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根治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宮頸癌根治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100例接受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況、患者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
察組患者術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分別為(34.61±1.04)分、(35.22±1.13)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1.21±1.73)分、(54.26±1.23)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8.1508、80.6056, P=0.000、0.000<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829, P=0.0144<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 P=0.0455<0.05)。結論 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改善焦慮、抑郁情況, 提高患者滿意度, 進而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促進患者盡快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宮頸癌根治術;綜合護理;干預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92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嚴重威脅著婦女的生命安全, 且其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發展趨勢, 宮頸癌患者常常會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的情況, 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并伴有陰道分泌物異常, 晚期患者還會出現尿頻、尿急等癥狀, 因此早期發現、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宮頸癌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而宮頸癌根治術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 但是在獲得理想療效的同時, 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損傷, 因此術后的護理干預也是保證預后效果的關鍵[1]。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宮頸癌根治術后的綜合護理干預效果, 作者特選取100例接受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婦科接受宮頸癌根治術治療的10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臨床表現有不同程度的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分泌物異常以及伴有腥臭味, 晚期宮頸癌患者表現為尿頻、尿急、肛門墜脹及下肢腫痛等癥狀。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3~66歲, 平均年齡(40.36±8.68)歲;鱗狀細胞癌30例, 腺癌20例;宮頸癌分期:Ⅰa2期10例, Ⅰb期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4~67歲, 平均年齡(41.28±8.62)歲;鱗狀細胞癌31例, 腺癌19例;宮頸癌分期:Ⅰa2期12例, Ⅰb期3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及宮頸癌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宮頸癌根治術進行治療, 術后予以常規的抗感染、止血以及化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生活干預 為患者提供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治療環境, 并定時通風換氣, 保證室內空氣清新, 同時還要保障室內的干凈和整潔, 溫度、濕度適宜, 限制探視人員, 以避打擾患者休息。
1. 2. 2 心理干預 由于宮頸癌的病情較為特殊, 多數患者在手術治療后會出現心理壓力過大的情況, 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 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度影響其預后恢復, 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 并給予心理引導, 以減輕其負性情緒, 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并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患者心理所需, 仔細地分析引起負性情緒的因素, 并結合患者的病情予以針對性心理干預, 改善其主觀能動性, 讓其了解術后恢復的效果, 及時調整其負性情緒[2]。
1. 2. 3 病情干預 當患者完成手術后, 應予以相應的臨床監測, 持續24 h進行生命體征監測, 注意患者的意識、尿量及尿色, 并予以持續低流量吸氧治療, 并觀察患者需氧飽和度, 在腹部放置沙袋以防止傷口滲血, 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 如果患者術后24 h引流液>100 ml/h并伴有鮮紅色時, 應考慮有內出血的發生, 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3]。
1. 2. 4 術后并發癥干預 宮頸癌根治術后容易發生尿潴留、尿路感染, 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執行無菌操作, 在治療操作前及時洗手, 以預防感染的發生, 同時告知患者留置尿管的目的, 并告知相關注意事項, 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 妥善固定好導尿管并做好記錄, 保持導尿管的通暢, 避免出現脫落、打折等情況, 定期更換尿袋, 同時叮囑患者每天清洗外陰, 保持其清潔, 多飲水, 以達到生理性沖洗膀胱、尿路自凈的目的, 必要時要遵醫囑定期開放導尿管, 訓練膀胱功能。對于術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 應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 告知其預防靜脈血栓的方式, 講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 密切觀察其病情, 注意下肢情況, 如發現異常, 應及時通知醫師進行治療[4]。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況、患者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焦慮抑郁情況分別采用SAS、SDS進行評價,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 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 其中<50分為正常, 50~59分為輕度焦慮, 60~69分為中度焦慮, >70分為重度焦慮, 分數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嚴重。按照中國常模結果, 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 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 63~72分為中度抑郁, >73分為重度抑郁, 分數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采用本院自擬的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等級, 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分別為(34.61±1.04)分、(35.22±1.13)分;
對照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分別為(51.21±1.73)分、(54.26±1.23)分。觀察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8.1508、80.6056, P=0.000、0.000<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22例, 滿意27例, 不滿意1例, 滿意度為98.00%(49/5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18例, 滿意24例, 不滿意8例, 滿意度為84.00%(42/50)。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829, P=0.0144<0.05)。
2. 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尿路感染1例, 殘端出血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4.00%(2/5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2例, 尿路感染3例, 深靜脈血栓1例, 殘端出血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8/50)。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000, P=0.0455<0.05)。
3 討論
綜合護理干預是根據患者的情況, 結合臨床病情, 通過多種方面實施的干預措施, 并將臨床所有護理方式相結合, 為患者打造一個更全面、更優質的治療環境, 而宮頸癌根治術后的患者, 由于其心理壓力較大, 因此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會從患者自身角度出發, 改善其心理環境, 提升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另外通過術后病情、并發癥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進行干預, 可有效提升護理效果, 保證患者生活質量, 加速其術后盡快恢復[5, 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術后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00%,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00%,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改善焦慮、抑郁情況, 提高患者滿意度, 進而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促進患者盡快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冬芳, 李小妹, 張蘇梅, 等. 綜合護理訓練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抑郁干預效果的研究.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6, 29(1):163-166.
[2] 陳育珊. 綜合護理訓練在改善宮頸癌根治術患者抑郁情緒中的效果. 中國實用醫藥, 2017, 12(1):158-160.
[3] 陸婷婷. 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留置導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9):261-262.
[4] 韓冬芳, 李小妹, 周凱娜,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緩解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焦慮心理的效果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2016, 31(20):
1831-1834.
[5] 楊安文. 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的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6):153.
[6] 戎有梅. 宮頸癌根治術后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5):2142-2143.
[收稿日期:2018-12-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