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單孔與多孔胸腔鏡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單孔與多孔胸腔鏡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 各39例。實驗組采用單孔胸腔鏡進行治療, 參照組采用多孔胸腔鏡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分別為(125.41±22.54)ml、(25.62±2.71)個、(752.28±85.64)ml、(3.82±0.52)d、(1.5±0.5)分, 參照組分別為(144.5±26.5)ml、(20.98±1.46)個、(738.81±91.26)ml、(5.82±1.74)d、(3.2±1.5)分;實驗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82%(5/39), 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13/39);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選擇單孔胸腔鏡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 其治療效果優于多孔胸腔鏡, 可有效減少術中失血量, 提升淋巴結清掃個數, 優化各項手術指標,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單孔胸腔鏡;多孔胸腔鏡;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13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這種病癥對于患者的影響十分嚴重, 患者發病后對于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干擾, 且病死率較高。有研究認為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總數的75%~85%, 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比較典型的癥型之一, 近些年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成為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方法[1]。本文針對單孔胸腔鏡手術方案和多孔胸腔鏡手術方案對于周圍型肺小細胞肺癌臨床的效果和安全性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 各39例。實驗組中男18例, 女21例;年齡最大62歲, 最小28歲, 平均年齡(45.2±11.1)歲。參照組中男19例, 女20例;年齡最大64歲, 最小30歲, 平均年齡(44.8±11.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排除存在葉支氣管侵犯的患者, 手術前接受過新輔助放化療治療的患者, 既往存在胸部手術史的患者, 有雙肺腫瘤患者, 存在腫瘤轉移或合并其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 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心、肝、腎等相關臟器功能損害的患者, 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1. 2 方法 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雙腔氣管插管, 幫助患者常規放置健側臥位和折刀位20°, 術者和扶鏡者位于患者的腹側, 而助手則位于患者的背側[2]。實驗組患者采用單孔胸腔鏡進行治療, 于患者腋前線第4肋間切開, 切口長度約為4 cm, 將相關操作器械和胸腔鏡經過此口置入。參照組患者采用多孔胸腔鏡進行治療, 主操作孔主要位于患者腋前線第4肋間, 長度約為4 cm, 胸腔鏡孔位于患者的腋中線第7肋間, 長度為1 cm, 而副操作孔位于患者的腋后線第7肋間, 長度約為1 cm。兩組患者均進行肺葉解剖和切除, 清掃肺門和縱隔淋巴結, 切除肺葉時, 如果患者的肺裂發育相對較好, 處理時順序按靜脈、動脈和支氣管進行, 如果患者的肺裂發育不完全, 處理時順序按靜脈、支氣管和動脈。單孔操作術中, 因為上肺葉手術難度較大, 所以順序改為尖前支、靜脈、后升支和支氣管。動脈、靜脈及支氣管不完全排列, 通過同一型號的切割閉合器進行閉合處理。兩組患者進行肺門、縱隔淋巴結清掃時, 按照臨床外科腫瘤中淋巴結清掃統一標準執行。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術后疼痛評分、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實驗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分別為(125.41±22.54)ml、(25.62±2.71)個、(752.28±85.64)ml、(3.82±0.52)d、(1.5±0.5)分, 參照組分別為(144.5±26.5)ml、(20.98±1.46)個、(738.81±91.26)ml、(5.82±1.74)d、(3.2±1.5)分;實驗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均明顯優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總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分別為(128.52±21.41)min、(5.52±1.63)d, 參照組分別為(131.80±22.81)min、(5.53±1.68)d;兩組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2.82%(5/39), 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13/39);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文主要分析單孔和多孔胸腔鏡對于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 從本文結果中可以看出, 采用單孔胸腔鏡對于周圍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具有更好的效果, 而且安全性更高。為患者進行單孔胸腔鏡治療時, 可以減少對患者的開孔, 所以和多孔胸腔鏡治療方案比較, 大大的降低了對患者的損傷, 減輕了對患者軀體的損害, 能夠保證患者的疼痛更低, 降低了術后感染的發生率。而且單孔胸腔鏡治療方案在治療的過程中, 可以更加便捷[3, 4]。有研究認為[5], 單孔治療方案會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手術時間,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選擇單孔胸腔鏡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 其治療效果優于多孔胸腔鏡, 可有效減少術中失血量, 提升淋巴結清掃個數, 優化各項手術指標,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尹遜亮, 周勇安, 趙寧, 等. 單孔及多孔法胸腔鏡手術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的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6, 23(11):1044-1049.
  [2] 田文鑫, 佟宏峰, 孫耀光, 等. 兩孔、三孔胸腔鏡與開放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對比研究.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 14(11):994-997, 1010.
  [3] 翁賢武, 梁誠之, 林培鋒, 等. 單孔胸腔鏡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7(6):977-979.
  [4] 王繼振, 劉公哲, 李大宏. 單孔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治療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現代腫瘤醫學, 2018(10):1544-1547.
  [5] 王耿杰, 馬良赟, 廖澤飛. 單孔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治療外周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2):217-219.
  [收稿日期:2018-09-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1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