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乳腺癌根治術后傷口使用胸帶與傳統彈力繃帶包扎的臨床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術后傷口使用胸帶與傳統彈力繃帶包扎的臨床效果。方法 300例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 根據術后傷口包扎的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彈力繃帶包扎, 觀察組患者給予胸帶包扎(一體式壓力繃帶)。對比兩組術后皮下積液情況、患側上肢水腫情況以及出現皮下積液患者的積液持續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皮下積液率和患側上肢水腫率分別為10.00%、16.67%,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33%、3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皮下積液患者積液持續時間為(9.7±1.5)d, 短于對照組的(15.3±2.4)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傷口應用一體式壓力繃帶進行包扎, 保持胸壁與皮瓣的緊密貼合, 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預防皮下積液發生, 促進術后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乳腺癌根治術;一體式壓力繃帶;傳統彈力繃帶;皮下積液;術后康復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est bandage and tra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on wound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A total of 3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wound dressing methods after operation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1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dressed with tra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ressed with chest bandage (one-piece pressure bandag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subcutaneous effusion, upper limb edema on affected side and duration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subcutaneous effusion rate and upper limb edema rate on affected side respectively as 10.00% and 16.67% than 21.33% and 3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duration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as (9.7±1.5) d than (15.3±2.4)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radical mastectomy, the wounds are wrapped with an one-piece pressure bandage to maintain the tight fit of the chest wall and the flap, thus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lap,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subcutaneous effusion,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ng.
  【Key words】 Radical mastectomy; One-piece pressure bandage; Traditional elastic bandage; Subcutaneous effusion;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皮下積液、患側上肢水腫等是乳腺癌根治術的常見并發癥, 可導致延長住院時間, 甚至推遲術后的放化療輔助治療[1]。術后傷口的處理是加壓包扎加雙管引流, 但是包扎的方法復雜多樣, 不合理的包扎可能導致患側上肢淋巴回流障礙和血液回流障礙, 引起皮下積液、患側上肢水腫、皮瓣壞死等并發癥, 增加患者的痛苦, 不利于術后康復。而術后合理的加壓包扎能降低皮下積液等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300例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 對比術后傷口胸帶與傳統彈力繃帶包扎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8月本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的300例患者, 均為女性, 均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術。將患者根據術后傷口包扎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50例。對照組中, 年齡34~71歲, 平均年齡(50.5±9.2)歲;體質量指數(BMI)19.0~27.9 kg/m2, 平均BMI(23.5±1.5)kg/m2。觀察組中, 年齡30~73歲, 平均年齡(50.7±9.4)歲;BMI 19.3~27.6 kg/m2, 平均BMI(23.3±1.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 首選常規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切口, 用無菌紗布團和紗布棉墊填充患側的鎖骨下區、腋窩、胸骨旁凹陷處, 使創面平坦。
  1. 2. 1 對照組 術后傷口使用傳統彈力繃帶包扎, 術畢托起患者的頭、胸部, 使其懸空, 展開長約30~30 cm的彈力繃帶, 對傷口進行疊瓦式包扎, 松緊度以包扎緣可插入2指為宜。
  1. 2. 2 觀察組 術后傷口使用胸帶包扎, 該胸帶為一體式壓力繃帶, 在包扎時在其下墊2~3塊毛巾, 腋窩凹陷處用紗布墊填塞, 使壓力均勻分布在皮瓣上, 使得皮瓣與胸壁緊密貼合。左右制動帶從后向前繞過患側上臂外側提裹上臂, 將患側上肢固定在標準功能位。兩組患者均于術后4~5 d換藥, 更換無菌敷料、無菌紗布團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皮下積液情況、患側上肢水腫情況以及出現皮下積液患者的積液持續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皮下積液及患側上肢水腫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皮下積液率和患側上肢水腫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皮下積液患者積液持續時間對比 觀察組皮下積液患者積液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根治術后的皮下積液好發部位為腋下、鎖骨下、肋弓上、胸骨旁, 皮下積液雖然對患者無直接生命威脅, 但是會推遲術后放化療等輔助治療, 影響手術治療效果;且皮下積液的發生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 可能誘發皮瓣壞死、切口遷延不愈、感染等并發癥, 增加患者的身體及精神負擔, 影響術后生活質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術后皮下積液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乳腺癌根治術后給予傷口加壓包扎是預防皮下積液的有效方法, 但是傳統的彈力繃帶包扎的松緊度不易掌握, 包扎過松則達不到加壓使皮瓣貼向胸壁的目的;包扎過緊又導致皮瓣過度受壓, 影響其血運, 導致皮瓣壞死[2], 有時包扎過緊還會出現胸壁壓迫感, 造成呼吸困難, 增加患者術后的痛苦;而且術后檢查傷口或更換敷料時, 需拆除和剪除所有的繃帶, 然后再重新包扎, 費時費力且浪費材料;同時傳統的繃帶操作困難, 加壓效果不可調控。針對此種情況, 本科對患者術后使用一體式壓力繃帶, 該繃帶的加壓包扎方法簡單、快捷, 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舒適度自行調整、自行包扎, 同時保證皮瓣與胸壁的緊密貼合,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術后舒適度, 降低了局部皮膚瘙癢率和過敏率。當患者自覺不舒服時, 如有緊繃感時, 可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合理調整繃帶的松緊度等, 既保證皮瓣與胸壁完美貼合, 又提高了患者的術后舒適度, 減輕痛苦。通過加壓包扎的方式預防創面滲血滲液, 強制地使皮瓣與胸壁處于固定狀態, 消除死腔隙, 且不會加重皮瓣血運不良現象, 導致皮瓣壞死, 促進患者術后康復。使用制動帶可限制患側上肢的無意識活動, 尤其是患者入睡期間的不自主上舉、外展等活動, 以達到滿意的制動效果。另外, 該繃帶還在兩側增加了松緊帶, 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調節松緊帶, 松緊帶的間隔能滿足患者胸部放置引流管的需求, 保證引流通暢。腋窩、鎖骨下方使用無菌紗布團填壓, 胸壁皮瓣用無菌棉墊填壓, 一體式壓力繃帶加壓包扎, 減少創面滲血、淋巴液滲漏, 使得皮瓣與胸壁粘附不易移位, 早期為皮瓣的成活建立良好血供, 同時有利于患側早期肢體功能鍛煉的開展, 減少肩手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 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術后4~5 d換藥, 避免術后過早松開加壓包扎換藥, 以免淋巴管殘端尚未閉合, 皮瓣與胸壁尚未粘連, 導致皮下積液、皮瓣與胸壁的分離[3-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皮下積液率和患側上肢水腫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皮下積液患者積液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一體式壓力繃帶用于術后傷口的包扎中有助于促進皮瓣成活, 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 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傷口使用一體式壓力繃帶包扎, 有助于保證皮瓣與胸壁的緊密貼合, 促進皮瓣成活, 預防皮下積液發生, 促進術后康復,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秀英, 鄭慧新, 馮歡, 等. 運用彈力繃帶聯合濕性愈合療法縮短乳腺癌根治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病程.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4, 23(6):652-653.
  [2] 郭磊, 肖剛, 袁媛, 等. 應用新型胸帶預防乳腺癌術后皮瓣壞死的探討. 現代腫瘤醫學, 2014, 22(1):74-76.
  [3] 郭磊, 李麗, 楊超, 等. 新型胸帶在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防治中的效果觀察.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4, 39(7):935-936, 939.
  [4] 李玲. 乳腺癌術后患者佩戴胸帶的臨床意義.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207-208.
  [5] 周燕嬌, 吳維敏, 余書勇, 等. 乳腺癌根治術后傷口胸帶與傳統彈力繃帶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導刊, 2010, 12(1):146-147.
  [6] 苗祥. 乳腺癌術后皮下積液影響的對比研究. 蘇州大學, 2015.
  [7] 李云飛, 張蘭鳳. “馬甲式”多功能可控氣囊胸帶的研制及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應用. 護理研究(上旬版), 2014, 28(5A):1614-1615.
  [8] 謝海輝, 劉國文. 帶可控氣囊的彈力胸帶在乳腺癌術后的應用.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4, 41(3):175-177.
  [收稿日期:2018-11-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2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