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藥物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和安全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小分子藥物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內收治的94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對照組給予干擾素a-2a+利巴韋林治療,研究組給予小分子藥物索非布韋治療,觀察分析臨床療效,統計不良反應。結果:①評價肝功能,治療前組間各指標差異不大(P>0.05),治療后研究組各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②統計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丙型肝炎應用小分子藥物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小分子藥物;丙型肝炎;療效;安全性
丙型肝炎(hepatitis C)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主要通過輸血、針刺、吸毒等方式傳播。丙型肝炎,隨著病情發展,病毒不斷增殖,持續加重損傷肝臟,甚至累及其他組織,嚴重時,可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積極對癥治療丙型肝炎,對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擇94例患者分成2組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小分子藥物治療丙型肝炎的療效和安全性,現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內收治的94例丙型肝炎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對照組,32例男性,15例女性,最小43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56.79±5.62)歲。研究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最小年齡41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55.93±6.14)歲。比較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差異不大,P>0.05,可分組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干擾素a-2a+利巴韋林治療。其中,皮下注射聚乙二醇長效干擾素a-2a,180g/次,1次/周;口服利巴韋林片,0.30g/次,3次/d。
研究組:小分子藥物索非布韋治療,口服給藥,400mg/次,1次/d。
同時,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保肝治療與對癥治療,持續用藥1年,1年后,評價療效。
1.3療效指標
?。?)采用天亮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功能,包括4個指標,即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和總膽紅素(TBIL)。
?。?)統計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1.4統計方法
用SPSS20.0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T值檢驗計量資料,X?值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肝功能
比較治療前肝功能指標,組間差異不大(P>0.05),治療后組間差異顯著(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應
統計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飲酒、勞累、長期服用肝毒性藥物等可促進疾病發展。臨床上,根據起病緩急,一般可分成急性丙型肝炎與慢性丙型肝炎【2】。近些年,大量資料表明,丙型肝炎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一旦確診丙型肝炎,需盡早對癥治療,改善預后。聚乙二醇長效干擾素a-2a,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的作用,通過直接或者間接阻斷病毒復制的方式,控制病情。利巴韋林是一種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可選擇性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索非布韋是DAA小分子藥物的代表,屬于HCV NS5B RNA 依賴型RNA聚合酶抑制劑,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對丙肝病毒復制過程直接產生抑制作用,抑制“非結構蛋白”,阻止丙肝病毒復制,有效清除丙肝病毒。索非布韋,為核苷酸類似物抑制劑,適用于治療丙肝病毒感染,且無需應用干擾素,安全性高,療效確切,是一種能夠有效阻斷丙型肝炎病毒復制所需的特異性蛋白質。相比蛋白酶抑制劑和NS5A抑制劑,索非布韋有所不同,病毒對其不易產生耐藥性,即使產生耐藥性,停藥后,耐藥病毒很快便可消失,可更換另一種藥物聯合應用,其被臨床醫生稱之為“耐藥屏障較高”的藥物【3】。本文通過對比研究發現,研究組治療后的AST、ALT、ALB、TBIL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總之,小分子藥物治療丙型肝炎,不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而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曉宇,王菊仙. 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藥及治療方案研究進展[J]. 中國新藥雜志,2014,23(22):2624-2630.
[2]侯惠玉. DAAs治療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療效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2017.
[3]吳曉寧,歐曉娟. 丙型肝炎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藥物的臨床研究進展[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20):6082-60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