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淺表軟組織腫塊的應用價值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析淺表軟組織腫塊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價值。方法 193例淺表軟組織腫塊患者, 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手術病理檢查, 觀察并分析檢查結果。結果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39例, 惡性病變54例;手術病理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50例, 惡性病變4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7.05%(168/193)、敏感度為83.72%(36/43)、特異性為88.00%(132/150)、假陽性率為12.00%(18/150)、假陰性率為16.28%(7/43)。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血流分級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P<0.05)。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數(RI)分別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淺表軟組織腫塊的價值較高。
【關鍵詞】 淺表軟組織;腫塊;彩色多普勒;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29
淺表軟組織腫塊指的是人體肌肉、外周神經、脂肪組織和結締組織等部位出現的肉眼可見或可觸及的突出性腫塊[1],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時, 腫塊的聲透性較強、聲吸收逐漸衰弱、血流信號易捕捉。為了探究其在淺表軟組織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作者選取193例患者進行了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淺表軟組織腫塊患者193例, 并將淺表腫大淋巴結、淺表腺體體內腫塊的患者排除。入選患者男104例、女89例;年齡最小6歲, 最大73歲, 平均年齡(47.92±9.27)歲;腫塊最小直徑0.46 cm, 最大12.65 cm, 平均腫塊直徑(8.26±2.63)cm;腫塊發現時間最短2 d, 最長9年, 平均腫塊發現時間(4.63±1.49)年。
1. 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手術病理檢查, 由于本文重點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因此本文不記錄手術檢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主要如下。先用手觸及病變位置, 根據腫塊的位置指導患者取合適體位以充分暴露檢查部位, 應用探頭頻率為5.0~12.0 MHz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檢查:于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后輕置于腫塊的表面, 對病變部位進行皮膚表面、皮下脂肪層、肌層等進行多切面連續探查, 并詳細觀察和記錄腫塊的大小、形態、邊界、回聲及毗鄰的關系;再行加壓法對腫塊內部回聲、腫塊彈性及血流信號進行進一步觀察, 若腫塊較大, 需行雙幅拼接法顯示全貌;最后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對腫塊內部及周邊的血流情況進行評估, 并應用脈沖式多普勒在有血流信號的情況下采集血流的頻率信息。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手術病理檢查診斷淺表軟組織腫塊的結果, 并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 計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符合率、敏感度、特異性、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比較良性腫塊與惡性腫塊血流信號分級, 以及血流信號特征(指標包括Vmax和RI)的差異。血流信號分級標準:應用半定量法分級[2]對體表軟組織腫塊的血流狀況進行評估, 若無血流信號為0級;若血流信號呈點狀、閃爍且不穩定為Ⅰ級;若血流信號呈短棒狀, 且穩定為Ⅱ級;若血流信號呈片狀、條狀或樹枝狀為Ⅲ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39例, 惡性病變54例;手術病理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50例, 惡性病變4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7.05%(168/193)、敏感度為83.72%(36/43)、特異性為88.00%(132/150)、假陽性率為12.00%(18/150)、假陰性率為16.28%(7/43)。見表1。
2. 2 良性與惡性腫塊患者腫塊血流信號分級比較 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血流分級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P<0.05)。見表2。
2. 3 良性與惡性腫塊患者腫塊血流信號特征比較 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Vmax和RI分別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淺表軟組織在人體內的分布較為廣泛, 其中外周神經來源于神經外胚層, 其他主要來源于中胚層, 具有組織起源不同、分布廣、相互交織等特點, 導致淺表軟組織腫塊的種類、形態、結構和表現繁多[3-8]。淺表軟組織的腫塊有良惡性之分, 對人體的危害程度、治療方案及預防均不同, 良性腫塊積極治療后可痊愈, 減少了向惡性病變發展的風險, 且復發率較低, 故及時、有效的診斷極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聲對體表軟組織的分辨率較為特殊, 診斷淺表軟組織腫塊時, 是在臨床資料基礎上, 通過觀察腫塊的形態、邊界、周圍及內部血流信號、內部及后方回聲對其性質進行鑒別[9]。本次研究中,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39例, 惡性病變54例;手術病理檢查顯示良性病變150例, 惡性病變4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7.05%(168/193)、敏感度為83.72%(36/43)、特異性為88.00%(132/150)、假陽性率為12.00%(18/150)、假陰性率為16.28%(7/43)。惡性病變腫塊內異常增生的血管生長因子水平升高, 加快了腫塊的生長速度, 故腫塊內新生的血管豐富, 且血流充足, 故惡性病變腫塊的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其血流動力學為高速高阻型[10]。本次研究中, 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血流分級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P<0.05);惡性腫塊患者腫塊的Vmax和RI分別為(28.37±11.85)cm/s、(0.84±0.17), 均明顯高于良性腫塊患者的(16.43±9.42)cm/s、(0.65±0.1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淺表軟組織的臨床價值較高, 但部分良性腫塊的超聲圖像缺乏特異性、惡性腫塊因較小, 影響了診斷的準確性, 可進一步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或超聲彈性成像進行診斷, 避免誤診和漏診。
參考文獻
[1] 王艷, 薛恩生, 何以敉, 等.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軟組織腫物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中外醫療, 2017, 35(21):177-179, 182.
[2] 黃錦洪. 合理調節高頻彩超對提高淺表腫物的良惡性鑒別能力.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23):151-154, 158.
[3] 范志娜, 吳剛, 袁建軍. 實時組織彈性成像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軟組織腫塊中的診斷價值.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4, 23(4):359-360.
[4] 何明, 劉曉林.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軟組織腫塊診斷中的意義.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1, 13(6):11-12.
[5] 劉立鑫, 劉立忠. 實時彈性成像及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淺表軟組織腫塊的診斷價值. 臨床薈萃, 2012, 27(7):618-619.
[6] 劉秀英, 楊曉麗, 高義兵.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軟組織腫塊診斷中的意義.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2, 18(3):11-12.
[7] 鄔曉明, 那麗莉. 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淺表軟組織腫物的診斷價值.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04, 18(6):428-429.
[8] 楊學文, 文麗莉, 張炳英.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淺表軟組織腫塊中的應用價值. 寧夏醫學雜志, 2016, 38(10):912-915.
[9] 楊曉雪, 劉一穎, 楊曉麗, 等. 彈性成像技術對四肢及軀干軟組織腫塊的診斷價值.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6, 18(8):529-531.
[10] 程建中. 彩色多普勒超聲與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淺表軟組織腫塊中的診斷價值.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 20(23):3614-3616.
[收稿日期:2018-08-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