山位于山東省青島市東部,被黃海環繞,一年四季氣候濕潤、多云霧,土壤呈弱酸性。嶗山茶自1959年開始南茶北引到20世紀80年代初引種成功,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推廣種植,隨著栽培和管理技術的不斷提高,嶗山茶葉的氨基酸、咖啡堿等有機營養成分含量較高,嶗山茶品質優良,深受人們的青睞。有學者研究了氣候條件對茶葉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如李柏貞等指出茶葉的氣象災害主要是冬季的凍害、春季的霜凍和夏季的熱害[1],賴全康等調查分析認為冬季的冰凍災害導致茶葉受損嚴重[2]。但目前氣象災害對嶗山茶葉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筆者以嶗山茶葉的產量資料為樣本進行研究,探討氣象因素對嶗山茶葉產量年景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以嶗山區統計局1994—2015年王哥莊街道平均單產為樣本,氣象資料為嶗山區氣象局國家一般氣象站對應的資料。與茶葉生產相關的氣象資料分別為年平均氣溫(TT)、年平均最低氣溫(TD)、年平均最高氣溫(TG) 、年平均氣溫日較差(TGD)、 年平均水汽壓(EE)、年降雨量(RR)、日地面0 cm溫度是否出現連續2 d低于-10℃的日數(TD0,沒有出現為0,出現了為1);日最低氣溫是否出現連續2 d低于-10℃的日數(TZD,沒有出現為0,出現了為1)。
   TD0、TZD及產量的“歉年”與“非歉年”為類別變量,沒有單位;其他資料為數值型變量,單位為對應的國際單位;產量年景“歉年”與“非歉年”為因變量,氣象資料為自變量。
  1.2 產量資料處理
  1.2.1 相對產量及產量的相對偏差  其計算公式[3]如下:
  相對產量=×100%(1)
  相對偏差=×100%(2)
   式中,xi為某一年嶗山茶葉的產量,x為22年嶗山茶的平均產量。
  1.2.2 茶葉產量的年景標準 相對偏差值大于-8%的年份定為“非歉年”,相對偏差值小于或等于-8%的產量年份定為“歉年”。據此計算出歷史上的茶葉每年年景[4]。
  2 結果與分析
  2.1 氣象因子的顯著性檢驗
  2.1.1 單因素檢驗 檢驗數值型變量TT、TG、TD、TGD、EE、RR在茶葉產量“歉年”與“非歉年”的顯著性差異采用t檢驗的方法。結果表明,茶葉產量“歉年”和“非歉年”在TT、TG、TD、TGD、EE、RR各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即年度氣象因子TT、TG、TD、TGD、EE、RR不會對嶗山茶的“歉年”與“非歉年”造成影響。
  2.1.2 類別變量TD0、TZD的檢驗 通過分析-描述性統計-交叉表分析-卡方檢驗-fisher精確檢驗,結果表明,不同的產量狀況在以上的2個因子上全部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茶葉產量年景的“歉年”與“非歉年”2種年景最終是由TD0、TZD共同影響造成的。
  2.2 回歸模型建立
   據計算,嶗山茶葉致災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的函數表達式為:
   P=(3)
   2016年1月23、24日,青島市嶗山區出現了強寒潮天氣,實測日最低氣溫連續2 d分別為-12.9、-15.5℃,即出現了TZD=1,因此2016年出現“歉年”的概率為96.77%。實地調查結果表明大約有30%的大田嶗山茶因遭受凍害致死。
  3 結論與討論
   冬季當日最低氣溫連續2 d出現低于-10℃以下,此時土壤處于結冰狀態,土壤水分移動和上升受到阻礙,茶樹體內細胞結冰,導致茶樹遭受生理凍害,會使茶樹整體死亡[5]。嶗山區每年最冷月份為12月到翌年2月,日平均氣溫一般在-3.5~0℃,如果出現長時間低溫,連續低于0℃的天數大于15 d,負積溫總和超過-100℃,最低氣溫低于-10℃,嶗山茶樹易遭受凍害致死。嶗山茶樹的主要氣象災害是凍害[6]。為此,可以根據冬季寒潮強度及時發布寒潮預警,與嶗山區政府各部門聯合開展嶗山茶樹防災氣象服務,通過煙熏、灌溉、覆蓋、扣棚等措施,把嶗山茶樹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李柏貞,謝佳杏,孔萍,等.江南茶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J].干旱氣象,2015,33(6):1017-1023.
  [2] 賴全康,郭忠春,楊平仲,等.2008年三江縣茶葉冰凍災害調查報告[J].廣西農學報,2008,(S1):81-84.
  [3] 歐陽海,鄭步忠,王雪娥,等.農業氣候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37-42.
  [4] 中國氣象局.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年景等級.QX/T 335-2016[S]. 中國氣象局,2016.
  [5] 馮秀藻,陶炳炎.農業氣象學原理[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95-96,142-143.
  [6] 朱良民.嶗山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32.
  責任編輯:鄭丹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2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