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探析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治ICU病房患者7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9例。兩組均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比較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安全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ICU護理中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安全事件。
  關鍵詞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效果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即為重癥或昏迷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專門科室,該病房收治的患者多為嚴重創傷、大手術、臟器功能衰竭、重癥休克等患者,病情兇險,進展快,為保證患者身心健康,規避不良事件,改善就醫體驗,減少醫療糾紛,醫者多于患者就診期間給予護理干預,協助醫生開展診療服務的同時解決患者出現的身心問題,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醫療資源及人力資源的價值,造?;颊摺kS著國家經濟實力日益提升,民眾對醫療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常規護理服務僅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易忽視其身心需求,導致患者產生抵觸情緒,影響醫療工作正常開展[1,2]。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統籌患者就診各環節醫療事宜,關注、尊重、愛護患者,幫助其保持軀體舒適,平衡身心,進而借助高質量護理服務獲取患者及家屬支持與配合,提高護理滿意度及醫院聲譽。本文旨在探析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ICU患172中國社區醫師2019年第35卷第12期者78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9例。本研究經ICU病房醫護人員共同審核通過,所有參選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遵醫性差、昏迷及精神異常者。研究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9 - 67歲,平均(51.6±3.7)歲。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7 -68歲,平均(51.4±3.8)歲。兩組病例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護理,協助搶救,準備醫療設備及藥物,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規劃病房空間,減少人流,做好室內清潔消毒,注意處理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觀察各項指標,根據病情恢復情況調整護理方案。研究組加入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①講解ICU病房相關規定:告知患者身體狀況及探視期間注意事項,安撫家屬情緒,于病房外設置家屬休息區、洗手間,提供座椅(可坐可躺)及存儲柜以放置生活必需品,方便家屬陪診,走廊外忌大聲喧嘩,于休息區張貼標識語,制定休息制度和注意事項,提供茶水,合理安排探視及進餐時間,切記入室前嚴格消毒,規避交叉感染。②講解疾病知識:適當告知病情,巧用溝通技巧,開展醫療服務時輔之講解,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面對咨詢耐心解說,給予撫觸干預,消除隔閡;建立護理工作群,責任護士實時記錄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將患者變化情況及時向群內上傳,方便與家屬之間的溝通;特殊患者設定彈性探視時間。③情志干預:ICU患者常出現負面情緒,給予音樂療法、開導法及安慰法,解除其顧慮與煩惱;協助患者及家屬溝通,借用“錄音設備”“愛心鏡”和“寫字板”進行交流,告知家屬患者承受的身心壓力,多給予鼓勵與支持,消除因疾病產生的負面情緒。④環境調控:調節室內溫度、濕度和燈光亮度,躁動者加防護欄,予四肢保護性約束,遵醫囑予適當的鎮靜鎮痛藥物。適當交流,盡可能滿足其主訴,減少患者就診不適感。⑤尊重患者意愿,結合醫生建議調整護理方案:注意身體護理,協助翻身按摩,更換衣物,排便后及時清潔,減少院內感染及壓瘡問題,被動為其活動四肢,待病情穩定后開展床上、床邊及下床活動,循序漸進加大運動量,切記需護士陪同,謹防不良事件。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及安全事件發生情況,如跌倒、墜床、壓瘡、皮膚破損,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為評定標準(> 29分為嚴重焦慮,22 - 29分為明顯焦慮,14 - 28分為焦慮,7- 13分可能焦慮,<7分為無焦慮)。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9.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用t、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焦慮情緒:干預后,研究組焦慮評分(5.2±1.3)分,低于對照組的(13.5±1.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143,P=0.000)。
  安全事件:研究組安全事件發生率2.6%,皮膚破損1例;對照組為15.4%,跌倒2例,墜床1例,壓瘡1例,皮膚破損2例。兩組安全事件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24,P=0.048)。
  討論
  護理服務作為保證患者就診安全性及舒適度的唯一保證,以往護士僅根據醫學診斷、既往史、病情、基本癥狀給予護理干預,護理內容瑣碎,雖動態監測患者病情,實時調控護理方案,但無法保證其生活需求,為平衡其心理,當下醫者愈發重視人文關懷理念,關注患者精神生活,綜合人力資源及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及情感服務。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統籌患者就診各環節醫療事宜,堅持患者主體地位,強化基礎護理,深化護理內涵,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從思想觀念及醫療行為兩方面為患者提供服務及幫助,進而在簡化護理步驟、控制醫療成本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滿意服務,協助平衡患者心理,給予營養支持及專業醫學指導,幫助其營造良好生理及心理需求,借助優質服務提升病人及社會滿意度,進而提升醫院聲譽[3,4]。實踐證實,研究組焦慮評分及安全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ICU護理中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安全事件,具有借鑒意義。胡艷則證實該護理模式可改進護理質量[5],提高滿意度及依從性,降低譫妄發生率,便于患者早日康復。因此,護士應準確掌握護理要點,尊重患者個體差異,動態監控患者病情及精神變化,實時調控護理方案,讓其感受到理解與尊重,進而整體提升服務水平??傊掷m性人文關懷理念應用于ICU護理中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滿梅.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對ICU病人的護理效果[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7,42(3):408-410.
  [2]宗運之,段燕芳.全程護理及人文關懷理念在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多導睡眠監測中的應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6):556-559.
  [3]馮磊,韓銀風.持續性人文關懷在ICU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57-58.
   [4]閆博,崔彩虹,魏文靜.lCU護理中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的積極作用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3):135.
  [5]胡艷.持續性人文關懷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118-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842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