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吻合技術在結腸癌手術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總結三角吻合技術在結腸癌手術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180例接受結腸癌開腹手術及三角吻合的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 并觀察其治療結果。結果 180例患者均行結腸癌開腹手術, 術中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 66 例, 行左半結腸癌根治術68例, 行橫結腸癌根治術26例, 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20例;其中行回腸造口11例, 行橫結腸造口1例;腺癌110例 , 黏液腺癌65例, 鱗癌5例;TNM分期:Ⅰ期腫瘤占19%(34/180), Ⅱ期腫瘤占60%(108/180), Ⅲ期腫瘤占21%(38/180) ;中位手術時間為150 min;中位失血量為50 ml;中位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為72 h;平均住院時間為13 d。其中, 平均淋巴結清掃數目為15 枚。1例患者由于惡性消耗明顯, 低蛋白出現吻合口瘺, 無吻合口出血, 無吻合口狹窄、未見腸梗阻出現。結論 在結腸癌開腹手術中行回腸-結腸及結腸-結腸腸管端端三角吻合術安全可靠, 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關鍵詞】 結腸癌;三角吻合;開腹手術;消化道重新吻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16
近年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受高脂飲食、工作壓力及生活不規律等結腸癌高危因素的影響, 結腸癌患者確診率及手術例數亦不斷提高。結腸癌手術治療中, 腸管切除后腸道的重新吻合對腸癌手術治療預后至關重要, 消化道重建的效果將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1]。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 各種管型吻合器、直線切割吻合期廣泛應用于臨床, 據術者的不同吻合習慣, 胃腸道切除后重新吻合的研究呈現百花齊放。歸根結底, 預防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及吻合口出血是手工吻合及吻合器應用的關鍵。在胃腸道切除后重新吻合中, 常用的腸道吻合方法主要有腸道斷端-腸道側緣吻合、回腸-結腸及結腸-結腸端端吻合[2]。開腹手術中腸道的回腸-結腸及結腸-結腸端端吻合仍以手工縫合為主, 但手術時間較長, 吻合口瘺幾率相對高。本文統計分析了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在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結腸癌開腹手術患者, 進一步驗證三角形吻合在結腸手術消化道重新吻合中的重要地位?,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2月~2018年2 月在本院接受結腸癌開腹手術及三角吻合的結腸癌患者180例, 其中男111例, 女69例;中位年齡58歲;中位腫瘤大小4 cm;術前有腸鏡及病理報告168例, 無腸鏡及病理報告、但有影像學資料12例;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20例, 術前未接受新輔助化療160例;其中橫結腸腫瘤21例, 結腸脾曲12例, 結腸肝曲7例, 升結腸腫瘤59例, 降結腸腫瘤61例, 乙狀結腸腫瘤20例;中位體質量指數(BMI)24 kg /m2。納入標準:①臨床確診為結腸癌, 有腸鏡報告及病理或腹部CT檢查;②胸部X線、腹部CT評估無明顯遠隔臟器轉移、無完全性腸梗阻;③患者無明顯心、肺功能方面的手術禁忌證;④術前是否行新輔助化療, 均可入組;⑤限期行手術治療患者。
1. 2 手術方法
1. 2. 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口服慶大霉素、甲硝唑及果導片腸道準備3 d, 同時肌內注射維生素K1。術前24 h 予磷酸鈉鹽口服溶液口服進行腸道準備, 術前晚灌腸1次, 術前行抗生素皮試, 術前0.5~2 h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1. 2. 2 手術步驟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仰臥位方式, 據結腸癌部位選擇不同腹部切口;擴大切除癌腫所在腸管及沿腸系膜根部清掃相應淋巴脂肪組織。沿腸系膜對側緣的腸管, 將兩腸管斷端結腸-回腸或結腸-結腸直徑修剪大致相當, 然后用組織鉗提起兩斷端腸管后壁成一條直線, 使用直線切割閉合器閉合腸管, 采用相同方法閉合腸管前壁及側壁, 完成腸管全周閉合后, 再用絲線間斷縫合加固吻合口, 以能通過一食指肚以上為宜, 創面徹底止血, 嚴格預防周圍血腫形成, 留置引流管后逐層關腹。
1. 2. 3 術中應用抗生素 若手術時間>3 h追加抗生素, 術后予調整水、電解質及熱量平衡治療, 待排氣及排便通暢后, 由進水、流食、半流食順序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 并拔除引流管, 術后切口常規換藥, 預防感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臨床及病理指標:術中吻合口周圍滲血情況、術后排氣時間、患者住院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是否有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吻合口出血、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腫瘤組織學分級及TNM分期。
2 結果
180例患者均行結腸癌開腹手術, 術中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66例, 行左半結腸癌根治術68例, 行橫結腸癌根治術26例, 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20例;其中行回腸造口11例, 行橫結腸造口1例;腺癌110例 , 黏液腺癌65例, 鱗癌5例;TNM分期:Ⅰ期腫瘤占19%(34/180), Ⅱ期腫瘤占60%(108/180), Ⅲ期腫瘤占21%(38/180) ;中位手術時間為150 min;中位失血量為50 ml;中位術后首次排氣時間為72 h;平均住院時間為13 d。其中, 平均淋巴結清掃數目為15 枚。1例患者由于惡性消耗明顯, 低蛋白出現吻合口瘺, 無吻合口出血, 無吻合口狹窄、未見腸梗阻出現。
3 討論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及醫學科技水平的提高, 受高脂高蛋白飲食的過量攝入、工作壓力及生活不規律等影響, 結腸癌患者逐年增多, 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生命安全。結腸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至關重要。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 手工吻合的手術時間長, 麻醉時間長, 術后出現肺感染、腸黏連及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瘺幾率高, 均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 嚴重者會導致重癥腹膜炎乃至危及患者生命[3-6]。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管型及直線型吻合器的發展, 其具有縮短手術時間、吻合可靠、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 得到廣大外科醫師的廣泛認可及信賴, 吻合器吻合在胃腸道的手術后重新吻合效果明顯、作用突出。手工吻合對術中吻合技術要求較高, 且術后并發癥如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瘺等較多。而三角吻合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同時三角吻合操作相對簡單, 學習曲線較短, 易于掌握。但三角吻合理論上存在3個薄弱點[7-10], 應重點縫合吻合口出血點及三處閉合器交匯處, 三角形吻合技術吻合口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總結如下: ①注意修剪吻合的腸管管徑, 避免吻合后因兩端直徑差距較大導致術后吻合口狹窄及腸套疊;②在用組織鉗提起兩斷端腸管時, 確保直線切割閉合器閉合整齊, 同法, 三角形閉合全周腸管;③在吻合器吻合的交匯處, “八根針”加固全層縫合吻合口, 避免與針眼兒處重疊, 預防出血;④在吻合相應腸管距離有限的情況下, 三角吻合可避免切除過多的腸管, 預防吻合口張力過大進而降低吻合口瘺幾率;⑤在吻合腸管過程中, 避免腸管扭轉, 吻合腸管后, 兩系膜斷端要縫閉, 預防內疝及腸梗阻發生。總之, 三角形吻合是一種可靠的胃腸道手術后消化道重新吻合方式, 該消化道重新吻合方式比傳統手工吻合, 可明顯縮短患者排氣及排便時間、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費用、患者恢復快, 是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 趙玉沛, 張太平. 消化道重建基本原則與基本技術.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4(3):197-204.
[2] 張汝一, 張忠民, 甄運寰. 貴州省消化道重建專家共識(2014版)三、結直腸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技術. 貴州醫藥, 2016, 40(1):110-112.
[3] 黃昌明, 林密. 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三角吻合技巧與應用.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5(4):388-390.
[4] 史磊, 梁建偉, 周海濤, 等. 改良三角吻合技術在結腸癌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7, 22(4):326-329.
[5] 廖梓群, 陳維榮, 陳喜貴, 等. 改良三角吻合技術在完全腹腔鏡左半結腸切除術中的應用.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 19(6):712-713.
[6] 張天. 三角吻合術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6):58-60.
[7] 高波, 高波, 黃慶興, 等. 三角吻合技術在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中的臨床研究.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7, 20(1):73-78.
[8] 黃慶興, 馬俊, 曹愛紅, 等. 三角吻合術在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7, 29(11):753-756.
[9] 高波, 董劍宏. 三角吻合術在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價值.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 15(3):303-306.
[10] 朱志強, 姚寒暉, 吳楊, 等. 三角吻合術在全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3(11):1410-1412.
[收稿日期:2018-07-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