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對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差異。方法 312例胃印戒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病理學標本結果分為彌漫浸潤型組(72例)和非彌漫浸潤型組(240例)。收集兩組病理結果、印戒細胞癌(SRCC)分期及實驗室相關數據。對比兩組腫瘤部位、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神經侵犯程度以及SRCC分期、腫瘤標志物水平。結果 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腫瘤部位、浸潤深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91、34.150, P<0.05)。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神經侵犯程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087、14.489, P<0.05)。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SRCC分期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810, P<0.05)。彌漫浸潤型組和非彌漫浸潤型組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水平分別為(32.19±8.43)ng/ml、(403.21±63.43)kU/L、(2.53±1.25)ng/ml、(98.23±18.23)kU/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存在一定差異, 具體體現在腫瘤部位、淋巴結轉移情況、浸潤深度及血清腫瘤指標CEA及CA199水平等方面, 通過術前合理分析評估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豐富的信息。
【關鍵詞】 彌漫浸潤型;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17
胃癌在各類惡性腫瘤致死率中位居世界第三, 胃印戒細胞癌為胃癌的一種類型, 近幾年在亞洲、美國以及歐洲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 因此加強對胃印戒細胞癌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1]。根據Lauren分型, 胃印戒細胞癌可分為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兩大類, 前者被認為來源于化生的上皮組織, 后者由胃壁內散在的腫瘤細胞構成[2]。上述兩種不同類型胃癌有其獨特的臨床病理特點, 即便胃鏡病理明確診斷, 也容易錯誤評估分期[3]。因此本文擬通過文獻檢索的方法, 收集312例胃印戒細胞癌患者, 分析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差異,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12例胃印戒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是否彌漫浸潤分為彌漫浸潤型組和非彌漫浸潤型組。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 有明確的病理學標本, 根據病理學標本結果分為彌漫浸潤型組(72例)和非彌漫浸潤型組(240例)。彌漫浸潤型組男40例, 女32例;年齡44~65歲, 平均年齡(49.68±8.52)歲;病程4.85~7.38個月, 平均病程(5.38±2.57)個月。非彌漫浸潤型組男133例, 女107例;年齡46~68歲, 平均年齡(50.34±9.05)歲;病程5.05~7.85個月, 平均病程(5.13±2.78)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有明確病理學標本;②納入研究時未接受過抗腫瘤治療。
1. 3 排除標準 ①病理信息不全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 4 方法 收集兩組病理結果、SRCC分期及實驗室相關數據進行記錄與分析。
1. 5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腫瘤部位、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神經侵犯程度, 以及SRCC分期、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差異。SRCC分期根據2010年第七版AJCC胃癌TNM分期標準進行評估。
1. 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腫瘤部位及浸潤深度比較 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腫瘤部位、浸潤深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91、34.150,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及脈管神經浸潤程度比較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神經侵犯程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087、14.489,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SRCC分期比較 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SRCC分期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810, 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在各類惡性腫瘤致死率中位居世界第三,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我國從1980~2015年胃癌的發病率增長了12倍[4]。統計數據顯示, 2012年我國約有24萬余人確診為胃癌[2]。全球胃癌的發病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 每年約70%的新發病例發生于發展中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數據顯示, 我國是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5]。近年來, 隨著胃癌預防和篩查技術的進步和普及, 2017年我國胃癌的發病率較1980年顯著降低, 2017年我國胃癌發病率下降到0.94/10[4], 但是胃印戒細胞癌在年輕人群中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6]。
本次研究中收集收集胃印戒細胞癌患者, 根據病理學標本結果分為彌漫浸潤型組(72例)和非彌漫浸潤型組(240例)。
結果提示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腫瘤部位、浸潤深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91、34.150, P<0.05)。同樣有研究收集82例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患者中, 大部分病變的深度都已超出黏膜下層, 70.8%已侵出漿膜外, 而65例非彌漫浸潤胃印戒細胞癌患者中, 56%的患者歸于早期[7]。因此分析腫瘤的侵犯深度對于判斷腫瘤的病理類型有積極的作用, 同時胃印戒細胞癌的進展程度與大體病理類型有關[8-14]。此外本文還發現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神經侵犯程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087、14.489, P<0.05);同時, 彌漫浸潤型組患者與非彌漫浸潤型組患者SRCC分期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810, P<0.05)??梢钥闯鑫赣〗浼毎┑恼w分期都偏晚, 趨向于進展期胃癌, 這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15]。此外本文還發現彌漫浸潤型組和非彌漫浸潤型組腫瘤標志物CEA及CA199水平分別為(32.19±8.43)ng/ml、(403.21±63.43)kU/L、(2.53±1.25)ng/ml、(98.23±18.23)kU/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腫瘤基因和蛋白質水平上的差異有關[16]。 綜上所述, 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存在一定差異, 具體體現在腫瘤部位、淋巴結轉移情況、浸潤深度及血清腫瘤指標CEA及CA199水平等方面, 通過術前合理分析評估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豐富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趙瑞杰, 徐天銘, 張春蘭, 等. 以急性無菌性腹膜炎為首要表現的胃印戒細胞癌1例報道.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7, 26(11):1250-1251.
[2] 王久利, 凌志強. 胃印戒細胞癌研究新進展.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7, 25(4):358-363.
[3] 劉堯. 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相關性分析.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7, 34(5):573.
[4] 劉寅, 陳亮, 陳露露, 等. 胃印戒細胞癌伴肺淋巴管癌病三例并文獻復習.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 2017, 16(4):341-344.
[5] 熊秋迎, 熊欣, 胡秀華, 等. K-ras基因狀態及ras蛋白表達在胃印戒細胞癌免疫表型分類中的意義. 重慶醫學, 2017, 46(15):2027-2029, 2033.
[6] 薛琰. 胃印戒細胞癌預后相關的meta分析及臨床研究. 南方醫科大學, 2017.
[7] 楊柳, 朱曦齡, 楊已起, 等. 非手術治療鈣化性胃印戒細胞癌1例報道. 腫瘤學雜志, 2017, 23(5):458-460.
[8] 聶愛英, 梁麗娟, 雷超, 等. 胃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特點的分析.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6):914-917.
[9] 楊明, 周艷華, 馬志剛, 等. 胃印戒細胞癌與非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分析.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1, 11(22):4293-4297.
[10] 沈潔, 魏嘉, 劉寶瑞. 胃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特征和生物標志的研究現狀.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14(11):1033-1037.
[11] 常春曉. 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因素分析.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1.
[12] 史克志, 陳點點, 李璇, 等. 胃印戒細胞癌與胃部分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廣東醫學, 2014, 35(19):3062-3066.
[13] 孫龍. 胃印戒細胞癌66例臨床病理學觀察. 吉林醫學, 2013, 34(13):2523-2524.
[14] 顧婷. 彌漫浸潤型和非彌漫浸潤型胃印戒細胞癌的臨床病理特征研究. 浙江大學, 2017.
[15] 劉翠云, 周寧, 賽福丁·柯尤木. 新疆維、漢兩民族胃印戒細胞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影響因素. 實用醫學雜志, 2017, 33(1):83-86.
[16] 饒翔, 楊丞. HSP27在胃印戒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β-catenin和Vimentin的關系. 現代腫瘤醫學, 2017, 25(1):104-108.
[收稿日期:20108-07-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8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