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對于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評價治療的安全性。方法: 本文的所有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所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本文選擇其中的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方法分為常規手術組和全胸腔鏡手術組,每組患者為34例,對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手術方案進行治療和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評價兩組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疼痛等相關的指標,本文的全胸腔鏡手術組明顯比常規手術組更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本文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和總住院時間,兩組患者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全胸腔鏡手術組為11.76%(4/34),常規手術組為32.35%(11/3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通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清掃淋巴結的個數,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引流的提升,緩解術后疼痛,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非小細胞肺癌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非小細胞肺癌在臨床上是比較嚴重的一種肺癌病癥,對于該病癥進行治療的時候,首選治療方案和有效治療方案就是手術治療,可為患者選擇的手術治療方案是傳統的開胸手術和電視胸腔鏡手術兩種治療方案。電視胸腔鏡手術方案就是本研究所提到的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這種手術方案的出現對于開胸手術是一種巨大的威脅[1]。最近這些年,因為臨床的技術不斷的發展,高科技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使得外科胸腔鏡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微創外科理念開始逐漸成熟,大量的手術經驗在臨床不斷的積累開始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本研究簡單的分析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治療時應用全新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效果,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選擇68例患者以隨機的方法分為常規手術組和全胸腔鏡手術組,每組患者平均為34例。本文常規手術當中男女比例為40:28,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27歲,平均年齡(42.1±10.4)歲;全胸腔鏡手術組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41:27,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40.8±11.3)歲。本文所有患者手術之前均進行胸部CT的掃描,并且進行增強掃描,對患者的病變部位和局部淋巴結狀況進行確定,為患者進行臨床分期,完善相關指標的檢查,所有患者排除存在腫瘤的遠處轉移,本文不存在手術禁忌癥患者,所以患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可以得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不存在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本文所有的常規手術組的患者均配合采用傳統的開胸肺癌根治手術進行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為患者選擇采用健側臥位,經過患者的胸部第五根內奸進行10~20cm的側切口,在直視的作用之下,完成對于肺葉的切除,并對患者進行肺門的縱隔淋巴結清掃。為患者留置一根胸腔引流管,并且選擇采用止痛泵進行相關的直通處理。對于本文所有的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選擇采用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為:
為患者進行雙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幫患者常規放置健側臥位和折刀位20°,術者需要和扶鏡者位于患者的腹側,而助手則位于患者的背側?;颊哌x擇多孔胸腔鏡術式進行治療,主操作孔主要位于患者葉前線第四肋間,長度大約為4cm,胸腔鏡孔位于患者的腋中線第七肋間,長度為1cm,而副操作孔位于患者的腋后線第七肋間,長度大約為1cm[2]?;颊哌M行肺葉解剖和切除,有效對患者進行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的清掃,對患者進行肺葉切除的時候,如果患者的肺裂發育相對較好,處理的時候順序是按照靜脈、動脈和支氣管進行,如果患者的肺裂發育不完全,處理的順序是按照靜脈、支氣管和動脈。動脈、靜脈以及支氣管不完全肺裂通過同一型號的切割閉合器來進行閉合處理。進行淋巴結清掃的時候,患者的肺門、縱膈淋巴結清掃,按照臨床外科腫瘤當中的淋巴結清掃的統一標準來執行。
1.3 觀察指標 對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以及術后疼痛評分;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進行統計學軟件檢驗的過程中,對于所有研究對象的術中失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以及術后疼痛評分等相關的計量數據均選擇采用t值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采用P<0.05進行檢驗,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清掃淋巴結個數、術后引流量、術后引流時間和術后疼痛等相關的指標,本文的全胸腔鏡手術組明顯比常規手術組更優,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評價本文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和總住院時間,兩組患者之間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對本文兩組患者治療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全胸腔鏡手術組為11.76%(4/34),常規手術組為32.35%(11/34),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結論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這種病癥對于患者的影響十分嚴重,患者發病之后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干擾,而且這種病情的病死率較高。有研究認為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總數的75%到85%,非小細胞肺癌當中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是比較典型的一個癥型,這對患者治療的時候,因為最近這些年微創技術的發展使得為患者選擇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成為一種主要的治療方案。本文主要分析全胸腔鏡切除術對于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的效果,從本文結果中能夠看出全胸腔鏡組治療的效果比常規手術治療的更好,能夠證實全胸腔鏡治療的意義。在對患者進行全胸腔鏡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能夠降低對患者的損傷,不用為患者進行開胸,減輕了對患者軀體的損害,確保患者的疼痛更低,而且能夠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使患者疼痛大大減輕。為患者進行開孔治療手術相對較為便捷,所以手術效果更加的優越。綜上所述,臨床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通過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提高清掃淋巴結的個數,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引流的提升,緩解術后疼痛,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李喆,楊楊,劉延風,許瑞彬,李偉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1):82-85+92.
韓福順.60例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6(06):33-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